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天山尋兀鷲

2013-04-29 05:17:02趙序茅
求知導(dǎo)刊 2013年9期
關(guān)鍵詞:兀鷲幼鳥高山

趙序茅

高山兀鷲(Gyps himalayen-

sis)屬于大型猛禽,翅膀張開足有3米,站起來比6歲兒童還高,與其他猛禽相比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它那光禿禿的脖子。它們長期生活人跡罕至的深山、高原,行蹤神秘,鮮為大眾所知,即使國內(nèi)的鳥類學(xué)家對它們的生態(tài)習(xí)性也知之甚少。在國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我們有幸去解開它們不為人知的一面。

馬蘭古道憶往事,巴克熊溝現(xiàn)雕巢

三月下旬,口內(nèi)早已春意盎然,烏魯木齊依舊沉浸在冬日里不曾蘇醒。路程不遠,但并不好走,需要翻越幾道達坂。達坂是頗具新疆特色的地理名稱,就是一道低緩的山梁,是聯(lián)系南北疆的咽喉,王洛賓先生的名曲《達坂城的姑娘》就來自于此。不過此刻的達坂擁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四季交替本無明顯的界限,而此處達坂卻將冬春的交替定格于此,不足200公里的距離,吐魯番桃花滿園,而烏魯木齊還在忙著打掃最后一場雪。還沒有看到兀鷲的影子,不過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春天。

傍晚住在和碩,第二天一早從烏什塔拉進山。雖然之前已經(jīng)獲得新疆觀鳥會提供的巢址,也有準確的GPS坐標,可是穩(wěn)妥起見,老師還是找到了當?shù)氐年惔蟾?,由他帶我們進山。從烏什塔拉到巢區(qū)不過50公里,我們卻用了幾倍的時間,甚至一度忘卻此行的目的,因為這條道路有太多歷史的沉淀。對于很多人來說,羅布泊并不陌生,那里見證了蘑菇云的騰空,而馬蘭基地,卻鮮為人知。我們今天走的道路,十幾年前曾經(jīng)是絕對的禁區(qū),就連本地人也只知道這里有軍隊,馬蘭的名字就是國家機密。

一幢幢轉(zhuǎn)紅的樓房,早已被歲月塵封,曾幾何時這里是將軍們的樓房,國內(nèi)頂級的科學(xué)家們聚集于此。無人知道他們的名字,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只有自己明白身上的使命,神圣而艱巨。1964年羅布泊的巨響震驚了世界,羅布泊的名字就此載入歷史,而馬蘭基地依舊不為人知。直到,冷戰(zhàn)結(jié)束,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的主題,馬蘭已經(jīng)莊嚴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它的名字才開始漸漸浮出水面。馬蘭基地,中國最重要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回憶過去的歷史,訴說曾經(jīng)的輝煌,2011年被國家發(fā)改委列入國家紅色旅游項目第二批經(jīng)典名錄。

時間關(guān)系,不敢過多的停留,繼續(xù)前進,直到乃仁克鄉(xiāng)的包爾圖村,我們的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馬蘭修的柏油馬路自此終結(jié),我們要在此處進山谷。山谷是另一個世界,前方的紅山水庫還依舊千里冰封,沒想到相隔僅僅7、8里的山谷卻早已蝴蝶翩翩起舞。

往前走了幾公里,我們依舊待在谷中,不過此時卻是時光倒流,走出了春天,進入了一個冰雪的世界。路途雖然艱辛,我們沒有太多的擔心,因為有著自己堅定的方向,山谷就這一條路,往前走就行啦。直到遇到前方一個敖包(敖包是蒙古語,意即“堆子”,由人工堆成的“石頭堆”,原來是在遼闊的草原上人們用石頭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標志,后來逐步演變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禱豐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我們攤上事了,那是一個分岔路口,需要在兩條道路之間做出選擇。而此時由于信號不好,手中的GPS也開始罷工了。無奈之下,老師憑借經(jīng)驗,做出決定走右邊的那條路。

3公里之后,我們就為開始為自己的選擇買單了,此處山體越來越平緩,沒有懸崖峭壁不可能有高山兀鷲的巢。好在此處的蒙古族牧民,給我們指點迷津,打開鳥類圖冊,他一眼就認出了我們要找的東西“塔什”(蒙古族稱高山兀鷲為塔什)并明確告訴我們,這里沒有,對面的巴克熊溝有,彼處也是我們未選擇的路。

