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艷
(廈門理工學(xué)院 人文社會科學(xué)學(xué)院,福建 廈門 361024)
“五福壽為先”,健康長壽是人們的美好愿望。中國的壽文化豐富多彩,影響深遠,道教在其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道教的長生不老信仰和修身養(yǎng)性教義把中國人的長壽愿望演繹得淋漓盡致,并在此基礎(chǔ)上建構(gòu)起一個特殊的“壽仙”譜系,壽星、南極仙翁、彭祖、西王母、麻姑等都是道教神仙信仰中能給人們帶來福壽安康因而廣受崇奉的“壽仙”。
乾坤道異,男女有別,祝壽禮儀自然也不盡相同。一個最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壽星圖的差別:男壽星圖畫的是慈眉善目的南極仙翁,锃亮的腦門兒閃耀著吉祥福瑞;慶賀女壽則多用麻姑獻壽圖,與男壽星的老態(tài)龍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麻姑的形象卻是一位妙齡少女,洋溢著青春、美麗和優(yōu)雅的氣息。同是壽仙,而性別的差異造就了男女壽仙形象如此強烈的反差。
麻姑信仰是道教神仙信仰的精彩個體呈現(xiàn)。杜光庭《墉城集仙錄》稱:“麻姑乃上真元君之亞也?!保?]在道教的女仙譜系中,麻姑被尊奉為麻姑元君,其仙班位次僅居圣母元君(玄妙玉女)和金母元君(西王母)等少數(shù)上仙之后,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自魏晉時期《列異傳》《神仙傳》記述麻姑的仙異故事后,經(jīng)唐代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宋代《太平廣記》、元代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文學(xué)作品和道教經(jīng)籍的不斷敷演和宣揚,形成了信眾廣泛、香火興旺的麻姑信仰。江西、安徽、山東、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都有傳說中的麻姑遺跡或者奉祀麻姑的宮觀廟宇。如江西南城麻姑山、安徽宣城麻姑山、山東牟平昆崳山(原名姑馀山)、四川灌縣青城山麻姑洞、湖南衡山麻姑仙境等等,山以姑名,洞留仙跡,遍布大江南北的麻姑廟宇和仙蹤遺跡充分體現(xiàn)了麻姑信仰的廣泛影響。
盡管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各地的麻姑傳說互有出入,但異曲同工,絕大多數(shù)麻姑傳說都體現(xiàn)出壽仙崇拜的指向或意趣。其中,“滄海桑田”、“麻姑獻壽”、“南岳飛升”等幾則絢麗多姿的仙話一起賦予了麻姑作為女壽仙的神格,將麻姑塑造成了家喻戶曉的女壽仙。
麻姑見證“滄海桑田”之變的仙話出自葛洪的《神仙傳》。葛洪是道教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神仙傳》也是重要的道教文獻?!渡裣蓚鳌分械摹锻踹h》一篇記述了神仙王遠與麻姑于蔡經(jīng)家飲酒聚會的故事:
王遠,字方平,東海人也?!蚯踩苏俾楣孟鄦枴R嗄楣檬呛紊褚?,言:“王方平敬報,久不在民間,今集在此,想姑能暫來語否?”有頃,信還,但聞其語,不見所使人也,答言:“麻姑再拜,比不相見,忽已五百余年……”麻姑來時,亦先聞人馬之聲,既至,從官當半于方平也。麻姑至,蔡經(jīng)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于頂中作髻,余發(fā)散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綺,光彩耀日,不可名字,皆世所無有也。入拜方平。方平為之起立,坐定,召進,行廚皆金玉杯盤無限也,肴膳多是諸花果,而香氣達于內(nèi)外,擘脯而行之,如松栢炙,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昔會時略半也,豈將復(fù)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復(fù)揚塵也?!薄?]59-61
