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我少年時正值周潤發(fā)成為影壇萬人迷,那時《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成為我們爭相模仿的對象。那種單純?yōu)榱肆x氣而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情節(jié),令我們每個少年都熱血沸騰。不過我們很快發(fā)現(xiàn),友情和義氣是如此靠不住,不要說出生入死,常常為了一個女孩就彼此反目。
為何有些友誼如此脆弱?這在經(jīng)濟學家眼里絲毫不奇怪。美國經(jīng)濟學家邁克爾·舍默就為我們講述了經(jīng)濟學上的“銀行家悖論”:假如你是個銀行家,有一筆可供借貸的款項,如果你把錢借給信用記錄差的人,你冒的風險就很大,他們可能還不了錢,甚至搞得你破產(chǎn)。這樣就形成一個矛盾局面:把錢借給最需要借錢的人,往往信用風險都很大,因此這些人得不到貸款;而最不需要借錢的人,信用記錄最好,因此反而能得到貸款。
如果把這個悖論應用到人類的關(guān)系上,酒肉朋友的出現(xiàn)就不難解釋了:人的資源有限,我們不可能幫助所有人,所以即便友情在,我們也要有個信貸風險評估,希望能獲得相應的回報。這時就出現(xiàn)了“銀行家悖論”:越是需要幫助的窮人就越難獲得幫助。所以那些有錢有勢的高官富人,身邊總是圍滿了“朋友”。不過那些酒肉朋友都只會在他不需要幫忙的時候,裝出愿意效勞的姿態(tài),一旦高官富人倒運破產(chǎn)真正需要幫忙時,他們是指望不上的,這就好比銀行家不會給破產(chǎn)的企業(yè)繼續(xù)貸款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