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艷
(山西省太原精神病醫(yī)院,山西太原 030045)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嚴重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壯年,表現(xiàn)為感知、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精神活動與周圍環(huán)境和內(nèi)心體驗不協(xié)調(diào),脫離現(xiàn)實[1]。一般起病緩慢,病情易反復且病程遷延,有可能發(fā)展為整體功能衰退,部分患者可痊愈或基本痊愈。由于疾病影響和回歸社會困難,他們承受著多重壓力。本研究通過各種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讓患者掌握該病的起因、發(fā)展變化、治療手段、康復訓練和預防復發(fā)的知識,從而提高療效。患者健康教育是醫(yī)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做好精神科恢復期患者的健康教育也是順利開展整體護理的關鍵[2]。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隨機抽取2011年2月至12月住院的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意識障礙和智能障礙者除外。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試驗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16~60歲;文化程度:小學8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大專以上17例;婚姻狀況:已婚28例,未婚17例,離婚5例;職業(yè):農(nóng)民9例,工人15例,干部4例,學生13例,其他9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16~60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初中9例,高中16例,大專以上15例;婚姻狀況:已婚25例,未婚20例,離婚5例;職業(yè):農(nóng)民12例,工人13例,干部5例,學生12例,其他8例。兩組資料數(shù)據(j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首先評估實驗組患者的需求,了解患者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主要從知識水平、態(tài)度、學習能力、環(huán)境四方面進行直接或者間接評估,然后確定健康教育的目標,為制訂計劃奠定基礎。有目的地安排時間和場所、內(nèi)容、教育人員及必要的工具,定期進行健康宣教。具體內(nèi)容涵蓋以下幾方面:如何建立康復信念,正確面對自身疾病、掌握疾病特點,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與行為方式,心理疏導與治療,家庭護理指導,病情復發(fā)的觀察知識,服藥注意事項,緩解負性情緒的方法,預防復發(fā)的自我防護,如何認識婚姻,飲食指導,住院治療的重要意義,病房安全制度,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相關知識,藥物知識,社交禮儀等。責任護士經(jīng)專項培訓后,在科室每周兩次按計劃對患者進行宣教和測評,每次半小時,共8周。健康教育可以采取集體講解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對共性的和個性的知識分類進行指導;對于各種文化層次的病員,采取書面語言和通俗語言結合的方式,分別進行指導,以達到預期效果。運用多媒體如電視、廣播、電腦等工具,播放音樂、漫畫、故事,以更形象的方法表現(xiàn)主題。另外,還可以通過進行手工制作、整理生活用品比賽、繪畫等多種技能訓練來達到目的。實施中,擬定主題后,病員可以自己選擇角色,護士還會和病員一起,把所表達的主題以表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互動中,鼓勵病員積極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以及學到的知識。通過行為活動演習,形成正面和負面兩種影響,比較中傳達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也是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另外,把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編成順口溜,會更容易識記,患者也比較喜歡和接受這種方式。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把知識性、趣味性、實際性融合到一起,比如通過分組游戲、做手指操等,避免枯燥無味,真正做到寓教于樂。還請痊愈的患者進行現(xiàn)身說法,增加健康教育的可信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次宣教時為患者出一份簡報,提供文字教育,讓患者以詩朗誦的形式把內(nèi)容傳達給患者,加深印象。
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期療效的影響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case
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試驗組病例知曉疾病知識和改善生活能力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wèi)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充分利用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自覺采納健康生活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3]。它融合了醫(yī)學科學、行為科學、傳播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理論知識。而患者健康教育是以患者為中心,針對到醫(yī)院接受醫(yī)療保健服務的患者個體及家屬所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活動,其目的就是防治疾病、促進身心健康。由于疾病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受損,自知力殘缺,自理能力下降,精神飽受折磨,所以恢復期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它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增強醫(yī)患關系,減少住院日數(shù),降低醫(yī)療成本,增強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
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治療護理后患者的精神癥狀基本消失,自知力開始恢復,可以適應周圍環(huán)境,能和他人進行正常交往和接觸。這時患者可能會有比較復雜的心理活動:自卑、孤獨、絕望,害怕被歧視、被冷落,不敢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顧慮自己疾病復發(fā),擔心自己的戀愛、婚姻、家庭等。調(diào)查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恢復期自殺的比例日益上升,故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恢復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也不可小覷。因此,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讓他們重建生活的信心,消除不良的情緒反應是非常重要的。
有研究表明,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問題是多樣的、復雜的[4]。健康教育就是要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教育活動促使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去除和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康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目的[5]。健康教育臨床途徑實際上就是制定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表和計劃表,使護士知道做什么,怎樣做[6]。精神科醫(yī)護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康復問題不僅指軀體疾患及精神癥狀的消失,心理康復更應被重視,必須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來補充藥物無法到達的效果,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以成功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患者的積極性、主動性,用現(xiàn)身說法鼓勵患者戰(zhàn)勝消極情緒的干擾。另外,護士在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時,要注意與醫(yī)生保持一致,避免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不信任,引起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
精神疾病患者的文化層次參差不齊,所以健康教育要因材施教。對于病程較短、自知力完整、文化層次較高的患者,可以運用多媒體等工具授課,突出重點,表現(xiàn)主題,積極引導患者,形成互動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患者的認知水平有所提高,并早日康復。慢性遷延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知力缺失,文化層次較低,可以采用圖片、漫畫、手工等形式,其內(nèi)容簡單、形象,患者容易接受。
精神患者長期被疾病困擾,知識封閉,見識少,和他人的交往能力差,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在實施健康教育的同時,不僅給患者提供信息,更豐富了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了解和掌握了關于人文、社會、心理等多學科知識。為適應精神衛(wèi)生發(fā)展的需求,護理工作者必須在健康教育的領域不斷探索,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良好的家庭、社會支持有利于精神患者的康復。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恢復期的部分問題也是來自于社會和家庭。家庭和社會的不認可,也會引起疾病的復發(fā),所以也應給精神患者家屬做好宣教,使家屬有正確的認識,能夠面對現(xiàn)實,消除偏見,尊重患者,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患者。為家屬講解藥物知識,通過他們對患者的支持度來提高藥物維持治療的依從性,并建議他們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和感情方面的監(jiān)護,盡量創(chuàng)造溫馨幸福的家庭環(huán)境,合理安排患者生活、工作、學習,保證其充足的睡眠,避免不良刺激。讓家屬指導患者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細心觀察病情變化,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豐富生活內(nèi)容。同時為患者選擇精神康復的書籍,增強患者自我保健意識,更好地回歸家庭和社會。全社會也要給精神患者必要的理解和關懷,滿足患者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要。同時政府要建立相關的及優(yōu)惠幫扶政策,為精神患者提供更多的就業(yè)選擇和工作機會,幫助其回歸社會實現(xiàn)社會價值。
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期,采用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因材施教,可以使患者重新認識自己,正確面對現(xiàn)實和疾病,重建健康行為模式,達到身心健康,對研究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1] 郝 偉.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2] 潘穎綿,楊全滿.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健康教育[J].南方護理學報,2002,9(5):49.
[3] 鐘海翔.護理健康教育[M].廣州:廣東省健康教育研究出版社,2004.
[4] 袁 勤.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病人治療依從性影響的調(diào)查[J].護理研究,2005,19(3):780.
[5] 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6] 雪麗霜.日本對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國外醫(yī)學:護理分冊,2001,20(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