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敏飛
“老人城管”一出,執(zhí)法效果顯著。“老人城管”不可能一上去就是“拳打腳踢”,打的必然是溫情牌,是語重心長的勸說、是非常耐心的敘說,當(dāng)“城管”姿態(tài)低了,商販們自然也會客氣幾分。這就避免了“暴力執(zhí)法”與“暴力抗法”的發(fā)生。
然而,所謂的“老人城管”,雖然從執(zhí)法效果來看,是“很美好”的;但從執(zhí)法方式來看,仍難逃“道德暴力”之嫌。讓老人扮演城管的角色,這背后隱含了無形的來自于道德的壓力,你可以和城管打得雞飛狗跳,但你若要和老人動手,必然會處于道德的劣勢。
此種裹挾著道德的做法,必然會為這“道德正能量”帶來負(fù)向價值,也讓人拷問這背后的程序正義、拷問這般做法的別有用心。
我們總不能把所有的城管都換成“老人”吧?因此,無論是從程序上還是從效果上,“老人城管”都不是改善城管形象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