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祥
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在遠離地面約340km的“天宮”一號上為全國青少年帶來了神奇的太空一課,我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并通過視頻通話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這些美妙的實驗反映了什么樣的物理原理?天地物理特性的差別給航天飛行帶來什么影響,在航天活動中有什么樣的應用?今天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實驗:太空質量測量。
在地球表面,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體放在天平的托盤中時,托盤對物體的支持力和物體受到的地球引力達到平衡,當天平平衡時,砝碼與游碼的總質量即為物體的質量,但在太空中是否可以仍用這種方法進行質量測量呢?
實驗過程:王亞平首先展示了兩支完全一樣的彈簧,它們分別固定有兩個不同質量的物體。畫面顯示,兩個彈簧平衡在同一位置,無法測量出物體的質量差別,隨后,鏡頭轉向“天宮”一號中用于測量質量的“質量測量儀”,聶海勝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如圖1),王亞平輕輕拉開支架,一放手,支架在彈簧的作用下回復原位,LED屏顯示出聶海勝的質量為74kg,王亞平解釋說,質量測量儀通過彈簧產生力并測出力的加速度,然后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質量,
專家解讀:這個實驗生動地說明了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物體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這是一個在一切空間內普遍適用的基本物理定律,不因物體的引力環(huán)境、運動速度而改變,因此在太空和地面都是成立的,同學們如果不理解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只記住一個簡單的公式:F=ma,只要測出了力F和加速度a,就可通過此公式的變形公式m=F/a計算出質量m,牛頓第二定律是高中學習的內容,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高中的課本,想必對它會有更好的了解。
點撥:在地球表面,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體的質量體現為物體所受的重力,物體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上時,彈簧的拉力和物體受到的地球引力達到平衡,因此可以從彈簧測力計的讀數中得到物體所受的重力,而在繞地球高速運動的飛船里,地球引力被飛船的離心力所平衡,飛船內部不再有地球引力的影響,也就沒有了重力的概念,因此彈簧測力計就沒有讀數,當然就無法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所受的重力,也就無法求出物體的質量。
責任編輯 蔡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