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現(xiàn)“火爐”城市這一說法是在民國時期。那時媒體有“三大火爐”之說,即重慶、武漢和南京,都是長江沿線的著名大城市,因夏季氣溫炎熱,被媒體夸張地稱為“火爐”。新中國成立后,又有武漢、南京、重慶、南昌(長沙)“四大火爐”之說?!盎馉t”這個說法反映的是公眾的直觀感受,長期以來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21世紀后以炎熱指數(shù)、高溫日數(shù)、連續(xù)高溫日數(shù)、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作為入選的考慮因素。
2013年7月15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fā)布全國夏季炎熱城市情況。氣象部門研究人員根據(jù)對最近30年氣象資料的綜合分析,得出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分別為:福州、重慶、杭州、???、長沙、南昌、武漢、南寧、西安、廣州。其中,排在前列的福州、重慶、杭州、??谒膫€城市被不少網(wǎng)民冠名為“新四大火爐”。新的30年(1981—2010年)全國高溫呈現(xiàn)增多趨勢,華南地區(qū)高溫日增幅最明顯,福州、杭州、海口取代人們印象中的老牌“火爐”城市,與重慶并列“新四大火爐”。其中,福州因35℃以上高溫天數(shù)排名第一,被封內地城市“火爐王”。而南京跌出前10名,排名14。
據(jù)1981—2010年最新的30年資料統(tǒng)計,福州平均每年有32.6個高溫天(35℃以上),超過重慶(29.6個高溫日數(shù))、武漢(21.2個高溫日數(shù))、南昌(24.4個高溫日數(shù))、南京(13.7個高溫日數(shù))4個城市。近十多年來,福州一直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副熱帶高壓帶是下沉氣流,相當于福州頭上一直罩著一個巨大的“火爐”,不斷向城市輸送熱氣。整體來看福州的高溫日數(shù)確實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最近10年,福州的高溫日數(shù)總體還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從2003年的63天(高于35℃)下降到2012年的25天。
而從榜單來看,福州、杭州、??谌匾卜峭蝗坏琼敚缭?971—2000年30年間,其排名已分別位列第2、第5、第6。也就是說,沿海城市夏季溫度其實一貫偏高,但即使溫度偏高,沿海城市夏季體感炎熱度也遠不及老牌“火爐”城市。??谑鞘状伪慌湃搿八拇蠡馉t”的城市,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近三年來,??谧罡邭鉁卦?8℃左右,一般出現(xiàn)在每年的4~6月份。2000年至今,??趦H出現(xiàn)過一天氣溫達39.6℃的極端高溫,是在2001年的4月份。所以相較內地部分城市,??诘淖罡邷囟绕鋵嵅]它們高。若按夏季平均高溫,或高溫(超過35℃)出現(xiàn)的天數(shù),??诖_實較多。據(jù)了解,這份榜單主要考慮的是這些省會城市近30年高溫增多的趨勢,也體現(xiàn)了和老牌“火爐”城市的區(qū)別。
進入21世紀后,中國夏季主要雨帶北移到江淮黃淮一帶,導致南方降水量偏少,溫度持續(xù)偏高。從近31年來全國平均高溫日數(shù)分布來看,全國高溫日數(shù)最多的主要有兩個區(qū)域,一是新疆東部吐魯番盆地附近,另一個就是包括杭州、南昌、長沙、福州等城市在內的江南華南一帶。
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越來越大,其中,北方大城市的增溫更加明顯,如西安、石家莊等城市,近幾年夏季高溫日數(shù)超過20天,出現(xiàn)超過42℃的極端最高氣溫。此外,城市人口聚集、建筑物增多、交通壓力增加、人為熱源增多等城市化進程,也導致城市熱島效應,進而引起氣溫升高。
梁東成/山東省巨野縣實驗中學大成校區(qū)(2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