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的分析揭示,精神病態(tài)的許多要素,比如魅力十足、以自我為中心、具有非凡的說服力、缺乏共情能力、獨立、專注等,在企業(yè)主管身上其實比在精神病態(tài)的犯人身上更為常見。這兩個群體的主要差別在于,精神病態(tài)的犯人身上的那些“反社會”要素,即無法無天、暴力、沖動等特質的旋鈕被調到了更高的位置上。
什么決定了你坐頭等艙還是經(jīng)濟艙
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在某一行業(yè)中取得成功?盡職盡責,努力工作?這似乎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法律界、商界以及你想要奮斗的任何一個領域中,要想有所建樹,除了具備各種必需的專業(yè)才能外,你還應該具備一些特殊的個性素質。
2005年,英國薩里大學(theUniversityofSurrey)的貝琳達·博德(BelindaBoard)和凱塔琳娜·弗里松(KatarinaFritzon)進行了一項調查,試圖弄明白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商界領袖不同凡響。她們想弄清楚,決定某個人是坐頭等艙還是坐經(jīng)濟艙的關鍵個性要素有哪些。
博德和弗里松考察了三類群體——企業(yè)主管、精神病態(tài)者和住院刑事犯人(包括精神病態(tài)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并比較他們在接受心理分析測試時的表現(xiàn)。
其他研究似乎也證實了這個“混音臺”理論:功能正常型精神病態(tài)與功能失常型精神病態(tài)之間的界限,與精神病態(tài)的諸種特質是否存在無關,而與這些特質的程度及其相互混搭的方式有關。悉尼麥夸里大學(MacquarieUniversity)的穆罕默德·馬哈茂德(MehmetMahmut)及其同事不久前證明,犯罪型精神病態(tài)者與非犯罪型精神病態(tài)者的大腦功能失常模式,即他們在做出決策時,情感輸入的前額葉皮層的功能模式之間的差異僅在于量的不同,而沒有本質的區(qū)別。穆罕默德認為,此發(fā)現(xiàn)意味著這兩組人不應被視為截然不同的兩類群體,而應被視為同一大類下的不同小類。
我做過一項與此類似但簡單得多的研究。我請一個班級的大一學生想象自己是職業(yè)介紹所的經(jīng)理,我對他們說:“不留情面、無所畏懼、無視道德、魅力非凡而且專注,假定你的某位客戶具有這些性格特征,你覺得他適合做哪種工作?”
學生們的回答頗具洞察力,其中有精英也有罪犯,包括CEO、間諜、外科醫(yī)生、政客、軍人,乃至連環(huán)殺手、刺客、銀行劫匪等。
倫敦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之一喬恩·莫爾頓(JonMoulton)對此表示贊同。他在不久前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的采訪時,把決斷力、好奇心還有鎮(zhèn)定列為他成功的三大法寶。頭兩項素質的價值不言自明,但鎮(zhèn)定真有那么重要嗎?莫爾頓解釋說,鎮(zhèn)定的最有力之處在于,“它會讓你在別人輾轉難眠之時安然入睡”。
如果說精神病態(tài)者的這些特征能夠助商界人士一臂之力,這并不出人意料,那么這種優(yōu)勢在太空中又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你可能會認為如果把精神病態(tài)者送上太空,別說讓他們發(fā)揮在地球上的優(yōu)勢了,那時他們嚇都嚇破膽了。你興許也認為,相對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獨有的讓人望而卻步的宇航員選拔標準,精神病態(tài)者擁有的“優(yōu)勢”特征根本是無稽之談。
但我曾經(jīng)聽過的一個故事形象地解釋了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精神病態(tài)特征中的冷漠、超然確實具有優(yōu)勢,這在羅伯特·黑爾的腦部掃描中顯示出來過。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詹姆斯·杰拉蒂那種缺乏人情味的專注和絕對的超然,有時不僅僅預示著能夠在會議室、法庭和手術室中取得成功,而且在另一個世界里也可以。
故事是這樣的。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和他的同伴巴茲·奧爾德林(BuzzAldrin)失重穿行于月球表面,尋找登陸地點,他們只有幾秒鐘迫降停留的時間。此時他們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地表狀況復雜,而他們的燃料又極其有限,月球表面巖石和大塊巨石密布,要想安全著陸幾乎不可能。奧爾德林擦了擦頭上的汗水,看了一眼氣壓表,又看了看地形,明確地向阿姆斯特朗發(fā)出最后通牒:盡快確定著陸地點——要快!
