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秋菊
(北京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875)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后,張學良子承父業(yè),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控制著東北三省的軍政大權。為了早日實現(xiàn)東北易幟,張學良積極配合南京政府的軍事行動,并且遵照執(zhí)行國民政府的軍事政策。
首先,積極配合國民政府的軍事行動。國民政府認為“直魯殘部久未解決,甚感有立事解決之必要”[1]。對此,張學良曾表示,直魯聯(lián)軍問題可交由奉方解決;在行動上,張學良也確實一直在為解決直魯聯(lián)軍問題積極努力,他電令張宗昌“退據(jù)灤河迤東,避免與國民軍引起沖突,并在灤河俟白崇禧代表蒞止后,解除全軍武裝,用示對南誠意等語”[2]。當電令無果后,北平軍事當局“聞其結果,已決定取必要處置,遂復電張學良令其準備,一俟前方各軍集中,即行會剿”[3],奉軍積極參戰(zhàn),配合國民政府行動,“據(jù)天津十三日東方電訊,直魯聯(lián)軍與奉軍第三四方面軍于十三日早在昌黎附近竟爾開戰(zhàn),此時,炮聲殷殷聞于遠近,駐防榆關奉軍第二十軍第五師約五千人接警之下即時分乘四個列車急行出動,于該方面另有鐵甲車出動于秦皇島”[4]。在中央政府的軍事行動中,張學良及其領導的奉系軍隊也參與其中并在此次行動中付出了較為沉重的代價,“天津十八日東方電訊,直魯聯(lián)軍自十五日在昌黎壓迫三四方面軍后直至十七日繼續(xù)猛攻,昌黎危在朝夕,一說昌黎已由聯(lián)軍占領奉軍向秦皇島方面潰走,此役榮臻所部第十七軍第十四師師長就擒,第十一軍第二十師師長受傷甚重,第八軍團長戰(zhàn)死二人云?!保?]可見,奉軍在前線非常吃緊。但是張學良在致何成浚的函電中卻表示:“為顧全信義起見,志在必行,不惜犧牲一切?!保?]
在灤東戰(zhàn)事中,張學良亦出兵配合,完成對張褚殘部的夾擊。1928年9月15日《大公報》的《灤東軍事舞臺一轉》一文中提及“灤河以東由奉軍解決”,“張學良皓(十九)夜來電,報告張褚皓(十九)在安山與楊宇霆見面,請停戰(zhàn),接洽收編,經(jīng)楊允許,張褚即返朱各莊一帶,收束所部”。“張學良今日致白電,稱收編張褚殘部已定,軍事告結束”[7]。由此可見,張學良與南京國民政府共同解決了灤東軍事,再次表明了自己要求易幟的決心,使國民政府在對待奉系的態(tài)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觀,為雙方和談鋪平了道路。
其次,應南京政府要求裁減軍隊。張學良不僅幫助南京國民政府解決了直魯殘部和張褚殘部問題,還積極執(zhí)行南京政府的裁軍決定。對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的裁軍要求,張學良“莫不遵從”,他電告蔣介石表示:“除將自衛(wèi)上必需軍隊存留外,其余盡行裁撤,以作絕無戰(zhàn)意之佐證”[8]。也就是說張學良應南京國民政府的要求裁減自己的軍隊,并且付諸實施。張學良在回答記者問時,提到了裁軍問題?!埃▎枺〇|三省軍隊縮編以后為數(shù)若干?(答)東三省裁軍,系事實上辦法,就奉天而言,現(xiàn)裁去軍官一萬五千人,士兵5萬人,奉天現(xiàn)有軍隊15萬人,吉黑亦15萬人,共30萬人。”[9]除此之外,張學良還在易幟后電告蔣介石:“東北空軍,決依中央編制”[10]。這彰顯了張學良在軍事上與南京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努力要求實現(xiàn)易幟的堅決態(tài)度。
