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怡
(南京市第三初級中學江蘇南京210002)
“氨分子運動”實驗小改進
金 怡
(南京市第三初級中學江蘇南京210002)
作者按教材所給實驗證明氨分子運動時發(fā)現(xiàn)該實驗耗時較長、現(xiàn)象不夠明顯、污染較重等不足,于是作了些小改進,將該實驗在密閉裝置中進行,減少藥品使用量,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效果。
濃氨水;脫脂棉;注射器
氨分子運動實驗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三單元課題一的內(nèi)容。通過本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啟發(fā)學生細致觀察氨氣在空氣中的擴散情況,同時想象到氨分子的存在和運動。
原實驗裝置圖如下:
1.實驗中需要一只容積至少為1000mL的大燒杯才能將2只50mL的小燒杯罩在一起,在初中化學實驗中幾乎沒有其它實驗需要用到這么大容積的燒杯,成本較高,利用率卻很低。
2.將濃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燒杯中,操作者和周圍的人都能聞到一股刺激性的氣味。若使用的是新制濃氨水,即使屏住呼吸,也會使距離較近的人嗆出眼淚,極大地損害了師生的健康,也不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
3.原裝置在講臺上演示時不能移動,限制了能觀察到現(xiàn)象的學生范圍。再加上濃氨水的強揮發(fā)性和刺鼻氣味,使學生演示或分組實驗的可操作性都不大。
4.實驗中氨水的用量大,但用完后難以重復使用,造成極大的浪費,處理不當還會污染環(huán)境。
5.氨分子的擴散過程不明顯,實驗用時較長,靜置2~3分鐘后僅在酚酞溶液表面出現(xiàn)變紅的現(xiàn)象,大部分學生都不易察覺到這一現(xiàn)象。
6.兩只小燒杯A、B完全相同,所裝藥品濃氨水和滴有無色酚酞的蒸餾水都是無色透明的液體,罩在一起難以區(qū)分,使學生常常不易分辨變色主體。
1.使用常用儀器和用品。改進所使用的儀器在初中化學其他實驗中都比較常用,例如:單孔橡皮塞和注射器連接起來可用于實驗室用雙氧水制取氧氣、制取氫氣和二氧化碳等實驗。
2.把敞口實驗改在密閉的試管中進行。減少師生把氨氣吸入體內(nèi),也減少了空氣污染。
3.實驗時儀器可以拿在手上移動,也可以固定在鐵架臺上固定在較高的位置。便于全體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4.減少藥品用量,縮短實驗時間。避免藥品浪費,提高了課堂效率。
5.無色酚酞溶液滴在濾紙上,濃氨水注射到脫脂棉花團上。學生通過現(xiàn)象很容易區(qū)分并掌握濃氨水易揮發(fā)、無色酚酞遇堿性溶液會變紅的不同性質(zhì)。
大試管、單孔橡皮塞、注射器、玻璃棒、濾紙條、脫脂棉、鑷子、濃氨水、無色酚酞溶液等。
用玻璃棒沾取濃氨水在濾紙條上涂幾個小圓點,把濾紙條放入大試管中,管口放一團棉花,塞緊單孔橡皮塞。用注射器抽取1~2毫升濃氨水,把注射器連接到橡皮塞上。緩慢推動注射器活塞,使?jié)獍彼櫭藁?,觀察實驗現(xiàn)象。
1.十幾秒后濾紙條上離試管口最近的小圓點開始變紅,1~2分鐘以內(nèi)所有的小圓點由管口到管底依次全部變紅,棉花不變色。
2.氨水用量少且實驗過程在密閉的試管中進行,教室中的人幾乎沒有聞到刺激性氣味,減少了空氣污染。
3.該實驗裝置操作簡便,易于移動,也可以用鐵架臺固定,便于全班同學都能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也可以鼓勵、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裝置及效果圖如下:
1008-0546(2013)12-0095-01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