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話劇《如夢之夢》中演繹了一場若夢浮生,胡歌實現(xiàn)了自己的話劇夢。而在人生的其他方面,他也像一個夢旅人,追著夢并逍遙著……
胡歌:“我只不過長得有些討巧,似乎有那么點帥。但又是勉強冠之。原因有三:其一,喜歡笑。多情者今稱之為‘花。花者不醋,不酷者顛,顛者無智,無智者殘,殘豈帥焉?其二,喜歡說。多語者今稱之為‘貧。貧者不實,不實者浮,浮者無勇,無勇者虛,虛豈帥焉?其三,喜歡想。多思者今稱之為‘柔。柔者不堅,不堅者愁,愁者無志,無志者庸,庸豈帥焉?”對照著胡歌高中時期寫的這段戲言,再看看現(xiàn)在的他,幽默與機智仍在,而鄰家男孩的青澀感逐漸褪去,倒是多了幾分成熟和內(nèi)斂。
不可夢的夢
胡歌讀幼兒園時,考入小熒星藝術團;14歲成為教育電視臺《陽光少年》欄目的主持人;擔任過校廣播臺臺長、校合唱團團長、學生話劇團負責人;大學時,因扮演李逍遙而一劍成名;之后又演繹了寧采臣、董永、楊六郎、郭靖等一系列經(jīng)典的影視形象……
而在一切朝著最好的方向發(fā)展時,上帝卻用一場飛來橫禍撞碎了他的事業(yè)之夢:一起嚴重的車禍奪走了他好友兼助理的生命,也讓他去鬼門關走了一遭。胡歌用了一年的時間去恢復容貌,用更久的時間去重拾鏡頭前的自信。胡歌把這一年的生活記錄了下來,并在經(jīng)紀人的建議下出版了一本自傳——《幸福的拾荒者》。書中有不少他在醫(yī)院里病床上和鏡子前的思考,有些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還有些是不著邊際的胡思亂想,但是所有這些他都用輕松的口吻和幽默的文字表述,讀著更讓人心疼和欣賞他的堅強。
胡歌說,傷疤是一個男人的驕傲。這傷疤也讓他從一個陽光大男孩長成了一個大男人。當看到當年的李逍遙和后來的宇文拓同臺播出的時候,胡歌感慨道:“一睜一閉眼,相隔已八年;回不去的容顏,求不來的蛻變?!?/p>
逍遙文藝夢
聽說過一種對胡歌的評價:胡歌演過最好的角色就是自己。這并不是出于對他工作的否定,而是對他本人的褒獎。戲里的胡歌,只是他的一部分,戲外的他才更真實、更豐富:熱愛生活、友愛待人、幽默樂觀、偶爾抽風、偶爾文藝……那樣的胡歌似乎更值得喜歡。
工作時,胡歌總是與攝像機鏡頭打交道,還要對著相機鏡頭擺pose;生活中,他則喜歡待在相機鏡頭的另一側,看取景器框住的小世界。他說:“我不會給自己規(guī)定一年要拍多少部戲,也不會為了買房子就去接戲,因為我很懶,更需要自己的生活?!彼院钑粫r給自己放個假,陪陪父母,也會開著愛車、背著相機去自駕游。
看胡歌的文字,算得上文采飛揚,細膩善感之余還帶著幾分古靈精怪,被大家稱作“文藝青年”,他倒是很坦誠地說:“我的文藝有一部分是拗造型拗出來的。光看文字,很多人寫得比我好;光看照片,很多人拍得比我好。不過把兩者結合起來,還是挺有我的風格的?!?/p>
“我希望接下來的十年能去周游世界。我覺得,人這一輩子如果只停留在一個地方,不能看到更多的東西,這輩子過得也太膚淺了。如果有機會去看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體驗不同的生活,等到老時,會變成一個特別有內(nèi)容的、精彩的人。”胡歌的這個夢,并沒有什么特別,甚至幾乎人人都有,但是他接下來說的夢,卻讓人大跌眼鏡:“等游歷回來以后,我想去做一個中學老師,把個人體驗跟我的學生們分享。因為中學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作為老師,除了傳授知識,也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可以吃的夢