張學良和南京政府在東北黨務問題上展開了明爭暗斗。在黨務問題上,“雙方圍繞東北易幟后什么時候建黨和如何建黨、由誰來建黨”問題暗中較量,蔣介石急不可耐地在東北各地建立國民黨組織,張學良對此以“緩辦”與之對抗。
應南京政府的要求,張學良釋放了張作霖執(zhí)政時期逮捕和關押的大批國民黨黨員。他曾表示“既經(jīng)與國民政府合作,則前此黨案,不問輕重,均經(jīng)一律釋放”[11]。為表易幟誠意,1928年8月29日,“張學良下令將奉方所捕之國民黨員全部釋放”[12]231。吉林省在這方面執(zhí)行得比較好,《大公報》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吉林高等檢察廳前奉吉林省長公署訓令,釋放前拘之國民黨員”,經(jīng)查實“國民黨黨員在奉被押之錢公來、張仲瑜、李忠選、俞子元、謝惠橋、齊東野、高洪光、張子坡、徐守立、包宴華、單成儀、劉廣英等十二員,確為國民黨黨員,請速為開釋?!薄奥劶衷谘狐h員,共30余名,文中所列李忠選與韓守本,即在其內(nèi),一俟查明,本月20日前后即可釋出一部分云。”[13]關于釋放國民黨黨員的問題,邢士廉、王樹翰向蔣介石匯報時稱:“查此間于黨務案件,其已訊結者,凡確系國民黨者,均已釋放,屬吉黑兩省者,由漢公電告各□省,但非共黨,均令送奉,查明開釋”[14]。與此同時,對以前明令禁止的三民主義書籍也實行弛禁。
張學良釋放在押國民黨黨員除了向國民政府表明易幟決心外,還為東北籌辦黨務機構積累了人才。他利用被釋放后的國民黨黨員組織辦理東北黨務,錢公來就是其中著名一例。1928年11月8日,張學良將國民黨奉天黨務指導員錢公來開釋,并贈調養(yǎng)費五百元。將令其辦理黨部事務[12]321-322。雖然錢公來曾是國民黨奉天黨務指導員,但是此時的錢公來辦理東北黨務不會完全秉承南京政府的旨意而不考慮張學良的利益。
在雙方談判期間,張學良努力將東北黨務控制在自己手中。除了在東北派人專門辦理黨務外,還于1928年11月26日致電國民政府:“謂東省現(xiàn)在進行黨務,擬于日內(nèi)選派大批人員來京研究黨義,俾其了解黨義之后,一律召回指導東省黨務進行,庶免錯誤”[12]310,并“派國民黨前國會參議員奉天人王治安赴滬,接洽將來黨務”[15]。這些人回到東北以后就成為了組織黨部的主要力量。至于東北黨員,張學良一方面以身作則,并致電蔣介石“請蔣介紹入黨”,“張學良電京,請按照特別登記法,準其入黨,并懇蔣及何成濬為其介紹”[16]。另一方面發(fā)電報要求“北平陸大東三省籍學員九十余人,令克日加入國民黨,謂三省黨部已在籌備成立,所有服務軍政人員,均需入黨”[17]。
雙方在統(tǒng)一的大前提下,經(jīng)過2年多的較量,1931年3月26日東北黨委委員就職,黨部成立。談判后成立的東北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中,“東北和南京的委員數(shù)額雖相差無幾,但東北集團把持各指導委員會的領導權,張學良、張作相、萬福麟、湯玉麟、張景惠分任遼、吉、黑、熱、哈黨務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北集團終將東北的建黨領導權奪占”[18]。張學良最終以實力讓東北黨務“姓了張”。
可見,在東北黨務問題上張學良都不允許南京政府插手,通過多方努力,他仍然牢牢掌握東北的黨務。這說明張學良并不愿意將父輩霸業(yè)拱手相讓,南京政府只是形式上統(tǒng)一了中國。