好在沒走太遠,可以及時退回,短暫的休整后,我們進入巴克熊溝。往前走了幾公里,雖然依舊沒有發(fā)現(xiàn)高山兀鷲,但兩岸陡峭的巖壁暗示我們,這里有可能是兀鷲們的巢穴。車速放緩,邊走邊找。高山兀鷲的巢比較隱蔽,只有巢口的白色糞便比較顯眼,巖壁上的白色成了我們重點搜索的目標。如果就此找下去,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到,不過要在山谷里過夜。關(guān)鍵時刻,我們再次得到貴人相助。

沿著特來所指的方向,我們發(fā)現(xiàn)了白山,山體上方是陡峭的懸崖,兩處光滑的巖壁上分不著20多個大小不等的洞穴,每個洞穴相聚3—4米,整個巢區(qū)大概有100來平方米。更為重要的是洞口還有白色的東西,望遠鏡中可以看清那是糞便,而山空中盤旋的高山兀鷲,讓我們更加堅定此處就是它們巢區(qū)。沒過多久,我們的判斷得到直接的回復(fù),幾只高山兀鷲從洞中出來,一些則回去。

期待已久的朋友,我們豈能錯過,望遠鏡下我們密切注意它們的一舉一動,高山兀鷲是最好識別的猛禽之一,即使高空也很容易分別,它們的尾部、翅膀的邊緣黑色,其他都是白色,非常明顯。這個巢區(qū)大約有20-30多只兀鷲,6、7只在山頂處盤旋、4、5只在上坡上休息,至于巢中數(shù)量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高山兀鷲外,附近的一群山鴉成了我們意外的收獲,不過也帶來思考的負擔。兀鷲眼皮子地下,為何會有山鴉?兀鷲雖然生性不好殺戮,但也是大型猛禽,怎么會讓山鴉住在自己家附近?

之所以能夠同時處在一個屋檐下,這與它們共同的愛好是分不開的。高山兀鷲和烏鴉都有食腐的習(xí)性,這就決定了它們會有更多合作的機會。兀鷲們選擇群居的生活很大程度是有生活習(xí)慣所決定的,自然界中尸體的密度要遠遠低于活體,目標也不是那么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它們選著“單獨活動、資源共享”,這樣就可以盡最大可能的擴大搜索面積,進而提高捕食成功率。此外烏鴉還是它們很好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它們也可以為禿鷲提供線索。一旦發(fā)現(xiàn)食物,兀鷲們會迅速降落,然后把信號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傳遞出去。

雖然戀戀不舍,無奈天色已晚,只好離去,第二天我們還有任務(wù)。

巴倫臺牦牛遇害,古倫溝兀鷲分贓

第二天,我們轉(zhuǎn)戰(zhàn)古輪臺,那里有柴主任給我們打探的一個巢區(qū)。在蒙古族小伙巴特的帶領(lǐng)下我們進山了。道路一般沿著谷底溯源而上,也是鳥類比較豐富的地方,此處海波較高接近3000米,物種依然很多,一路上我們遇到了小嘴山鴉、紅嘴山鴉、石雞、巖鴿、巖鹀……不過最為出彩的還是角百靈,此處它們絕對是優(yōu)勢物種,僅我們見到的數(shù)量就在1000以上。

“高山兀鷲”,副駕駛座的巴特指著前方,對老師而言,“兀鷲”比停車的指令更加好使。順著巴特所指方向,我們看到4、5只高山兀鷲在前方的山坡上空盤旋,許久沒有離開,前方或許有尸體,我們決定上前看個明白。

在巴特的指引下,我們的車開進入山坡前的一片草場,車輛緩緩向前移動,而兀鷲也越來越多,注意到它們都往一個方向去,好像開會似的,我們在背后悄悄地尾隨,在一塊洼地上,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秘密。

