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連華
七歲的美國男孩迪倫,就讀于小學一年級,品學兼優(yōu),樂于助人。
有一天,放學后回家,迪倫悶悶不樂,父親疼愛地問他:“寶貝,什么事讓你不開心呢?”迪倫竟然哭起來。原來,迪倫的好朋友喬納,被診斷出患有糖原累積病,這種病目前沒有確切的治愈方法,想到可能會失去一位好朋友,讓迪倫很傷心。
父親告訴迪倫,傷心難過沒有任何意義,想想如何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小喬納。那以后,迪倫放學后,每天都去喬納家陪伴他。
迪倫和喬納都喜歡吃巧克力,尤其是那種巧克力棒,可是因為喬納的病因,醫(yī)生不允許他吃。于是,迪倫也放棄了吃巧克力棒的喜好,但每天,迪倫都會以“巧克力棒”為主題,給喬納講故事。
迪倫展開豐富的想象力,給巧克力棒賦予了神奇的力量。巧克力棒是一名無敵戰(zhàn)士,在森林里,打敗吸血的大怪獸,讓那些梅花鹿,小羚羊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嬉戲玩耍。巧克力棒的故事,讓小喬納聽得津津有味,忘記了病魔給予他的痛苦。
因為迪倫的陪伴,喬納開心快樂起來,但是喬納的父母卻開心不起來。為了給喬納治病,家里傾其所有,如今已是身無分文。喬納的父母為了籌錢,焦急萬分,四處奔波。
一天,小喬納打來電話,問迪倫,昨天巧克力棒的故事最后的結(jié)局是什么。原來,迪倫在給喬納講到一半的時侯,因為要趕作業(yè),沒有講完就回家了,結(jié)果,小喬納一直想知道故事的結(jié)尾,就打電話來問結(jié)局。
迪倫靈機一動,既然喬納喜歡聽我講故事,那么其他小朋友也會喜歡的,不如將巧克力棒的故事,整理出書,而售書所得,就可以幫助喬納治病。
迪倫出書的想法,立即得到了父親的支持。迪倫不僅講述巧克力棒的故事,也在書中詳述了自己與喬納的真摯友情,他希望更多的人,來幫助小喬納,讓他感受到人間大愛。
迪倫的書名就叫《巧克力棒》,書一出版,立刻引起轟動。許多人為迪倫的愛心所感動,紛紛訂購此書。一些學校的學生,不僅積極購買此書,還自發(fā)為小喬納募捐。售書加上捐助,短時間內(nèi),就為小喬納募集到30萬美元,迪倫拉著喬納的手,興奮得跳起來,小喬納緊緊地擁抱了迪倫。
七歲男孩出書救友,愛暖人間。愛沒有國界,也不分尊卑,愛像一朵花,開在每個人的心里,不僅愉悅了自己,也芬芳了他人,愿愛永駐人間。
好詞:品學兼優(yōu),賦予,津津有味,傾其所有,身無分文,焦急萬分,四處奔波
好句:巧克力棒的故事,讓小喬納聽得津津有味,忘記了病魔給予他的痛苦。
喬納的父母為了籌錢,焦急萬分,四處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