熱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而且熱河問題錯綜復雜,正如《大公報》報道:“熱河問題,現(xiàn)在關系方面計有奉天張學良,衛(wèi)戍之閻錫山,與無防可回之方振武等,奉方間接之表示,熱河區(qū)內(nèi),駐軍不少,熱河雖非奉必欲,但若令熱河境內(nèi)之駐軍,悉移而之他,實無地可以容納,湯玉麟與望不佳,奉無意袒護,但中央即欲派人,亦須不帶軍隊入熱者,之意思如此,對帶兵朋友之計議入熱者,不啻已示拒絕,閻之對熱河,□甚慎重,但極注意,因熱河毗連察區(qū)河北,且在北平政分會范圍內(nèi),閻以地位關系,自不能漠視,唯具體計劃,則并未定,閻到平后,連電招白崇禧回平,與此事甚有關系,方振武部,前本奉有攻熱之命,而以徐源泉鄭后彥兩部為助,方部迄在古北口內(nèi),徐鄭亦迄在平綏沿線,事實上非毫無準備,唯邇來國府對此,尚迄無表示,方等雖有準備,猶未奉到前進之令也?!保?9]而國民黨新軍閥蔣、桂、馮、閻四大派對如何解決東三省問題,特別是熱河問題存在很大的分歧[20]。
如此錯綜復雜的熱河,是國民政府和奉系都想控制的地區(qū)。1928年7月,東北談判代表團向蔣介石提出的易幟條件中就要求“熱河特區(qū)并入東北,作為東北的第四省”[21]40。國民黨方面也在積極爭取對熱河的控制權,7月15日,蔣介石命令進軍熱河。但10月31日,“據(jù)某方消息,則國民政府殊不愿專恃武力解決而采用政治手腕,以達統(tǒng)一目的之方針?!保?2]國民政府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變,解決熱河問題由軍事方式變?yōu)楹推椒绞健?/p>
國民政府和奉系的磋商,是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和平進行的。蔣介石和閻錫山對于熱河問題曾有商量。他們“對熱河事,已電詢張學良意見?!保?3]而張學良則希望熱河問題能夠和平解決。他曾致電周震麟表示:“良對熱事,除求和平解決外,決無成見?!保?4]熱河問題是政治問題還是軍事問題,當時的政界都不得要領。但不管什么問題,雙方對熱河問題的談判是在尊重彼此的基礎上進行的,并且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讓步,希望以此獲得雙方滿意的結果。國民政府表示“對熱事不能不略徇學良之意”,張學良也于10月12日表示“故現(xiàn)在對熱問題極希望和平解決,如萬不得已時已具犧牲決心?!保?5]
雖然,張學良表示在“不得已時”做出讓步,但是如何讓步?張學良對此卻沒有明確的承諾。當奉軍軍事將領采取措施阻止國府軍隊進入熱河時,張學良未加阻止。
熱河奉軍將領湯玉麟在1928年7月19日致電國民政府,表示“熱河全區(qū)公民議決改懸青天白日旗,一律服從三民主義,以發(fā)揚先總理建國方略,嗣后一切,聽候公決”[26]。隨后,他又派金鼎臣于25日面見蔣介石表示“服從三民主義。蔣如若借此謀取地盤,決不姑容”[12]197。外界有人對湯玉麟此舉評價是“意在阻晉軍赴熱河”[27]241,張學良對此卻沒有任何明確表示。由此可見,張學良意欲管轄熱河地區(qū)。
經(jīng)過雙方的不懈努力,1928年12月20日熱河問題最終解決?!埃ū逼桨l(fā)電十八日)據(jù)國民軍側消息,國民政府對奉天折沖沉悶中之熱河問題結局由國民政府方面讓步。業(yè)經(jīng)大體解決其內(nèi)容如左:1.熱河地盤仍隸屬于奉天側,但政治組織采取委員制,仍湯玉麟為主席;2.熱河駐屯軍以維持治安之必要軍額為限,有原駐湯玉麟、鄭澤生軍擔任,命名為熱河守備軍。”[28]南京國民政府于12月31日正式任命湯玉麟為熱河省政府主席。熱河問題的解決推動了東北易幟的發(fā)展。