約30只高山兀鷲在瓜分一頭死去的牦牛,除了兀鷲里面還夾雜在2只禿鷲和1只胡兀鷲。都是食腐動物,有是同類,互相合作,有福同享,并不奇怪。可是它的出現(xiàn)讓我們困惑不解。兀鷲群中竟然夾雜著一匹狼,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正在將頭伸進牦牛的腹中盡享美味,臉上沾滿了牦牛的血,完全不顧身旁還有一群兀鷲。而兀鷲呢,反正食物豐富也吃不完,也沒有排擠,當然更不會在意遠處車里還有幾個人在望遠鏡下,悄悄地注意著它們。

直到下車后,它們才有所察覺,先是那匹狼悄悄離開,而后幾只兀鷲開始飛走,直到我們走進獵物,剩余的兀鷲才情不自愿的離開?,F(xiàn)場是一片洼地,四周都是積雪,中間躺著一頭牦牛,腹部已經(jīng)被兀鷲們掏開。很明顯這是一頭成年家牦牛,從現(xiàn)場鮮紅的血跡看,應(yīng)該剛死不久??墒菃栴}也來了,它是怎么死的,雖然兀鷲們就在現(xiàn)場,但是有點動物學(xué)知識的人都知道,根不是它們所為。而一旁鬼鬼祟祟的狼,雖然只有一只但卻有重大嫌疑??墒菦]有目擊者,證據(jù)不足,無法做出有罪推定。

要想人不知,除非自莫為,還是有人看見了兇手。在一旁古倫溝的門衛(wèi)人員,告訴我們早上的時候,他遠遠看到幾只毛色偏白的東西,在追趕一頭牦牛。此處天山狼的毛色偏白,看來它們的嫌疑最大了。動物界的恩怨我們無法干涉,此案就此結(jié)束。雖然無法緝拿兇手,不過我們還是獲得了有價值的信息:原來在我們印象中以腐肉為生的高山兀鷲對新鮮的肉類更加感興趣,看來食腐只是無奈之舉。我們進入古倫溝繼續(xù)尋找下一處巢穴。

海波雖高,但路還是比較好找的。按照柴主任提供的地址,過了古倫村再走3公里就到了。我們密切注意周圍的巖壁,在千方百計的打聽下,前方我們發(fā)現(xiàn)2個巢,紅色的山崖上,兩處白色的痕跡格外顯眼,不過不是兀鷲的巢,它們的巢一般集群分布。一面山崖上孤零零的兩個巢很有可能是金雕的,早已廢棄多日。前方打探,當?shù)啬撩襁M一步確定就是“布魯庫特”(當?shù)孛晒?、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稱金雕為布魯庫特)的巢。

我們繼續(xù)前行,大約又走了3公里,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第二個巢區(qū),高山兀鷲的巢區(qū)。遺憾的是,這還是個空巢,巖壁上空留下些白色的糞便,在雨水的沖刷下已經(jīng)有些模糊。為何都是空巢呢?

一輛輛滿載挖掘機的卡車告訴我們,此處不遠就是礦區(qū)。為了不干擾夢想發(fā)財?shù)娜巳?,它們除了離開別無選擇呢?此處已經(jīng)深入天山100公里,離開后還能去哪呢?

無奈之下,原路返回,來到古倫溝口,我們決定再去看看早上那群兀鷲。此時現(xiàn)場還有8、9只,家牦牛的后腿和腹部已被吃光,粗略估計下,吃掉的部分有100公斤,一天大約先后60只兀鷲進食,每只食量約為1.5公斤。可能由于吃得太飽,當我們下車后幾只都已經(jīng)飛不起來,只能以步帶飛,笨拙的像只鴕鳥。而牛背上的那一只更是大膽,我們走近后它仍舊不愿離開。對兀鷲而言,野外尋找食物比較困難,找到就要一次吃飽。

天色已晚,我們選擇返回,希望下一次再來的時候還能見到它們。

集體夜宿巴克熊 羅彪晝降兀鷲巢

4月13日,我們再次到達烏什塔拉的巴克熊溝,邢睿、羅彪、柱子的加入,使我們的隊伍更加壯大,三棱的駛來也讓我們的帕拉丁不再孤獨。雖然道路已經(jīng)熟悉,但為了穩(wěn)妥起見只好請陳西亭大哥二次出山相助。