可是,阿姆斯特朗看起來冷漠沉著。他根本沒有時間聽人指手畫腳。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燃料即將耗盡,他們隨時可能因失重死亡。阿姆斯特朗冷靜地想出了一個策略。他讓奧爾德林將剩余燃料可支撐的時間以秒倒計時,并大聲喊給他聽。
奧爾德林照他的話做了。
“70……60……50……”
奧爾德林一邊喊,阿姆斯特朗一邊仔細勘探月球堅硬復雜的地表。
“40……30……20……”
復雜的地形不給阿姆斯特朗絲毫機會。
只剩下10秒鐘了。此時,一片銀色的空地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下方,就像一片綠洲。阿姆斯特朗趕緊抓住機會。他的注意力迅速緊繃,熟練地操縱著宇宙飛船,像獵手接近獵物一樣駛向目標區(qū):唯一一塊方圓幾英里的空地。他圓滿地完成了著陸任務。這是人類的一大步。然而毫厘之間,他們假如失誤就可能釀成太空史上一次重大的災難。
拆彈專家的秘密武器
以上發(fā)生在太空中的不可思議的事件正是我們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的縮影,在這里,成功和災難只有一線之隔。然而這一次通往災難的道路被封鎖了。尼爾·阿姆斯特朗在壓力之下的冷靜,挽救了一場宇宙開發(fā)史上的災難,并成就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不僅如此,隨后的報告顯示他的心率正常,而且他在整個過程中沒有流一滴汗。也許對他來說,宇宙飛船在月球上著陸與在加油站加油并沒有什么兩樣。他是一個心腦血管發(fā)生了一些奇異變化的天才嗎?科學顯示,并非如此。
20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的研究員斯坦利·拉赫曼(StanleyRachman)對拆彈專家進行了研究,他想知道在這個高風險行業(yè)里,到底是什么把人們區(qū)分出了優(yōu)秀和平庸。所有的拆彈專家都不是平庸之輩,否則他們早就死掉了。但拆彈專家到底具備哪些普通技工不具備的品質呢?
為了查明這一點,拉赫曼找來了一批具有10年以上從業(yè)經(jīng)驗的拆彈專家,然后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是在工作中獲得過勛章的,另一組是沒有獲得過勛章的。之后他對他們在進行高專注度工作時的心率進行了比較。
研究結果令人驚訝。雖然所有專家的心率都很平穩(wěn),但獲得過勛章的人身上出現(xiàn)了一些不可思議的差異——他們的心率居然降低了。一旦進入危險區(qū)域,他們就會處于更加冷靜的冥想般的專注中——這是一種人和設備合而為一的意識狀態(tài)。
接下來,拉赫曼揭示造成差異的原因:自信。測試發(fā)現(xiàn),獲得過勛章的專家比沒有獲得過勛章的專家更有自信。
是自信激勵了他們。
斯坦利·拉赫曼是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理學家,他的調查結果引起了爆炸性轟動,就連他自己都表現(xiàn)出了擔憂:我們是不是應該密切留意下拆彈專家?不過,他的結論似乎也非常明確:“拆彈專家因勇敢無畏而獲得表彰,所以他們不會產(chǎn)生心理異常行為或反社會行為。”他指出“精神病態(tài)者比較重要的特征包括不負責任和沖動”,但在他的研究中,拆彈專家們沒有這些表現(xiàn)。
然而,貝琳達·博德和凱塔琳娜·弗里松2005年的調查證實,精神病態(tài)罪犯的一些特征在商界更為普遍。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態(tài)者都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完全未被馴服,野性未改。在一系列精神病態(tài)特征中,只是“反社會”的方面,包括沖動和不負責任等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造就”或“毀滅”了精神病態(tài)者。例如這些特征的程度不同,最終就可能導致他們墜入深淵,或者取得成功。
事實證明,并不是只有拆彈專家在工作時心率會下降。暢銷書《當男人對女人動手》(WhenMenBatterWomen)的作者、兩性關系專家尼爾·雅各布森(NeilJacobson)和約翰·戈特曼(JohnGottman)發(fā)現(xiàn),這些拆彈專家在工作時心血管的狀況與某些施虐者相同。與閉上雙眼懶洋洋地躺在沙發(fā)上相比,施虐者在毆打他們的配偶時感覺更放松。
雅各布森和戈特曼把這種施虐者比喻為“眼鏡蛇”,與“眼鏡蛇”對應的是“比特犬”。與“比特犬”不同的是,“眼鏡蛇”能迅速而殘忍地發(fā)起攻擊,并保持控制力。眼鏡蛇型的人大多自高自大,認為自己有權力為所欲為。另外,就像其名字一樣,他們在發(fā)動攻擊前會變得冷靜而專注。比特犬型的人在情緒上則不穩(wěn)定,更容易把事情搞砸,一發(fā)不可收拾。
正如拉赫曼在拆彈專家實驗中提到的,無所畏懼很可能源于勇氣,這種勇氣使他們習慣了從事危險的工作。不過有人聲稱,他們的生物基礎與我們有本質上的不同,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即使是最小的焦慮抗原,他們也能自動將其抵制并扼殺于搖籃之中。
我相信這一點,因為我驗證過。
本文節(jié)選自《為什么瘋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凱文·達頓著,金九菊等譯湖南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