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英兒:
別后,晉西北一信,平山一信,均已收到??茨愕男?,你在
進步中,甚為喜慰。永壽這孩子有很大進步,他的信寫得很好。
復(fù)他一信,請你譯成外國語,連同原文,托便帶去。我們在此很好,
我的身體比在延安要好得多,主要是腦子休息了。你要看歷史小說,
明清兩朝人寫的筆記小說(明以前筆記不必多看),可托周揚同志
設(shè)法,或能找到一些。我們這里打了勝仗,打得敵人很怕我們。
問你好!
毛澤東
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二日
岸英:
告訴你,永壽回來了,到了哈爾濱。要進中學(xué)學(xué)中文,我已同意。
這個孩子很久不見,很想看見他。你現(xiàn)在怎么樣?工作,還是學(xué)習(xí)?
一個人無論學(xué)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
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
你給李訥 寫信沒有?她和我們的距離已很近,時常有信有她畫的
畫寄的,身體好。我和江青都好。我比上次寫信時更好些。這里氣
候已頗涼,要穿棉衣了。再談。
問你好!
毛澤東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
注釋:
毛岸英1947年4月在陜北離開父親,東渡黃河,先后在山西、河北等地參加土地改革。
永壽,即毛岸青,毛澤東的二兒子。
周揚,當(dāng)時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宣傳部部長。
李訥,毛澤東的小女兒。1947年3月隨中央機關(guān)家屬子女撤出延安,當(dāng)時在山西興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