馬健文
如果得到一筆不菲的獎金,你會怎樣花掉它從中得到幸福與快樂呢?是買一部新款手機,還是買一個渴望已久的名牌提包?
較之以往,國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多數(shù)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并無太大的改善。這似乎說明,金錢買不來快樂。美國心理學家曾對“樂透彩票”的中獎者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中獎一年后,他們的快樂感并不比未中獎的人更強烈。由此,心理學家提出了“享樂適應”理論:人們會發(fā)現(xiàn),花錢買喜歡的東西或薪水增加只能帶給人短暫的快樂,對人的整體幸福感提升有限。這種感覺就像在水車上奔跑一樣,永遠在追求,快樂感卻仍在原地踏步。因此,這一理論又被稱為“快樂水車”理論。盡管買東西不能使我們擁有真正的快樂,但把錢花對地方,卻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花錢增加親情與友情。研究表明,與所愛的人共度美好時光是幸福感的來源之一。因此,不妨利用小長假的時間,花錢買張機票回家看看父母,或參加同學的婚禮,或組織朋友來家里聚餐,這些都會讓你感到快樂。
用錢解決家庭矛盾。如果你的愛人常因廚房不整潔或者洗衣機故障多而與你鬧別扭,那么何不花錢雇一位鐘點工將廚房打掃干凈,或者馬上換一臺洗衣機呢?相信愛人的笑臉與和諧的家庭關系會讓你感到更加幸福。
花錢去運動。心理學研究表明,運動能讓人快樂。與其花錢換一臺大電視,天天窩在沙發(fā)里,倒不如買條瑜伽毯或辦張健身卡,讓自己動起來,不僅能甩掉脂肪,更能甩掉消極情緒。
把錢花在健康食品上。許多人不愿意把太多的錢花在吃上,但只有身體健康才能有個好心情。因此,不妨多吃些健康食品,比如三文魚、堅果等,肚子充實了,心情也會跟著好起來。
買經歷或體驗更快樂。在經歷或體驗上花錢,比如聽演唱會、進修、旅行,甚至學做菜等,要比買東西得到的幸福感更長久。簡單地說,去度假比買一個名牌提包更值得。與朋友去旅行或帶孩子去游樂園,愉快的經歷會永遠珍藏在你的記憶中,永遠不會變老、變舊,也不會令人生厭。多年之后,我們還可以美美地享受回憶,讓記憶帶給我們快樂。
花錢幫助別人。美國精神病學家格里高利·伯恩斯在《滿足》一書中指出,“滿足”折射出人類的一種特殊需求,即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找到意義?!吧罡蛔?、彩票中獎等都會帶來快樂,但人們只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通過自己的行為贏得尊重和信任,才能獲得滿足感?!弊晕覍崿F(xiàn)的需要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為需要幫助的人做點事情也是自我實現(xiàn)的一種。因此,不妨花錢幫助別人或者做些公益事業(yè),這樣的幸福才是長久的。
(張志軍摘自《青年商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