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手機喜刷刷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快速發(fā)展,我們已經習慣了手機上的攝像頭、GPS、Wi-Fi等設備帶來的便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手機的標配功能描述中多出了“NFC”這一項。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它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的點對點數(shù)據(jù)傳輸,在10厘米的范圍內交換數(shù)據(jù)。
與藍牙、Wi-Fi等技術不同,同屬無線通信的NFC,其突出特點為近距離的通信,在安全性、私密性方面有天生優(yōu)勢。同時,它操作簡單、支持觸控、耗電量小,與手機等便攜設備的應用場景非常匹配。作為低成本的簡化物聯(lián)網無線裝置方案,NFC也被廣泛應用在筆記本、打印機、音箱、相機、洗衣機、空調、電視等設備上。(來源:《科學世界》2013年第8期)
有病共患難,不只禽流感
在人類演化的大部分時期,傳染病并不是個大問題。如今,人們知道帶來傳染病的“病原體”,是病毒、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們有些通過呼吸道被吸入體內,有些隨蚊蟲叮咬進入血液,還有些則經由皮膚、消化道感染而引起疾病。像禽流感這樣,會在人與動物間相互傳染的疾病,就被稱為“人與動物共患病”。
這種“人與動物共患病”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鳥類與人(如禽流感等),家畜與人(豬流感、炭疽、地中海熱等),狗、貓與人(狂犬病、貓癬等),鼠與人(鼠疫、鼠傷寒、流行性出血熱等)。這些疾病雖被“共患”,但對人和動物的危害未必等同。例如今年暴發(fā)的“H7N9”禽流感,對鳥類危害不大,人得了則可能喪命。
病原體在跨物種傳播的過程中,還可能會變異,變得更頑強、更致命,一再卷土重來。對此動物只能聽天由命,而人類卻可以去了解這些病原體,摸索出治療、預防它們的辦法。(來源:《博物》2013年第7期)
萬米高空細菌多
地球的上層大氣溫度接近冰點,氧氣幾乎為零,還時刻充斥著大量紫外線輻射——顯然不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喬治亞理工大學的科學家搭乘NASA的噴氣式飛機在一萬米高空通過過濾器收集了一些顆粒,結果令人吃驚:有20%原本被認為是灰塵或其他物體的微粒都是活的生命,有數(shù)以10億計的細菌在那里繁榮昌盛,地球看起來仿佛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的細菌泡之中。
雖然尚不知道細菌出現(xiàn)在高空的原因,但它們很可能是大氣實現(xiàn)功能所不可或缺的。而且與其他微粒一樣,細菌可能會通過造云來影響天氣模式。當然也可能從地球的一個角落向另一個角落傳播疾病。俄勒岡大學的微生物生態(tài)學家Ann Womack說,假如我們能最終確定細菌在大氣中的角色,科學家就有可能通過生物工程改造細菌,使其能夠將溫室氣體分解成其他低害成分,從而最終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來源:《科技新時代》2013年第7期)
裸鼴鼠抗癌能力揭秘
裸鼴鼠引人矚目之處在于它們壽命極長,同時對癌癥幾乎有完全的抵抗力。現(xiàn)在,一個新穎的糖胺多糖變體被發(fā)現(xiàn)是它們抗癌能力的一個關鍵貢獻因素。該變體使這種動物具有在地下生活所需的結實而柔和的皮膚。透明質酸是細胞外基質的一個普遍成分??茖W家們發(fā)現(xiàn),裸鼴鼠成纖維細胞的培養(yǎng)介質會因一種粘稠物質的積累而變得有粘性,同時他們還識別出該物質是一種“高分子量透明質酸”(HMM-HA),比小鼠和人類的相應物質大5倍。它因透明質酸酶活性低以及一種獨特形式的“透明質酸合成酶-2”的存在而在裸鼴鼠組織中積累。HMM-HA通過CD44受體發(fā)揮作用,HMM-HA的清除使得裸鼴鼠細胞更易發(fā)生變形。這種不同尋常的抗癌形式為研究抗癌及壽命延長策略提供了潛在的新途徑。(來源:《自然》總第7458期,2013年7月18日)
