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李嵐清同志曾經(jīng)指出,“中國對外開放,我們的一個弱點就是對外交際的語言問題,我們要認真研究中國人用什么辦法學英語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边@說明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培養(yǎng)全面的外語人才,而不是應付考試的機器。英語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比較而言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既遵循一般教學原則,同時也與普通教學原則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是語法講授,而應遵循語言教學規(guī)律,重視語言交際和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就需要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英語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首先去感知體會語言的規(guī)律和魅力,實實在在把英語當做一門語言來教學。
在英語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應該通過英語這座橋梁來實現(xiàn),而非母語,然而教師為了單純追求升學率,往往采取填鴨似的滿堂灌的漢語教學,這就造成教師在向?qū)W生傳授知識、提供信息的過程中多了一些障礙,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主要表現(xiàn)在:
(1)過分重視語法傳授,把英語教學的課堂演繹成了反復練習語法條款的題海戰(zhàn)術的戰(zhàn)場,忽略了引導學生對課文文化背景的理解,忽略了對學生語言的理解、欣賞、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就造成了許多學生學了幾年的英語,往往是口不能說、耳不能聽。
(2)由于受母語表意文字的影響根深蒂固,使得許多學生在英語寫作及漢英翻譯時,常常寫出很多漢語式的英語句子,或者逐字逐句漢譯英,對英語這門語言的感悟能力相當匱乏。
(3)由于教師忽略了英語的特殊性,教學存在誤區(qū),使得學生感覺英語學習枯燥無味,并且學生體會不到英語學來到底有何用,必然對英語的學習帶來嚴重影響。如果教師把自己所教的班能通過某種考試作為教學的唯一目的,那么他必然教不好語言。
(4)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就需要教師從思想深處改變自己的錯誤認識,不片面追求升學率,要從題海戰(zhàn)術中走出來,以培養(yǎng)英語語言能力為目的,重視對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
其次,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盡可能地用英語和學生溝通,適當時可以輔以身體語言,并在呈現(xiàn)語言項目時可以讓學生先從感性去認識英語,因為沒有對語言的感知就談不上對語言的理解。如在教學鉛筆等名詞時,可以拿出卡片或?qū)嵨?,反復讀這些單詞,或師生問答:“What is this?”這樣,學生就能很自然地明白這些單詞的意思,而不需要反復地使用漢語才能理解。
第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課堂上一定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應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并把語言實踐的機會多給學生,切忌教師一個人講到底,搞一言堂。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就會對語言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直覺——語感。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進行得越多,這種感覺就會越強,久而久之學生最終會養(yǎng)成一種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而非漢語思維,他們學習英語也會更加得心應手。事實證實,往往語感好的學生,英語成績也好。在教學中,我摸索了一些教學方法:
1. 有效地利用錄音教學
在現(xiàn)行的教材中,配有許多錄音,由英語國家人士朗讀,它將書面語轉(zhuǎn)變成口語表達,用于教學能創(chuàng)造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給人以直接、具體、真實之感。當語言進入腦海時,先是感覺印象,而第一感覺往往印象深刻,一個字母、一個單詞、一個句子用英語怎樣表達,首先從聽錄音開始建立語言印象,逐漸形成語言思維,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學習句子,先讓學生跟著說一遍、兩遍或多遍(初步感知),使學生聽清聽準到自己會說,(由感覺到知覺),再讓學生自己讀或老師領讀幾遍(鞏固知覺),讓他們讀出英語的情調(diào)來。有效地利用好這些配套錄音,能讓學生真實地感知到語言的語音、語調(diào)、語速,培養(yǎng)他們對語言的理解、欣賞、感悟能力。
2. 多讀
例如晨讀課上,鼓勵學生大膽張大嘴讀,刻苦操練課文中的經(jīng)典句子,與句子建立深厚的感情。反復地讀、大量地讀、快讀慢讀、瘋狂地讀,最后以標準的語速、自然的語調(diào)充滿深情地、得意地說一遍。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為英語是一種有聲的語言。
3. 聽、說、讀領先,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
要掌握一門語言,必須通過“聽、說、讀、寫”的全過程,聽、說、讀、寫訓練的形式多樣,如聽英語歌曲、用英語對話、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復述或改寫課文、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每個單元安排一個書面表達、用英語寫日記等。
4. 創(chuàng)設情境來教學語法
我國著名外語語法學家章兼中經(jīng)過不斷實踐研究,認為外語教學的成功離不了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交際、感知。因為語言表達的意義是由情境決定的,因此語言學習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理解和表達。創(chuàng)設情境學語法,可以改變單純枯燥的語法知識傳授,能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總之,作為英語教師,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必須牢記:英語首先是一門語言,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讓英語學習取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