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方鋼
(滕州市學院,山東 滕州 277500)
蛋雞群開產前后的飼養(yǎng)管理相當重要,如果飼養(yǎng)管理得當,產蛋率可適時達到標準曲線。現(xiàn)介紹五個關鍵技術措施。
雞性成熟時是新生活階段的開始,特別是產頭兩個蛋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精神亢奮、行動異常和神經質等現(xiàn)象,因此在開產期盡量避免驚擾雞群,給雞群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
雞開產后的光照原則是只能延長不能縮短。光照時間根據(jù)18 或20周齡時抽測的體重而定,如果雞群平均體重達到標準,則從20周齡起每周逐漸增加光照時間,直至增加到15~16h 后穩(wěn)定不變。如果在20周齡達不到體重標準,可將補充光照的時間往后推遲一周,即在21周齡時進行。通過逐漸增加光照,刺激母雞適時開產和達到預期的產蛋高峰。
過早補鈣不利于鈣質在母雞的骨骼中沉積,這是因為母雞在生殖期,許多骨腔內壁長出一些互相交錯的小骨針,外觀很象松質骨,其間隙內充滿了紅骨髓和血竇,稱為髓質骨,具有貯存鈣質的功能,而在生長期則不具備這些生理特點。雞產蛋后,骨髓中貯存的鈣被動員出來,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子宮的蛋殼腺,參與蛋殼的形成。母雞體內骨鈣貯備基本上處于一種動態(tài)平衡。在一般情況下,母雞骨骼中有足夠形成幾個蛋所需的鈣貯備,通常骨鈣貯備被動員出來后,又可通過采食補充。當從飼料中得不到足夠的鈣時,蛋殼質量就會變差,產軟殼蛋或無殼蛋,甚至造成母雞癱瘓。夜間形成蛋殼期間母雞易感到缺鈣。光照期間前半天雞攝食的鈣經消化道在小腸中被吸收進入血液,沉積在骨骼中,然后需要時動用以形成蛋殼。只有后半天攝食的鈣,才被直接用于形成蛋殼。普遍采用骨粉、貝殼粉和石粉作鈣源,日糧中貝殼粉和石粉為2∶1 的情況下,蛋殼強度最好。雞對動物性鈣源吸收最好,對植物性鈣源吸收較差。經過高溫消毒的蛋殼是最好的鈣源。補鈣時間可從18周齡開始,可將育成雞料的含鈣量由1%提高到2%。待母雞全群產蛋率達5%時(理想的雞群應在20周齡),由育成雞料改換為產蛋雞料,這時飼料中鈣的水平進一步提高到3.2%~3.4%。
蛋雞在產蛋率達50%前2~3周和后1~2周,體重仍有較快增長。如從19周齡至23周齡,羅曼褐和迪卡褐的體重分別增長240g 和320g,維持體重所需的飼料用量在增加,加上產蛋所需的營養(yǎng),此階段給料量需要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一般雞群開產后的一個月左右可達產蛋高峰(80%以上產蛋率)。在產蛋高峰期,雞體代謝旺盛,營養(yǎng)要求高,抗應激能力減弱,所以不僅要滿足雞群的營養(yǎng)需要,特別是蛋白質、鈣、磷和維生素A、D3,而且盡可能保持雞舍的安靜和環(huán)境條件的穩(wěn)定。這一時期無特殊情況,不要安排免疫、驅蟲,嚴禁調群和投放影響食欲的藥物,否則產蛋高峰的雞產蛋率會下降。如果對雞體的影響愈大,產蛋高峰下落的速度與程度就愈甚,日后即使回升,也達不到應有的水平。進入產蛋高峰期蛋雞的光照應繼續(xù)有序增加,達到光照最大值后保持穩(wěn)定。此階段要保證供給充足的飲水、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在正常飼料之外,有條件的另補加顆粒狀蠣殼,蠣殼直徑從米粒大到黃豆大均可,每周添加一次,每次每只雞添加5g,時間是在下午撿蛋后撒在料槽內。補加顆粒狀蠣殼,有利于增加蛋殼質量,防止軟骨癥的發(fā)生和減少蛋的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