同樣的道路,同樣的峽谷,氣候更加愜意,谷中溪流明顯提速,綠芽換成了新葉,蝴蝶的舞步更加輕靈。美景如畫,除了陶醉我們別無選擇,陶醉中我們開始迷失,前方的道路已經(jīng)忘卻,上次誤車的經(jīng)歷早已拋棄腦后。好夢注定不會太長,冰雪的路面讓我們重新回到現(xiàn)實。陳大哥下車查看冰封的路面,積雪已久,早已凍實,從外往內(nèi)一層層融化,雖然嚇人,沒有實質(zhì)的威脅。帕拉丁開道,三棱緊隨其后。

傍晚時分我們到達巴克熊溝,為了節(jié)省體力,今晚在此宿夜。野外宿營,難免浮想聯(lián)翩,多人在此驅(qū)散了心中的恐懼,帳篷中無端的意想惹來了了無端的恐懼。之前牧民特來說這里狼挺多,晚上狼來了怎么辦?不知是我的無知,還是他們處變不驚,一提到這樣的話題他們總是嗤之以鼻。

還是陳大哥比較耐心,讓我慢慢了解了狼的故事。野外狼是不會主動進攻人的,相反一旦聞到人的氣息,他們就會躲得遠遠的,唯恐避之不及。如果真的遇上也不要慌張,更不可逃跑,如果逃跑他們會誤以為你是它的獵物。最好的辦法的相對而視而后慢慢離開。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巴倫臺遇到的那只狼,看到我們之后它也是慢慢離開。此外牧民特來那里獲得重要信息,就是我們也可以好好地去利用狼生性多疑的特點。他家羊圈周圍扯上一道黑黑的繩子,狼會把它當成陷阱,從此處經(jīng)過。有了他們的講解,心里輕松了許多。

第二天要進入高山兀鷲巢中,采集數(shù)據(jù),為此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分工。攀巖的使命交給羅彪,陳大哥在下面指揮,馬老師在上面協(xié)調(diào),我和柱子負責運輸裝備物質(zhì)。山上有路,按計劃車可以開到山頂上,不料被我們寄予厚望的三棱臨時使起了小性子,遇到陡峭的山路明顯膽怯,上到三分之一的時候,無論我們?nèi)绾伍_到就是不走了。沒有辦法,只有背上物質(zhì),徒步上山。這下可苦了馬老師,快60歲的人了嗎,還要徒步上山,在整個中科院的中也是少見,老當益壯不易白首之心。

在老師的鼓舞下,我們僅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到的了山頂。終于登上山頂,不過沒有興奮,而是一臉茫然。山上我們無法確定自己的位置,更不用說巢的方向了。對講機里,陳大哥一遍遍的指揮,我們才確定位置。

確定下降的位置后,下面是羅彪(羅彪,新疆最好的攀巖選手,兩屆全國登山滑雪冠軍,中國第一批專業(yè)登山教練員,法國教練脫產(chǎn)訓(xùn)練兩年)表演的時間了。這是一個近200米高的垂直大巖壁,巢區(qū)密集在接近頂部30-50米的區(qū)域,所以巖降下去最合適。技術(shù)上有兩個難點,由于巢區(qū)分散,下去之后的橫切移動對技術(shù)和膽量要求較高,另外為了避免繩索在尖利巖石上太多的磨損,需要不斷架設(shè)保護站(實際架設(shè)4個分段保護站)。說的容易,做起來難啊,。專業(yè)和膽量,羅彪的臉上有的只是從容。在下面陳大哥的指揮下,很快下到了第一個巢穴。

可是里面是個空巢,再往下70米的繩子已經(jīng)到了盡頭,無奈只有返回。長度不夠,接繩是唯一的選擇,在攀巖中這也是極具挑戰(zhàn)的。短暫的休息后,羅彪帶著另一捆繩子再次下降。每一次,我們手中都捏了一般汗,邢瑞更是整裝待發(fā),隨時準備接應(yīng)。只有羅彪從容的微笑,讓我們繃著的心略為放松一下。