性能最高的多核通訊處理器問世
近日,全球有線和無線通信半導體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提供商博通公司宣布,推出迄今世界上性能最高的28nm多核通訊處理器,新型的XLP900 Series處理器可優(yōu)化用于網絡功能的部署,例如硬件加速、虛擬化與深度包檢測。
XLP900 Series處理器得到了高度優(yōu)化,非常適合滿足運營商、數(shù)據(jù)中心與企業(yè)網絡對于性能、安全、效率和擴展能力的嚴格要求。XLP900 Series處理器擁有端到端虛擬化功能、諸如深度包檢測等功能的高級安全性,以及線速網絡和多層QoS功能的創(chuàng)新網絡及應用智能技術。(來源:《中國科學報》2013年7月29日)
生生不息的莫雷諾冰川
南美洲大陸靠近南極的地方,有一條勢如破竹般生長的冰川。站在觀景臺上,你能看到冰川末端在眼前轟然倒塌,聽到冰川內部因擠壓斷裂而發(fā)出的響動,親身見證冰川的流動性。它就是莫雷諾冰川。在全球冰川萎縮的大趨勢下,這條海拔僅200米、日進30厘米的成長型冰川,成為了“冰川時代”的活標本。
莫雷諾冰川是世界上少數(shù)正在生長的冰川之一,為何還在生長?個中原因冰川學家們都沒搞明白。而這處僅有200米低海拔的冰川,在承受住萬人踩踏的情況下,依然不間歇地生長。(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13年第7期)
動物占領配飾界
自從首飾誕生之初,動物就一直是經典的主題,現(xiàn)存最早的飾品都是用動物骨頭或貝殼制成。古埃及人對于動物的崇拜使其留下了最多金燦燦的“動物”,如象征“死亡與重生”的鱷魚項鏈。在中國還有一些想象中的神獸,如龍和貔貅,佩掛在身,多為祈福。配飾青睞動物,在融入超現(xiàn)實主義與抽象思維后,產生了諸如蛇形手鐲、蜘蛛別針、蜻蜓胸針、章魚戒指、蝴蝶發(fā)夾等配飾,兼具了美感與功能性。動物主題在珠寶乃至配飾界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它一次性滿足了討女人歡心的三大要點:寵物、珠寶與別出心裁的自我投射。(來源:《新周刊》第398期)
養(yǎng)育不老不死的水母
日本和歌山縣的田邊灣是海洋生物的寶庫。
這里除了有溫帶海洋生物,還有黑潮帶來的熱帶和亞熱帶生物。京都大學海洋生物實驗室就座落在這個海灣的南端。分類學家久保田信每天都在這里調查被沖上沙灘的海蜇等動物,已經堅持了20年。
一種直徑只有4至5毫米的水母吸引了他的注意,它們被稱為燈塔水母,屬于水螅蟲綱。它們在性成熟后會重新回到水螅型狀態(tài),并且可以無限重復這一過程。從理論上說,只要不被吃掉或意外死亡,燈塔水母可以永遠存活。
久保田信經過長年觀察,確認了這種水母確實是“不老不死”的,目前他正在人工養(yǎng)育這種水母,期待有朝一日能揭開它們不老不死的秘密,并研究這種機制能否造福人類。(來源:《環(huán)球科學》(日本版)2013年第7期)
“智能”手術刀實時測癌只需3秒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佐爾坦·陶卡奇等人的研究報告表明,他們開發(fā)出一種“智能”手術刀,可在幾秒鐘內告訴醫(yī)生他們切除的是正常組織還是癌變組織。
報告稱,許多手術都使用電刀,這種手術器械通過電流對組織快速加熱灼燒,以便在切割的同時減少出血。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煙霧。這些煙霧中含有重要的組織信息,于是他們在電刀的基礎上成功研制出“智能”手術刀,它與一臺冰箱大小的質譜儀相連,可對手術產生的煙霧采樣進行實時的質譜分析。在對81名病人的測試中,這種“智能”手術刀診斷的準確率為100%。而與傳統(tǒng)的術后診斷需要半小時相比,這種“智能”手術刀的診斷時間只需短短3秒。(來源:《科技生活》總第34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