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大的民族,總是一個英雄的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總是和一支英雄的軍隊聯(lián)系在一起,喪失戰(zhàn)斗精神的民族,必然喪失偉大。不追求強大的民族,必然不能贏得偉大,也不能保持偉大。
1840年以后的中國之所以被列強長期痛打,不僅由于中國成為一頭睡獅,長期沉睡不醒,更由于中國的國家性格異化,缺乏戰(zhàn)斗精神和戰(zhàn)斗力量,使得這個國家的雄獅性格“綿羊”化,結果在弱肉強食的世界叢林中,就成為列強爭相蠶食的獵物。
所以,從19世紀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馬克思,到20世紀初期的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蘇聯(lián)領導人斯大林,他們對中國發(fā)生的悲劇都有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警示。
馬克思1858年在《鴉片貿易史》中談到中國時指出:“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1/3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xiàn)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義,而最現(xiàn)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lián)式悲歌。”
20世紀初期的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任紐約州長期間,于1899年4月10日在芝加哥發(fā)表的《贊奮斗不息》的演講中強調要以腐敗的滿清王朝為戒。羅斯福說:“我們決不能扮演中國的角色,要是我們重蹈中國的覆轍,自滿自足,貪圖自己疆域內的安寧享樂,漸漸地腐敗墮落,對國外的事情毫無興趣,沉溺于紙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奮發(fā)向上、苦干冒險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滿足自身肉體暫時的欲望,那么,毫無疑問,總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fā)現(xiàn)中國今天已經發(fā)生的危險也威脅著我們”。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中國,曾經有一個時期被稱為是中國現(xiàn)代經濟發(fā)展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但是在斯大林的視野中,此時的中國,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國家。他說:“沒有重工業(yè),那我們就不會有一切現(xiàn)代化國防武器,而沒有這些武器,就不能保持國家獨立,國家就會變成外敵用武的對象。那時我們的地位,就會和目前中國所處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國沒有自己的重工業(yè),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yè),現(xiàn)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它。”
忘記過去的教訓,就意味著悲劇可能重演。今天,我們最需要思考和警惕的問題,就是21世紀的中國,千萬不能像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那樣,“因為保守而陷于停滯”、“由于墮落而趨于衰落”、“放縱腐敗而導致失敗”;千萬不能只追求富有,不追求強大。更不能把強大變成“肥大”,重蹈“大國弱軍”的失敗之路,而是要走“富民強兵”、“富國強軍”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