滄海桑田,那是成千上萬年的巨變。麻姑自從修煉成仙以后,已經(jīng)親歷了東海三為桑田的輪回,并且正目睹著新一輪海中揚塵的演化。這是一種超越了生死極限同時也超出了一般人想象力的生命永恒!這樣的永恒生命奇觀是人們長壽愿望的極致體現(xiàn),它不僅成為人們尊奉麻姑為壽仙的理所當然的原由之一,而且足以使麻姑在道教的壽仙譜系中脫穎而出。有趣的是,在一些地區(qū)的道教和民間傳說中,即便是同為壽仙的彭祖和南極仙翁,在麻姑面前也因過于年輕而略有相形見絀的意思。彭祖雖然高壽八百春秋,但福建畬族則流傳著麻姑戲稱八百歲的彭祖為“小孩子”的傳說,湖北九宮山等地則有“麻姑度壽星”的民間故事[3]。
然而更讓人驚嘆的是,千萬年歲月和時空的變遷,竟然沒有在麻姑本人的身上留下哪怕一星半點兒的滄桑。姣美的麻姑依然停留在她“十八九許”的花樣年華,玉容驚艷,紅顏長駐!長壽則難免蒼老,年老則意味著韶華不再,玉顏衰逝。長生久視與青春美麗,二者常難以得兼,但麻姑的修煉成仙超越了這種二難境遇。所以,麻姑身上所承載的宗教文化和民間信仰的秘密,不僅僅在于她歷經(jīng)滄海桑田的生命長壽,還在于她同時獲得了這種比長壽更寶貴的青春永駐??梢哉f,麻姑“滄海桑田”仙話正是以這一點深深打動并吸引著滾滾紅塵中珍惜青春、熱愛美麗的女性的無限遐思和深切向往。這也是麻姑作為女壽仙的神格的特殊性。
如果說“滄海桑田”仙話是麻姑被奉為壽仙的文化原點的話,那么,“麻姑獻壽”則是麻姑作為壽仙的最有代表性的傳說。相傳農(nóng)歷三月初三是西王母的壽辰。每當此日,西王母都要在昆侖山上的瑤池仙境設(shè)下盛大的蟠桃會,宴請各路神仙。四海龍王、八方仙真、百花仙女都會云集瑤池,為西王母慶祝壽誕。這一天,麻姑帶上她精心釀造的美酒,來到蟠桃會上,敬獻給西王母以及與會群仙。西王母和眾仙一邊品嘗鮮美的蟠桃,一邊啜飲著香醇的佳釀,贊不絕口,其樂融融。麻姑釀制的美酒也被西王母賜名“壽酒”,成為蟠桃盛會上不可或缺的壽禮?!奥楣毛I壽”所獻上的,既是一份凝聚著蘭心蕙質(zhì)的禮品,更是一片精誠深摯的祝福,為尊貴的主人獻上了吉慶祥和,為瑤池仙境帶來了歡樂逍遙。
我們知道,古代民間五十以后方作壽,此前都只是簡單地過生日,而對于社會地位相對低下的女性而言,若非夫榮妻貴,便得母以子貴,大多數(shù)女性只有在兒孫滿堂時因確立了在家庭倫理結(jié)構(gòu)中相對尊崇的地位后才有可能享受到盛大隆重的慶壽典禮,而這樣的女性在家庭倫理秩序中的尊榮位置也正如西王母在神仙世界的崇高地位。換句話說,每一個壽辰盛會上的女主角都是一個家庭世界里的西王母,欣然接受所有晚輩和親友們的祝賀。所以說,“麻姑獻壽”仙話很典型地體現(xiàn)了古代宗法倫理社會最基本的壽文化觀念:為長者壽,尊長敬老。
若進一步分析,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麻姑獻壽”仙話把西王母和麻姑兩位女壽仙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結(jié)構(gòu)模式,實際上隱喻著女性人生觀念中兩個根深蒂固卻很難同時實現(xiàn)的愿望:尊貴榮華和青春美麗。即便是已經(jīng)獲得了尊貴榮華的社會地位的女性,她們的心靈深處也永遠揮不去那個關(guān)于青春美麗的執(zhí)著夢想。西王母與麻姑同為女壽仙,西王母是雍容華貴的中年貴婦,而麻姑則是“十八九許”的妙齡少女形象。“麻姑獻壽”仙話中的這一敬獻儀式象征了女性的尊貴和美麗這兩個心愿的互補,是中華壽文化特別是女壽心態(tài)的微妙體現(xiàn)。