為圓中學時的一個夢,胡歌和幾個朋友一起開了一家日式料理餐廳。鵝肝茶碗蒸是店里的一道人氣菜,也是胡老板的愛。除了各式新鮮又繽紛的刺身、壽司,甜品也是一絕,其中九宮格甜品最經(jīng)典,九款精致的小甜品被裝在一個九宮格里,還會不時更新品種,提拉米蘇、泡芙、抹茶熱蛋糕、冰淇淋、布丁、杏仁豆腐等,不是甜品控都招架不住。
平日里,胡歌更喜歡發(fā)掘深藏在弄堂里的美食,有一家餛飩店,店面簡陋,其貌不揚,他卻心心念念,甚至大力推薦,每次去都要先點一碗涼拌的,再吃一碗熱湯的,最后還要來一碗辣肉面才夠過癮。
那餐廳老板自己的廚藝如何呢?“我爸媽對我廚藝的評價就是:餓不死自己?!焙柽€笑著說自己能做一個全蛋宴,內(nèi)容嘛,大家都懂的;味道嘛,只有自己知道。其實在做慈善的時候,胡歌還撲騰著捉了一只雞,并親自下廚給一群小朋友做了一頓還算豐盛的午餐,看著賣相還不錯呢。
私底下,胡歌還喜歡吃甜品,如法式可麗餅和冰淇淋。他曾有個幻想:“把客廳當車庫,把臥室當暗房,在馬桶里種仙人球,在浴缸里養(yǎng)金魚,冰箱里只有冰淇淋,書架上全是照相機……然后在陽臺上支張床,和我的貓或狗同床異夢?!蹦樕蠀s總是掛著笑容,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聽說我想吃娘惹菜,便推薦了離峇峇娘惹博物館不遠的小姑娘惹餐廳。從艷陽下走進餐廳,一杯酸柑薏米水頓時讓人感到通體舒暢。娘惹菜中的炸五香和大量使用紅蔥頭是典型的閩南味,各種香料植物和椰漿的使用則是馬來傳統(tǒng)。黑果雞是一道有代表性的娘惹菜,吃的時候把煮熟的黑果取出果仁搗碎,澆上菜湯,居然是豆豉的味道,十分有趣。晶露(Cendol,也譯成煎蕊或珍多)是馬來西亞最暢銷的冰品之一,飯后來上一碗,椰漿的香郁、綠色的清爽、紅豆的甜蜜伴著冰沙的清涼,為這頓娘惹菜完美封頂。
逛逛巴剎
菜市場在馬來西亞叫巴剎,在這里印象最深的是椰子作為食材的廣泛應用。
在椰子的故鄉(xiāng),人們自然不用罐頭椰漿入饌,到巴剎買現(xiàn)榨的才是王道。三保井永盛巴剎里不止一個賣椰漿的攤位,榨椰漿用偏老的椰子,椰肉多椰水少,和喝椰子汁用嫩椰子剛好相反。有些攤位還有椰糖出售,小圓柱狀,色棕紅,有椰香,喜歡自己做甜品的,帶些正宗的馬六甲椰糖回家是不錯的選擇。用蕉葉和油紙包起來的椰漿飯則是最典型的馬來風味。
以椰奶、雞蛋、糖和斑蘭葉為主要原材料的加央醬(kava,也譯作咖椰醬)也是一種很有誘惑力的椰子美食。加央吐司,就是將加央醬涂抹在烤面包片上,吃起來香甜不膩,再配上一杯咖啡,早餐和下午茶兩相宜,可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國民餐點。金黃色的堿水粽在閩粵臺一帶也很常見,本身沒什么味道,吃時蘸白糖或蜂蜜,這里的人喜歡蘸加央醬,相比之下,后者的搭配確實更令人回味。
微風掠過馬六甲河
馬六甲河蜿蜒地從城市中穿過,流入馬六甲海峽,也把城市分為東西兩部分。這條河曾是一條繁忙的運河,如今只有河水靜靜流淌。河兩岸多是舊式店屋,有不少客棧,河邊木棧道旁點綴著各種熱帶花卉。最美不過黃昏時分。在馬六甲的最后一個傍晚,站在橋上看夜景,游船拖著白色的波浪從橋下經(jīng)過,望著前方暮色中的圣方濟教堂,輕拂的晚風中飄來清真寺低沉的誦經(jīng)聲,有點恍惚置身何處。真希望能多留一晚。我想我還會再來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