張學良在熱河問題上雖然曾做出過讓步,但是最終獲利。熱河問題又一次說明了張學良歸附南京政府,實現(xiàn)東北易幟是有條件的;而且也再次以事實說明了張學良不愿意將既得利益拱手相讓的態(tài)度。
日本一直覬覦中國,千方百計維護和擴大其在東北的侵略權益。在東北易幟問題上,日本亦是步步緊逼。由最初的“為保護利益起見,仍須訴之武力”,到后來的“干涉內(nèi)政悍然不顧”。日本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干涉東北易幟。面對日本重重阻擾,張學良堅決予以回擊。不僅回絕了日本的引誘,而且表示:東北問題,交由中央政府處理。
日本派往奉天參加張作霖祭禮的專使林權助秉承日本田中首相的旨意,就東北易幟一事對張學良進行威逼利誘,張學良與之針鋒相對。1928年8月9日,張學良在與林權助會談時發(fā)生了激烈爭執(zhí),回去以后他曾說:“日方欺我太甚,誓必易幟,即死于青天白日旗下,吾亦甘心?!保?9]329這言語體現(xiàn)了張學良對日的不滿和易幟的決心。對于張學良和日本林權助的軼事,奉方代表邢士廉向張群介紹道:“聞林權助在奉時,對張學良言,南方多用青年做事,常搗亂,君亦青年,須慎重。學良答,本人甚幸與貴國天皇同庚。林默然”[30]。在給林權助餞行的酒宴上,張學良態(tài)度強硬地對林權助說:“你老先生忘了我是一個中國人!”[29]246
在奉方和南京國民政府談判的初期,日本干涉的態(tài)度十分強硬,“日本駐奉天領事向張學良面遞警告書,反對東三省服從國民政府及懸青天白日旗”[27]241。甚至不惜以武力相威脅。這使張學良不得不因此而拖延易幟的時間。
對日外交出現(xiàn)問題以后,奉方先后多次表示“盼交中央處理”,“東省對中日交涉,極望中央主持”[31]。并且強調“東北易幟事,國府朝有辦法,奉方夕可遵辦”[32]。奉方將對日交涉事宜交由國民政府,對南京政府的決定遵守照辦。
張學良雖然對日本干涉東北易幟一直強烈反對,但是在和日本交涉的過程中,他也曾利用日本的干涉同南京國民政府進行討價還價。
如果說前一階段,由于日本強硬的干涉,張學良無法立即易幟,那么在1928年11月6日,“張學良派莫德惠赴日本參加日皇加冕典禮。莫在日期間,日首相田中邀宴談及東北易幟問題,莫告以明年元旦前即實行易幟。……田中遂云:‘此為中國內(nèi)政問題’”[12]290,日本此時雖然不甘心,但已經(jīng)無力阻撓,因此其基本態(tài)度是不再干涉東北易幟。此時,易幟的阻力已經(jīng)基本消除,張學良為什么沒有立即準備易幟呢?這只能解釋為他還沒有得到他想得到的利益。因此將易幟一拖再拖。張學良還清楚地意識到:“同日本人的關系是與南京政府進行談判時討價還價的籌碼”[21]37。因此,他借助日本干涉與南京政府進行拉鋸戰(zhàn)。張學良一方面在抵制日本的干涉,另一方面認為日本關東軍的存在是有必要的,那樣能夠讓南京國民政府對他給予足夠的重視。
張學良雖曾表示將外交問題交由中央處理,為此多次致電南京國民政府,要求“中央主持外交”。但是,國民政府接管了東北的外交后,張學良依然沒有立即易幟。就此問題,國民政府曾對張學良表示不滿。1928年10月26日,國民政府就易幟事電詰張學良,謂“刻下三省外交既歸國府負責辦理,是三省外交障礙已除,奉方依然借口外交關系,屢次遷徙,不果易幟,難免懷疑奉方無具誠意”[12]280。
張學良在談判初期,以強硬態(tài)度對待日本的干涉,當中央主持對日外交、日本放棄阻撓東北易幟后,張學良還是遲遲不肯易幟。這些事實既能反映張學良反對日本干涉,要求易幟的決心,同時也能反映他易幟是有條件的。
[1] 肅清關內(nèi)終賴武力[N].大公報,1928-08-22(2)
[2] 張漢卿勸告聯(lián)軍繳械 蠻張發(fā)指秣馬厲兵 一說張氏將由煙臺來奉商榷[N].盛京時報,1928-09-05(4).
