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興敏
(沈陽大學 師范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1)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和社會變革的加劇,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多。面對眾多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壓力,大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心理挫折,導致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會妨礙大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的發(fā)展,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嚴重的還可能引起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甚至引發(fā)自殺、殺人等極端事件。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背后反映的就是大學生挫折承受能力的普遍脆弱。很多極端事件的誘發(fā)原因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所以,只有通過挫折教育,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才能預防和減少不必要的心理挫折產(chǎn)生。
在心理學中,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使其動機不能實現(xiàn)、需要不能滿足時,所產(chǎn)生的緊張狀態(tài)和消極的情緒體驗。由此可見,挫折應該有兩種含義:從客觀上看,挫折是指導致人動機不能實現(xiàn)、需要不能滿足的障礙和干擾,即挫折事件或挫折情境,日常生活中人們所使用的挫折一詞通常指的都是這個含義;從主觀上看,是指個體對挫折事件或情境所產(chǎn)生的焦慮、沮喪、失意、煩悶等消極不良的情緒體驗,即心理挫折或挫折感[1]。一般來說,挫折情境越嚴重,心理挫折體驗就會越強烈,但它們之間不是簡單的S-R(刺激-反應)過程,而是S-O-R的過程。O是指個體的主觀狀態(tài),尤其是個體對挫折的認知和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由于不同的人挫折認知并不相同,挫折承受能力有所差異,所以面對同樣的挫折事件,個體的情緒體驗即心理挫折也就有所不同。這種差異不僅是消極情緒體驗強和弱的區(qū)別,也可能是心理挫折有和沒有的區(qū)別。可見,心理挫折完全是一種主觀感受,與人的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關。因此,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樹立正確的挫折認知就可以減少心理挫折的發(fā)生,減少挫折對人的心理傷害。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充滿挑戰(zhàn)的社會,大學生身處其中,遭遇挫折也就在所難免,學業(yè)成就、生活適應、交友戀愛、就業(yè)發(fā)展等方面都可能會遇到困難和阻礙。而面對同樣的挫折情境,大學生們的反應卻有明顯差異,有的人反應輕微,持續(xù)時間短暫,有的人反應強烈,持續(xù)時間長久;有的人稍遇到挫折就意志消沉、頹廢沮喪;有的人屢遭挫折仍鍥而不舍、百折不撓。這種差異反映了大學生挫折承受能力的不同。
挫折承受能力是指個體遭受挫折事件時能否經(jīng)得起打擊和壓力,有無擺脫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和行為失常的能力,亦即個體適應挫折、抵抗和應對挫折的一種能力。挫折承受力差的大學生,常表現(xiàn)為挫折反應大,稍遇挫折就容易悲觀消沉、沮喪頹廢、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和目標,甚至自暴自棄、一蹶不振。也就是說,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產(chǎn)生心理挫折,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心理挫折產(chǎn)生的消極不良情緒體驗對人的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影響大學生工作、學習的效率,降低生活質(zhì)量,甚至影響大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嚴重的還會導致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挫折承受能力強的大學生,能正確認識和看待挫折,有勇氣去面對挫折,有信心和能力去應對挫折,所以其產(chǎn)生心理挫折的可能性就很小,或者表現(xiàn)為挫折反應小,持續(xù)時間短,對身心的消極影響少,這樣的大學生往往心理非常健康。對于他們來說,適度的挫折不僅無害反而有利,他們會把挫折當成是對自己的一次磨煉,由挫折引起的適度的緊張和壓力,有利于他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不斷調(diào)整自己,發(fā)揮最大潛能,以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和改善環(huán)境。在與挫折的不斷斗爭中他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強,心理會越來越健康。許多有成就的人就是把挫折帶來的壓力化為事業(yè)上的動力而功成名就的。巴爾扎克說過:“世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保?]
