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
在澳大利亞,西裝革履背著十多只蒼蠅行走是常見的事,有人在身上噴驅(qū)蟲露,或拿著小樹枝在身體前后拍打驅(qū)趕蒼蠅。
其實,蒼蠅對澳大利亞人生活的影響,遠(yuǎn)不止這些,從語言到穿著,從行禮方式到烹調(diào)方法,蒼蠅對澳大利亞的影響已深入到文化層面。
據(jù)說,澳大利亞獨特的口音就和蒼蠅有關(guān)。為防止說話時有蒼蠅飛進(jìn)嘴里,澳大利亞人不得不加快語速,減小張嘴幅度,把長單詞縮短。在澳大利亞的俗語里,蒼蠅也扮演著有趣的角色:“身上沒蒼蠅”,指一個人機(jī)智;“不傷害一只蒼蠅”形容為人溫和;而“與蒼蠅喝酒”則是自斟自飲的意思。
澳大利亞人把在臉部附近揮手趕蒼蠅的動作,固定成一種澳大利亞獨有的打招呼手勢——“澳大利亞舉手禮”。無論是農(nóng)場主,還是政客,大家都會頻頻使用舉手禮。1954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訪澳時,也由于蒼蠅的騷擾,采用了澳大利亞舉手禮。這一舉動被認(rèn)為是對澳大利亞的認(rèn)可,立刻贏得了澳大利亞民眾的肯定。
早期的澳大利亞拓荒者為了讓蒼蠅遠(yuǎn)離自己的肉食,將肉浸泡在鹽水、油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烹飪方法。
賽馬是澳大利亞人的一大愛好。由于馬糞,賽馬場也成了蒼蠅喜歡光顧的場所。每逢賽馬節(jié),女士們既不愿噴灑氣味不好的驅(qū)蠅露,又要防蒼蠅,于是各想奇招,她們的穿著成了賽馬節(jié)上的另一大看點。她們有的帽子上帶有面紗,遮住整個面部,有的則在帽子上插五顏六色的羽毛,吸引蒼蠅落在上面從而避開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