[3] 馮談張學良任國委事——為急望統(tǒng)一表示贊成:但望能真干革命工作[N].大公報,1928-10-16(2).
[4] 聯(lián)軍對奉竟爾開戰(zhàn) 昌黎一帶炮聲殷殷[N].盛京時報,1928-09-15(4).
[5] 聯(lián)軍猛擊昌黎頻危 奉方損害亦為不?。跱].盛京時報,1928-09-20(4).
[6] 社評:灤東軍事與統(tǒng)一前途[N].大公報,1928-09-17(1).
[7] 灤東軍事完全結束[N].大公報,1928-09-21(2).
[8] 奉軍裁兵 以示誠意 張學良電告蔣介石[N].盛京時報,1928-08-22(2).
[9] 與某記者之談話[M]∥畢萬聞.張學良文集:一.北京:新華出版社,1992:147.
[10] 東北空軍 依中央編制[N].大公報,1929-01-7(2).
[11] 精神合作聲中之奉當局[N].大公報,1928-08-27(2).
[12]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大事記:第十四輯[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3] 吉林釋放在押黨員[N].大公報,1928-12-19(3).
[14] 奉天黨案復雜牽涉尤巨:解京訊辦未便遵辦 邢王電京報告如此[N].大公報,1928-12-24(2).
[15] 東省與黨務[N].大公報,1928-09-14(2).
[16] 張學良:請蔣介紹入黨[N].大公報,1929-01-11(3).
[17] 東三省易幟與組黨[N].大公報,1928-12-18(2).
[18] 郭正秋.東北地區(qū)國民黨組織的建立與蔣張關系[J].史學月刊,2000(3):65.
[19] 熱河殆亦將和平解決:中央頗重張學良之意者 受命入熱各將仍待命中[N].大公報,1928-09-29(2).
[20] 錢進.張學良與東北易幟新釋[J].民國檔案,2000(4):81.
[21] 傅虹霖.張學良的政治生涯[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
[22] 國府對解決熱河問題[N].盛京時報,1928-10-31(2).
[23] 東北將于國慶節(jié)易幟:熱河事亦在協(xié)商中[N].大公報,1928-09-28(2).
[24] 張學良與熱河問題:盼中央選任有重望之人[N].大公報,1928-10-05(2).
[25] 奉方對熱問題不惜相當讓步 至萬不得己時寧愿犧牲[N].盛京時報,1928-10-12(4).
[26]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委會”.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M].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82:150.
[27] 萬仁元,方慶秋.中華民國史史料長編:26[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8] 熱河地盤仍屬奉派,湯玉麟決任省政府主席[N].盛京時報,1928-12-20(2).
[29] 唐德剛,王書君.張學良世紀傳奇:口述實錄:上卷[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2.
[30] 邢士廉張群會談:林張會晤之軼聞[N].大公報,1928-08-21(2).
[31] 東北外交盼中央主持[N].大公報,1928-11-10(2).
[32] 東北外交候中央處理[N].大公報,1928-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