麻姑“南岳飛升”、“佐治南岳”的仙話傳說是對麻姑壽仙神格的進一步明確。傳說麻姑在南岳衡山修道成仙后,西王母派使者青鳥前來邀請,于是麻姑從南岳飛升,去瑤池為西王母祝壽;另一種說法是麻姑先在江西建昌府南城縣麻姑山修行得道,其后護送魏夫人云游到了南岳衡山,并在這里繼續(xù)修煉,飛升成仙之后又輔佐魏夫人治理南岳,成為南岳治仙。兩種傳說都很明顯地把麻姑的成仙得道與南岳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了?!案H鐤|海,壽比南山”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膲畚幕烧Z。雖然關(guān)于這個“南山”究竟是哪座山歷來眾說紛紜,但長期以來人們多視此“南山”即南岳衡山。相傳衡山乃炎帝所居,五行屬火;而且衡山的主峰是祝融峰,祝融又是上古傳說中的火神,五行中火對應(yīng)南方,因此衡山亦稱“南山”。又按星宿分野之說,南岳大地對應(yīng)天上的軫宿,主生死長育,而且軫宿中的小星長沙星主長壽和子孫繁育,經(jīng)過輾轉(zhuǎn)引申,南岳衡山也被稱為“壽岳”、“壽山”。唐宋以來,人們已較多地以“南山”、“壽岳”指稱衡山。相傳道君皇帝宋徽宗還曾為衡山御筆題寫“壽岳”二字。明清時期的眾多南岳文獻里,“南山”儼然坐實南岳,“壽岳”也幾乎就是衡山的代名詞了。經(jīng)過千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南岳衡山已經(jīng)成為中華壽文化的一個大觀園。麻姑“南岳飛升”和“佐治南岳”的傳說,很明顯地體現(xiàn)了麻姑壽仙崇拜和南岳壽文化的圓融和互塑,既豐富了南山壽岳的文化內(nèi)涵,也強化了麻姑的壽仙形象,突出了麻姑信仰在壽文化領(lǐng)域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影響。
麻姑仙話瑰奇動人,從道教和壽文化的角度觀照,這些仙話傳說包含著玄妙的宗教象征意蘊和深厚的養(yǎng)生智慧。
麻姑的形象就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話題。麻姑不僅美麗,還有一個身體特征不同凡響,就是她的那雙巧手?!渡裣蓚鳌份d:“麻姑手爪不如人爪形,皆似鳥爪?!保?]62有學(xué)者指出,麻姑鳥爪形象的神話原型當與遠古時期以鳥類為圖騰的部族圖騰崇拜有關(guān)。聯(lián)系道教文化史來看,很多道教仙話都與上古神話淵源甚深,黃帝、西王母等大量的道教神仙皆從遠古神話中演化而來,其神格和形象特征也會在不斷的演變和重塑中有所去取增減,打上了鮮明的道教文化色彩。本文認為,麻姑的鳥爪形象在從遠古神話到道教仙話的變遷過程中不僅被保留而且被強化的這一現(xiàn)象,是道教神仙譜系建構(gòu)過程中刻意突出的一個象征符號。眾所周知,道教追求修煉成仙,而得道成仙的境界被稱為“羽化飛升”,因此道士也就有了羽流、羽士、羽客這樣的特殊別稱。從文化語言學(xué)的角度看,道士以“羽”自擬,追求羽化升仙,實際上體現(xiàn)的是先民希望通過精誠的自我修煉,能夠超越現(xiàn)實的各種束縛,像鳥類一樣在更廣闊的天空自由翱翔。麻姑的鳥爪形象既暗示了其本來的羽族屬性,也自然地體現(xiàn)了道教神仙信仰的飛升寓意。
不僅如此,麻姑的鳥爪形象與古代壽文化也有聯(lián)系?!对娊?jīng)》國風(fēng)中的《鳲鳩》詩謂:“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O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正是國人,胡不萬年?!保?]463-464正是以鳩鳥的意象表達幸福的愿望和長壽的祝福。漢代提倡孝道,給古稀老人頒發(fā)“鳩頭玉杖”,以示尊崇。也就是說,鳥的形象在古代壽文化中被賦予了壽康尊崇的意義。受此影響,在早期的壽星圖、彭祖像上,他們手上的那根拄杖也都飾以鳩頭,后來的壽星圖上雖然有把鳩頭換成龍頭的,但壽星的身邊卻一定少不了一只騫翮欲飛的仙鶴。壽星、彭祖和麻姑都是壽仙,鳩頭、鳥爪和仙鶴在象征意蘊上也都若合符契。麻姑的鳥爪特征不僅襯托了麻姑形象的纖巧嬌俏,也透露了她的壽仙神格。
