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摘要:針對高地應力、軟巖特征顯著條件下,通過增強巷道支護強度,來提高圍巖的抗壓承載能力;擴大施工巷道的凈斷面,消除巷道受壓變形后的收斂量對采面施工的影響,杜絕了巷道底鼓現象的產生,確保有效斷面能夠滿足需要;通過配套重型裝備的投入使用,提升了礦井生產整體水平,為高產高效打下堅實基礎,降低了施工的勞動強度,實現了礦井本質安全。
關鍵詞:大斷面 強支護 重裝備
平煤天安一礦現有三個生產水平,一水平屬殘采采區(qū),二水平也已進入中后期的開采,三水平屬新開發(fā)采區(qū),礦井主采煤層為丁組(丁6煤層)和戊組(戊8、戊9、戊10),礦井開發(fā)進入三水平開采后,采區(qū)的大部主要巷道不可避免的布置在高地應力的軟巖層中,由于采深的增加,受礦壓影響,斷面在12~14m2回采巷道已經不能滿足回采的需要,尤其進入三水平戊一西翼采區(qū),戊10、戊9煤層間距0.2~7.0m,大部分為砂質泥巖,圍巖承載能力較弱。新開設巷道多采用錨網索支護,服務期內,有的施工后不久就發(fā)生了嚴重的變形和破壞,錨網、錨索巷道頂板下沉,兩幫收縮30%以上,造成回采斷面減小、維護困難,每月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多次維修與處理,也無得到徹底根治,對安全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針對此條件下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支護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應用價值。
1 采面工程概況
戊-31100工作面位于三水平戊一采區(qū)西翼下部,東鄰戊一西翼回風下山、軌道下山、皮帶暗斜井,西臨近一、四礦邊界,北鄰三水平丁戊二大巷煤柱,南鄰戊8-31080采空區(qū),設計走向長度2950m,巷道服務年限3年。該工作面沿戊10煤層頂板掘進,戊10、戊9煤層巖柱厚6~12m,埋深在750~800m之間,巷道由于埋藏深,在掘進過程中礦壓較大,頂壓、側壓、底鼓較為嚴重。
2 巷道破壞因素分析
①巷道位置處在-450~-520m以下,埋深超過800m,較大的水平應力使巷道兩幫荷載顯著增大,引起巷道兩幫整體向巷道內移動,變形量大。②所處層位屬于軟巖層,且斷面較小,下分層與上分層巖柱中-中8~11m,所受的應力相對集中。③受到臨近戊-31040采面上分層回采工作面采動影響產生動壓區(qū)。④錨桿、錨索強度低,設計斷面抗水平的應力能力較差(錨桿錨固力≤10KN;錨索錨固力≤20KN)。⑤該采面斷裂構造非常發(fā)育,圍巖承載能力較弱,圍巖、裂隙、節(jié)理面無進行充實和膠結充,組合強度不夠,礦壓顯現造成頂、底板承壓破壞,巷幫收斂和位移量較大。⑥初始支護強度不夠,在高地應力的作用下,造成頂板局部破壞變形嚴重。
3 支護參數設計
3.1 設計的理論依據
錨桿長度由《錨噴支護(王文煥等編)》中所推選公式和理論計算,并結合GBJ86-85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
3.2 巷道參數及f值選定
巷道寬度為5.5m,中高3.3m,凈斷面為18.0m2,根據資料得普氏系數選3。
3.3 錨桿長度確定
3.5 金屬網選擇
3.6 巷道支護參數確定
3.7 錨桿參數動態(tài)修正
根據地質資料與開采實踐證實,戊組煤層巷道頂板易于塊狀或條狀冒落。同時局部地段,頂板呈現膨脹軟巖特性。為保證巷道的穩(wěn)定性,根據監(jiān)測結果,及時修改錨桿支護參數。
4 裝備選擇
5 實施效果分析
5.1 支護效果分析
巷道施工后,掘進每隔50m設一個“十”字位移測站,測頂板下沉值及兩幫收斂值,對巷道進行常規(guī)的安全監(jiān)測。同時以300根錨桿為一組,每組抽查6根,作不破壞性測試,頂部錨桿錨固力應大于80KN,兩幫錨固力應大于50KN,同時作好文字記錄。
5.2 施工進度效果分析
方案實施期間巷道月進尺324m,較去年同期提高36m,預計提前一個月竣工。
6 結論
通過在戊10-31100工作面進行近距離煤層大斷面、強支護、重裝備及有效抑制巷道底鼓的探索與應用并得到實施后,經現場跟蹤調查,監(jiān)測獲得的數據資料看,支護效果非常顯著,達到了預期目的,并節(jié)約了大量的材料消耗,降低了支護費用,同時創(chuàng)出了近距離煤層下層巷道單進記錄,改善了作業(yè)環(huán)境,為綜采工作面實現快速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廣金,劉亞偉,李小可.大斷面、聯合支護技術在軟巖巷道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2(13).
[2]許志東,許磊,楊俊章.厚煤層大斷面煤巷支護技術研究[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3(01).
[3]劉志剛,畢寸光.厚煤層大斷面綜采切眼支護技術研究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