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
專欄作家,主持人。出版作品:《遠遠的村莊》、《豐收》、《真怕你是個乖孩子》。
做了半年衣服,突然對設計感興趣了,非常。
雖說做的衣服也好鞋子也好,多少有些自己的想法在里頭,但總覺得那些基于滿足功能之余的小小嘗試和改變根本談不上設計。印象中,設計是要畫圖啊上色啊計算啊,是要做加法,是要有所謂的創(chuàng)新的,而我本能地在一開始就拋棄了這些。我想,我只是想做最簡單的衣服。
也就是說,我不過是在做減法。把那些裝飾去掉,把那些風格去掉,老老實實地,簡樸地做純粹的衣服,忠于布料(材料),展現(xiàn)屬于它本來的美。
忠于布料,嗯,這感覺讓我想到日本菜,用最簡單的烹飪方法展現(xiàn)食材本身的味道。而川菜呢,大多數菜品是把各種食材混合在一起,產生碰撞之后刺激味蕾,當然也不好說是哪個更好。
再回到設計,問題就來了,只是做減法,只是把材料本身的美展示出來,算不算設計?
好像又不是簡單的減法,總是希望通過減法向買衣服的人傳遞一些我的意圖,在一個紛亂的色彩過多裝飾過多的世界,通過減法,我想我是有話要說甚至不吐不快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說,如果減法能達到表達某種主張的目的,那,不做什么也等于做了什么,看似無為,但它本質上也是一種有為?
設計如此,很多事情也都如此,在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時候,最好的辦法也許就是:什么也不做。
我們都習慣了做點什么,我們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做點什么消除恐懼,消除無力感,消除由手足無措而生的緊張。但其實,越是努力越是惶恐,越是做得多越是虛空。
我的女兒練走,在路上被一塊石頭拌住,摔跤了,外婆和阿姨會趕快走過去拍打那塊石頭,嘴上說,打打打——這樣太不好了,我會制止她們(通常那個打打打的動作和聲音確實能讓孩子停止哭鬧,她會好奇地盯著石頭,注意力成功轉移)。而我一開始只是抱她在懷里,讓她哭,我撫摸她的背表示我也難過,但痛既然來了,就不要回避,我認為體會痛,體會受傷對她的成長也很重要(而且摔跤是她自己造成的,怎么可以怨地上的石頭呢,又怎么可以用暴力去報復呢)??傊?,我不做什么,只是面對它。
當然,面對孩子,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難,不做什么更需要耐心,需要沉下來從容安靜地面對一個生命的成長,需要你一直堅定地站在那里。
練走路也晚,去年冬天,她快一歲了,還只會在地上爬,阿姨建議我買個學步車,我說不用,我把客廳里的沙發(fā)和桌子挪到一邊,空出很大一片地方讓她爬,整個冬天她就在地上爬,開心地爬,但冬天快結束的時候,她自己就站起走過來撲到我懷里了。在她撲向我的那一瞬間,我?guī)缀蹙鸵嘈劈c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