在人們司空見慣的“麻姑獻壽”圖上,有兩樣被濃墨重彩精心繪飾的事物:壽酒和仙桃。兩者都是道教和古代壽文化象征意蘊及養(yǎng)生智慧的生動體現(xiàn)。眾所周知,酒是五谷精華,濃縮著中國人幾千年的養(yǎng)生智慧。壽酒是古代壽文化中禮樂文明和養(yǎng)生智慧的復(fù)合。古人云:“酒以成禮”。為尊者長輩敬獻一杯香醇的美酒并表達健康長壽的祝福,這是中華壽文化的一個經(jīng)典情境,被《麻姑獻壽》圖以藝術(shù)的形式精彩地呈現(xiàn)出來。
在世界各國的宗教文化中,恐怕要數(shù)中國道教對酒的態(tài)度最寬容了,否則也就不會有那不勝枚舉、旖旎奇幻的酒仙傳說。在道教的神仙信仰和養(yǎng)生修煉理念中,酒有丹性,飲酒、服食丹藥或者以酒送丹可以葆元養(yǎng)真,輕身飛舉?!渡裣蓚鳌分斜緛砭陀新楣煤屯踹h飲酒宴談的記載,而隨著這一仙話故事的流播以及飲酒養(yǎng)生觀念的流行,女仙麻姑與酒的聯(lián)系被固化定型并成為道教和民間壽文化中深入人心的養(yǎng)生觀念。據(jù)唐代李肇《唐國史補》卷上記載:
李相泌以虛誕自任。嘗對客曰:“令家人速灑掃,今夜洪崖先生來宿。”有人遺美酒一榼,會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來,與君同傾?!保?]
李泌與道教頗有淵源,被人稱為神仙宰相,宦海失意時曾在南岳衡山棲真問道。唐肅宗還特地為李泌在南岳煙霞峰敕建“端居室”,供其怡養(yǎng)修煉。雖然李泌的言談行事在嚴謹?shù)氖芳抑鲋杏刑撜Q之病,但從道教文化史的角度看,李泌的戲言則說明至遲在唐代,“麻姑送酒”已經(jīng)成為奉道人士心中一種逍遙的生活方式或者說養(yǎng)生境界了。
江西南城麻姑山是道教的“丹霞宛陵洞天”。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麻姑信仰的人文淵藪。南城的麻姑傳說已被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當?shù)厝税崖楣镁坪吐楣妹?、麻姑茶合稱“麻姑三寶”。麻姑酒是一種滋補性的藥酒。傳說麻姑擲米成丹,并撒在麻姑山上的神功泉內(nèi),配以茯苓、首烏、靈芝等仙草藥物,經(jīng)丹灶蒸熬而成佳釀。泉香酒洌,滋陰壯陽,是滋補藥酒中的上品?!侗静菥V目》卷二十五載:“江西麻姑酒,以泉得名,而粬有群藥?!保?]1558其他地方的同類藥酒則因水質(zhì)不及麻姑山神功泉而難與麻姑酒相媲美。在“麻姑獻壽”傳說中,麻姑酒得到瑤池群仙的交口贊譽,并被西王母賜封“壽酒”之名?!皦劬啤庇谑浅蔀槊耖g壽誕必備的壽禮。著名京劇藝術(shù)家梅蘭芳在其聲名鵲起的時期曾將《麻姑獻壽》的故事搬上京劇舞臺。其中有一段傳唱不衰的【西皮二六】唱段,把麻姑捧杯祝壽的情節(jié)作了精彩絕倫的藝術(shù)演繹:
瑤池領(lǐng)了圣母訓(xùn),回身取過酒一樽。進前忙把仙姑敬,金壺玉液仔細斟。飲一杯能增福命,飲一杯能延壽齡。愿祝仙師萬年慶,愿祝仙子壽比那南極天星。霎時瓊漿都傾盡,愿年年如此日,不老長生。[7]
無論是麻姑獻壽仙話,還是《麻姑獻壽》圖,抑或《麻姑獻壽》京劇,其中關(guān)于酒的意象,從本質(zhì)上講,都是民間飲酒養(yǎng)生觀念和尊長敬老意識的神話轉(zhuǎn)述。
壽酒和仙桃相映成輝,在壽文化的圖景中相得益彰。明代小說《禪真逸史》第三十九回有這么一段有趣的情節(jié):
張、薛二王舞罷,李諤喝采道:“二王劍法,天下無敵,四海不足定矣?!毖εe、張善相遜謝。內(nèi)侍即忙進酒,李諤又飲三斤。林澹然道:“李侍中誠為酒海,杜郎可無侑酒之物乎?”杜伏威道:“有。惟恐侍中不可口耳。”林澹然道:“他物不足為奇,惟鮮桃庶幾下酒?!倍欧呷氲钪?,步罡拈訣,口誦真言,只見風(fēng)過處,現(xiàn)出兩個青衣童,躬身道:“吾師有何使令?”杜伏威道:“今有天使李大人在此飲酒,無以為敬,可取仙桃二枚、麻姑酒一壺獻來。”童子唯唯騰空而去,少頃,一個童子捧桃,一個捧酒,從空而下。杜伏威接了桃、酒,送與李諤,發(fā)付二童子去了。李諤驚異,問道:“童子何人?為何桃、酒從空而得?”杜伏威道:“此乃仙桃,非凡果也。侍中食之,可以延年;此酒亦是仙酒,侍中飲之,可以除病。二童子仙童也,適從蓬萊至此,今已歸彼處矣。”李諤謝道:“下官有緣,得大王賜此仙品,感激不盡?!背蕴抑?,香美異常,飲酒下咽,神氣清徹,心中大喜。[8]