40分鐘后,羅彪傳來音訊,發(fā)現(xiàn)幼鳥,白絨絨的剛剛出殼還沒有睜眼。而后有下了一個巢,依舊有收獲,這只幼鳥比較大和呱啦雞才不多大。按著陳大哥的指示下面,還有巢,只是繩子不爭氣,用光了,再次返回。如果說下懸崖是困難加危險,回來的時候,就是危險加危險,尤其是經(jīng)過巢區(qū)的時候,繩子是完全垂空的,沒有任何依托,只有靠手臂的力量將身體往上拉。而此時繩子還要與巖石不斷摩擦,危險可想而知。

羅彪上來已是筋疲力盡,下山天色已晚,累并快樂著。

借寶馬再添喜訊 逞英雄孤膽入巢

三棱罷工,帕拉丁還處于磨合階段,基本上都排不上用處。我和陳大哥奉命去特來那里借“寶馬”了,關(guān)鍵時刻吃草的要比喝油的靠譜。借馬的過程中,特來給我們指了一個新的巢址。獲得這一重要消息后,原來的部署再次調(diào)整,柱子留守大本營,邢睿、羅彪、陳大哥再去原來的巢,我和馬老師去找新巢。

不同于金雕高山兀鷲的巢建在洞中,距離又遠,無論如何此處都無法看清巢中的情況。上山尋找似乎成了唯一的途徑。我們選擇牧(牛羊走的道路)到迂回而上,雖然路程較遠,但相對平緩。一來適合老師;二來繞道而上可以減少對高山兀鷲的干擾。雖如此,由于前幾天的勞頓,老師漸漸體力不支,只好再次分兵,我獨自入巢。

看山跑死馬,山腳下如此近的距離,遙遠而漫長,鏡筒下,原本平和的山體,變得桀驁不馴。原本估計1個小時的路程,我整整用了3倍的時間。登山山頂后,我開始尋找之前確定的目標,由于下面無人指揮,只有向著大概的方向往前摸索,或許就在前方,或許還很遙遠。一邊走一邊留意山體上白色的痕跡。

幾經(jīng)周折,依舊遙遙無期,不更痛苦的是,我不知道山下確定的目標究竟在何方,是走過了,還是沒有到達。就此鎩羽而歸,心有不甘,苦苦尋覓有不知路在何方。一番思想斗爭后,還是再往前走一段吧,再給自己半小時時間,16:30找不到就下山。很多時候,希望產(chǎn)生于將要放棄的那一刻。前方白色的痕跡,終于出現(xiàn)了,所有的疲敝隨即被驅(qū)散。

鏡頭下我看到看更大的驚喜,一個毛茸茸的猶如小雞大小的東西,躺在巢中,是不是幼鳥?穩(wěn)妥起見,我堅持觀察。身體稍微移動,沒錯是幼鳥。目標明確之后,行動就更加堅決了。上巢!近處巨大的環(huán)石,讓我找回山下的記憶,沒錯,特來指的就是這個地方。走到下面,比起1、2號巢區(qū),懸崖不算太高,可是依舊不會攀登。不上,我們白來一趟;往上爬有太多不可預(yù)知的危險。此刻,猶豫過,掙扎過,害怕過,最終還是選擇上去。我不能辜負山下那雙期待的眼神。

沒有任何攀巖的工具,沒有任何保護的設(shè)施,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巖石的棱角是我借力的地方,由于巖壁光滑,能找到每次能找到2處這樣的棱角實屬難得,更不要指望四肢都能用力。幾處地方,必須先用一只手扣住上面巖石的棱角,單臂掛起承托身體的重量,而后下面的一只腳在慢慢摸索可以借力的地方。往日里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鬼見愁”(一種帶刺的植物)此刻成了我最好的幫手,戴著手套,它的刺依舊深入皮膚。不過我沒有感到疼痛,反而一種安全感不斷襲來,刺的越深,說明我抓的越牢固。上到環(huán)石下,我終于可以獲得段斬的船期,原來自由自在的呼吸,也是一種幸福的奢侈。沒想到就連這短暫的幸福,也是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此刻我已經(jīng)進退維谷。沒往上爬之前,我還有膽怯的權(quán)利,山下兩難。

怯懦被剝奪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勇敢了。沒辦法,只能繼續(xù)向上爬。決定后我利用僅有的一次站立的機會,向山下?lián)]了揮手手,我堅信此刻山下,有一個鏡頭在注視這我。這是我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保險,如果出現(xiàn)不測,希望山下能夠看得見。敢不敢往上爬是勇氣的問題,怎么上就是智慧的問題。上面有兩條路,依舊看不到巢的方向,并且只要一次選擇的機會,一旦上去找不到,我沒有多余的體力去尋找。當一個人盡到最大努力的時候,上天會幫助他的,這就是所謂的盡人事聽天命吧!