由此可見,挫折承受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標尺,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之所以如此嚴重,就是和大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普遍脆弱有關?,F(xiàn)代物質(zhì)生活的舒適安逸、家長的過度保護以及學校疏于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等因素,都與挫折承受能力差密切相關。所以,現(xiàn)實中的挫折事件在所難免,大學生唯有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才能經(jīng)受住挫折打擊,從而減少心理挫折的發(fā)生,減少挫折對自己的傷害。而挫折教育的根本就是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使他們能正確地認識挫折,坦然面對挫折,積極應對挫折。
大學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生理條件、生活經(jīng)歷、對未來目標的期望水平、挫折認知、個性特征、外界的支持等。因此在對大學生開展挫折教育時就要針對這些方面有意識地采取措施,培養(yǎng)大學生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具有正視挫折的勇氣和具有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念,具有挑戰(zhàn)挫折的人格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對挫折的認識和態(tài)度是心理挫折產(chǎn)生的關鍵。所以,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是挫折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挫折教育中,應引導大學生認識到:①挫折情境不可避免,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情境或挫折事件在所難免;②挫折具有雙重性,雖然挫折會帶給我們消極不良的情緒反應,但挫折也會對人的思想、行為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第一,挫折可以磨煉人的意志;第二,挫折能使人學會思考,它能使人充分認識環(huán)境條件的困難障礙,看清自己的某些失誤或不足,及時修正目標、調(diào)整行為策略,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礎;第三,挫折可以激發(fā)人的斗志,挫折帶來的適度壓力能使人調(diào)動全身的力量,鼓起勇氣,努力去應對困難,使人經(jīng)受鍛煉迅速成長。
由于心理挫折是一種主觀感受,所以能正確認識挫折,對挫折有心理準備的人,面對挫折就不會悲觀失望、消沉氣餒,從而減少心理挫折的發(fā)生或降低心理挫折的反應強度。
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主要從實踐中來,越是經(jīng)受逆境磨難的人,日后往往越能更有效地適應環(huán)境。高??赏ㄟ^開展各種主題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來磨煉學生。如剛入學時的軍訓,提倡大學生勤工儉學,鼓勵大學生做志愿者、義工,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組織大學生進行遠足、野營、登山、拓展訓練,畢業(yè)后去貧困地區(qū)支教,等等。讓他們體驗勞動的艱辛,生活的艱苦,認識社會生活的復雜性。這些活動往往需要大學生克服一定的困難,付出很多的艱苦才能完成。久而久之,當困難和挫折面臨時,大學生們便有了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戰(zhàn)勝它。
家庭教育方面,家長也應該轉(zhuǎn)變觀念,不應對孩子過分地保護、溺愛、驕縱,無條件地滿足他們提出的任何要求,以致使孩子們?nèi)狈ι畹腻憻?,更談不上艱難困苦的磨煉,自立、自理能力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極差。哪怕是微小的挫折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時,也會驚慌失措。我們應借鑒國外的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對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會有很大幫助。如日本幼兒園的“裸身訓練”。印度兒童的“饑餓日”,澳大利亞的“再富也要窮孩子”,美國汽車大王福特盡管身為億萬富翁,卻要求子女自己打工掙錢。這些做法無疑能給我們一些啟迪: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理性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甚至讓其體會家庭生活的一些壓力和煩惱,如做一個星期的管家,管理家庭的日常開支等。
大學生的很多心理挫折都源于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或不能很好地接納自我。如有的學生不顧條件的限制、不顧自己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的不足,為自己確立了過高的目標,雖然付出很大努力,卻不能順利實現(xiàn)目標,從而經(jīng)受不必要的心理挫折[3]。因此,樹立一個正確的自我觀念就顯得相當重要。引導學生全面、充分、準確、客觀地分析自己,包括自己的容貌、身高、穿著等外部特征,也包括能力、氣質(zhì)、性格、興趣、特長、需要、理想等個性品質(zhì),甚至自己的家庭條件、經(jīng)濟狀況,在此基礎上愉快地接納自我。這樣,就可避免因盲目追隨別人、羨慕別人、嫉妒別人而導致的心理挫折,避免目標過高、期望水平過高而導致的心理挫折。當然,在不高估自己的同時也不能低估自己,不能自輕自賤、自怨自艾,喪失自信心和進取心。
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是大學生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基礎,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的組織活動,讓大學生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磨煉意志[4]。前面所提到的各種實踐活動都可以很好地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力。除此之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注意培養(yǎng)大學生活潑開朗、樂觀向上、自信、獨立等積極的個性特征。在國外,挫折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一種內(nèi)在的自信與樂觀,培養(yǎng)學生獲得幸福的能力。這些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是挫折承受能力堅實而穩(wěn)定的基礎。
目前,高校都設立了心理咨詢中心,應引導大學生遇到挫折情境主動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在心理咨詢中心,消極情緒可以得到釋放,壓力和沖突可以得到緩解,還可以學會一些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減少心理挫折對學習、生活的負面影響。同時還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客觀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冷靜分析造成挫折的真正原因,重新確立一個恰當?shù)摹⑶袑嵖尚械哪繕?,并激勵學生進一步努力,將失敗變?yōu)槌晒χ浮?/p>
尤其對剛入學的新生來說,適應大學生活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對他們的行為指導可以避免很多因盲目嘗試而導致的挫折和失敗,使之很快適應大學生活。指導內(nèi)容包括:生活指導、學習指導、人際關系指導、戀愛心理指導、就業(yè)指導等。使他們對大學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難有充分的準備和最起碼的應對能力。
當一個人遭受挫折時,能否從周圍獲得同情、安慰、理解、鼓勵、支持和幫助,將直接影響到個體能否經(jīng)受住打擊,能否快速恢復[5],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引導大學生建立和發(fā)展一個自己的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包括家人、朋友、同事、師長以及家庭、工作團隊等。他們在必要時會給大學生足夠的心理支持,增加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增強他們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1] 張旭東,車文博.挫折應對與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65.
[2] 陳選華.挫折教育引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6:35.
[3] 李志.當代大學生挫折承受能力及培養(yǎng)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94.
[4] 楊躍民.重視挫折教育,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4):50.
[5] 張付新.加強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對策與思考[J].黑河學刊,201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