在這段小說情節(jié)中,飲酒、品桃的場景,分明已被描繪成不是神仙也勝似神仙的極樂享受了。上文說過,酒能養(yǎng)生益壽,那么,桃又是因何而成為與酒一樣的壽文化符號的呢?
桃是我國最古老的水果品種之一,有悠久的食用和栽培歷史。鮮桃香甜可口,細膩多汁,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果酸及微量元素,其鐵的含量居各種水果之冠,是不可多得的世間美食。桃還有較高的食療效果和藥用價值。桃一身都是寶,桃汁、桃肉、桃仁、桃皮、桃毛以及桃樹的根、莖、葉、花、果、膠都可以入藥治病。所以在道教的養(yǎng)生修煉觀念中,桃被視為一種仙果,食桃可以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如《神異經(jīng)》載:“東方有樹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壽”。[9]《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也稱:“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臨死日服之,其尸畢天地不朽”。[10]在古代的巫術(shù)信仰中,桃乃“五木之精,仙木也”,具有“厭伏邪氣、鎮(zhèn)制百鬼”等不同尋常的神異性。[6]1751先秦時期便已盛行用桃弓、桃印、桃符、桃梗、桃人、桃橛、桃劍等桃木制品來祛邪祈福。后來,桃符的應(yīng)用遍及民間百姓家,并被道教的符箓法術(shù)所吸納、弘揚,桃木劍也成為道教法術(shù)體系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件法器,道教典籍中以桃禁魔的故事更是俯拾即是。因為桃的這些美食、藥用價值和祛邪意義,所以古代的壽文化把桃當作一個長壽吉祥的象征符號。
桃不僅是長壽符號,古代中國數(shù)千年的妖嬈桃文化對于女性似乎別有深情。桃花艷冠群芳,民間甚至有“無桃不成春”的說法。騷人墨客贊美桃花是“艷外之艷,花中之花”,“占斷春光是此花”、“人面桃花相映紅”。并由此借“桃腮”、“桃靨”比擬少女的臉頰和笑容,以“桃夭柳媚”形容女性的美貌。桃形似心,外觀鮮麗,所以文學(xué)作品動輒以其比喻真誠的愛情和友誼,如《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詩謂:“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4]196-197《詩經(jīng)·大雅·抑》也說:“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保?]986桃花燦爛展示了春天的嫵媚,夏日的桃則以其碩果累累的形象讓人愛慕欣羨。正如美麗的愛情應(yīng)當走向幸福的婚姻家庭一樣,桃也是婚姻美滿、家庭和諧、兒孫滿堂的象征。膾炙人口的《詩經(jīng)·周南·桃夭》篇歌詠:“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蕢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保?]14《本草綱目》卷二十九稱:“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從木、兆,十億曰兆,言其多也?!保?]1741桃成為古代女性“宜室宜家”美好形象的最佳代言。