左前方傳來幾聲“嘎嘎”叫聲,幼鳥的聲音,猛禽小時的叫聲基本上差不多,以前金雕幼鳥就是這個聲音,方向有了,沿著左側(cè)的斜坡,我小心翼翼地往上爬。還有5、6米距離前方一聲巨響,猶如平地驚雷,毫無征兆。聲音起處,是一只大鳥連跑帶跳飛出巢外,雖然有些突然,距離這么近,它的特征有這么明顯,高山兀鷲,確定無疑。至此所有的難關(guān)都已度過,所有的疑惑都已解決,前方就是高山兀鷲的巢穴,所有的期待,所有的秘密都藏在前方不足5米的地方,我所要做的就是往上爬。

終于爬上雕巢,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頓時也明白眼睛里看到的東西是不真實的,山下望遠鏡里小小的黑洞,這里竟然成了巨大的山洞,如果不是親眼看到高山兀鷲從洞中出來,真不敢相信是它的巢。外徑2米有余,內(nèi)徑也有80公分,1.5米深,如果說雪豹的巢估計也沒有人懷疑??帐幨幍某惭ㄖ校粋€小家伙,蜷縮在一塊凹下去的臺子上,身下墊有幾處干草,這就是高山兀鷲的幼鳥啊,有呱啦雞那么大,全身沒有長毛,不過已經(jīng)發(fā)黑這是長毛的前兆。母親剛離開,洞中就闖入一個龐然大物,小家伙眼神里充滿恐懼,轉(zhuǎn)瞬間,恐懼就變成了行動的力量,小家伙試著掙扎,可是卻站都站不穩(wěn)。當我龐大的手掌接觸到幼小的身軀,它的恐懼達到了極點身體不停地顫抖,掙扎也到的了高超。我也顧不得游標卡尺上的精度了,只想盡快完成測量,趕緊離開,這樣它就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安全。

幾分鐘后,我完成了對幼鳥的測量,我依舊感到如此漫長。小心放下幼鳥,我盡快撤離。當我下降到環(huán)石下面的時候,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只成鳥在上空盤旋,這種鳥不同于金雕不會主動進攻,幼鳥希望盡快開到母親,母親也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而我這個不相干的人硬生生的阻擋了它們母子的團聚。

我要盡快離開,先將書包扔下,而后轉(zhuǎn)身,兩手抓住上方的巖壁,身體懸空,生命掌握在手中,下肢試探尋找落腳點。借到力之后,在尋找下一個接應(yīng)點。終于下到下面,長出一口氣,開始下山,下山的時候沒有走原來的路線,直直的下去,這樣可以讓兀鷲盡快地回巢。

猜你喜歡
兀鷲幼鳥高山
高山茶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11-11 15:25:02
無人機:小兀鷲的特殊媽媽
高山從何而來?
軍事文摘(2018年24期)2018-12-26 00:57:56
灰頭綠啄木鳥幼鳥這樣離巢
森林與人類(2018年6期)2018-12-03 10:06:24
兀鷲也會化妝?
胡兀鷲
彭澤救助3只領(lǐng)角鸮幼鳥
高山臺防雷實踐
男孩兒和鳥
新少年(2014年5期)2014-05-26 22:46:24
《飛過高山》等
安阳市| 鱼台县| 正镶白旗| 济宁市| 巴林右旗| 鹤庆县| 托克逊县| 大英县| 佛山市| 涿鹿县| 咸宁市| 牟定县| 大兴区| 沂水县| 岑巩县| 涿鹿县| 分宜县| 偃师市| 德兴市| 城口县| 洛南县| 同心县| 东丰县| 泰宁县| 柏乡县| 景东| 察隅县| 九龙坡区| 岗巴县| 罗甸县| 商水县| 朝阳县| 波密县| 普兰店市| 正阳县| 榆中县| 太湖县| 定日县| 波密县| 阿图什市|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