桃的食療效果和藥用價值似乎也對女性有所偏惠。首先,桃以其滋潤排毒、美容養(yǎng)顏的食療效果備受女性青睞。據(jù)《本草綱目》等藥典記載,食用鮮桃或者以桃“作脯食,益顏色”,可以消除“面上粉刺”,“令面光華”,食用桃花或者以桃花做羹湯能“令人好顏色”,使“面色瑩白”、“面色紅潤悅澤如桃花”,“酒漬桃花飲之。除百疾,益顏色。”[6]1746其次,以桃根、桃葉、桃仁等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治療多種婦科和婦產(chǎn)科疾病如“婦人陰癢”、“妊娠下血”、“崩中漏下”、“婦人難產(chǎn)”、“產(chǎn)后身熱”、“產(chǎn)后血閉”、“產(chǎn)后陰腫”、“產(chǎn)后秘塞”等等。[6]1744因此,桃實在是大自然惠賜給女性的美容妙方、養(yǎng)生佳品。
美酒養(yǎng)生,仙桃益壽,二者都是健康吉祥的象征,而桃之于女性,又具有如此深厚而別致的文化意蘊,所以,在為女性祝壽的時候,還有什么比獻上一樽壽酒、數(shù)枚仙桃并敬呈一幅《麻姑獻壽》圖更能表達美好的祝愿呢?
麻姑是美麗的女仙,而且是最美麗的壽仙。這位女壽仙的仙話傳說中凝聚著豐富的生命意識、青春意識、女性意識和養(yǎng)生智慧,承載著人們健康長壽和青春永駐的美好愿望。
麻姑形象源出于道教,而光大于壽文化領(lǐng)域。麻姑形象的這一“雙棲”特點根源于道教與壽文化之間相互融通的特殊性。仙道貴生,道教以長生久視為終極追求,以修身養(yǎng)性為基本教義,希望通過精誠的修煉來超越生命的時間局限和提高生命的現(xiàn)實質(zhì)量,實現(xiàn)生命的最大程度的自由。從生命情懷這一點看,道教的教義與壽文化的理念是一致的。壽文化的核心內(nèi)涵是健康長壽,健康長壽的愿望就是關(guān)于生命和生活質(zhì)量的訴求。可以這樣說,在文化層面上,道教與壽文化是雙向同構(gòu)的,道教的長生信仰和養(yǎng)生教義就是壽文化的宗教表述,而壽文化則是道教的民俗體現(xiàn)。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壽文化領(lǐng)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被冠名為“壽仙”,來自道教的神仙譜系,穿越于道教文化和壽文化這兩個特殊的文化空間。
[1]杜光庭.墉城集仙錄:卷4[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58冊.濟南:齊魯書社,1995:360.
[2]葛 洪.神仙傳[M].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1998.
[3]祁連休,馮志華.道教傳說大觀[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76-80.
[4]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83.
[5]李 肇.唐國史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9.
[6]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7]梅葆琛,林映霞.梅蘭芳全集:第5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31-333.
[8]清溪道人.禪真逸史[M]∥古本小說集成:第16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657-1658.
[9]東方朔.神異經(jīng)[M].北京:中華書局,1991:5.
[10]吳 普.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M]孫星衍,孫馮翼,輯.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