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韓慧茹 劉國艷
急性心肌梗死是內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特點是起病急,危險系數高,并且其病死率相對較高,所以,治愈此病的兩個主要因素為正確診斷治療及精神護理。臨床主要表現為心率失常、急性循環(huán)功能障礙、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心力衰竭、發(fā)熱、心肌急性損傷與壞死的心電圖以及白細胞計數和血清心肌損傷標記酶的升高。根據梗塞的范圍可劃分為心內膜下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兩種類型。根據病變發(fā)展過程可劃分為陳舊性心肌梗死與急性心肌梗死。
1.1 一般資料 從2010年12月到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中選取8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人數41例,女患者人數39例,年齡在60~70歲之間。臨床表現為牙痛、咽喉痛、突然暈厥各一例,嘔吐、腹痛各4例,劍下區(qū)疼痛6例,相對較多的是心前區(qū)疼痛的人數為45例,而沒有明顯胸痛的12例,其中胸部不適、心慌、胸悶10例、咳嗽、氣喘2例。
2.1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突出的癥狀并且最先出現,主要的部位是在心前區(qū),除此之外還有胸骨后直到咽部,向左臂或左肩放射。上腹部及劍突處有時候也會疼痛,與此同時胸骨下段后部經常憋悶不適,且有嘔吐、惡心癥狀,通常是下壁心肌梗死的表現,這些是相對典型的部位、頸部、罕見頭部、下頜、右胸、牙齒、下肢大腿甚至是腳趾疼痛為不典型部位。疼痛按性質可分為壓迫性疼痛和絞榨樣疼痛,且有燒灼樣疼痛、緊縮感、并伴有出汗、煩躁不安、瀕死感、或有恐懼感等癥狀。持續(xù)時間常大于30多分鐘;有時長達10多小時,休息不能緩解疼痛,甚至含服硝酸甘油都沒有效果。
2.2 發(fā)熱是由于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的全身癥狀,同時伴有紅細胞沉降率增大、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等癥狀。一般是在疼痛發(fā)生后的24~48 h出現上述情況,梗死范圍與程度常呈正比,體溫在38℃左右,很少超過39℃,大約會持續(xù)l周的時間,應隨時觀察加強護理。
2.3 發(fā)生心律失常的患者通常占75% ~95%,先兆癥狀主要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緊密相連的一些臨床特征和出現心肌梗死之前數天。主要表現有:活動時胸部不適、心悸煩躁、或者氣急適心絞痛等早期癥狀,最為突出的是原有心絞痛突然轉為頻繁、新發(fā)心絞痛發(fā)作或者程度加重。消化道癥狀: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上腹痛、少數患者有腹瀉的狀況。其他癥狀:頸肩部疼痛、大汗、牙痛、咽喉痛、疲乏、無力。梗死初期心率加快的人數大約有一半以上,呈竇速,一部分患者出現早博,為間歇脈,少數因窶房結功能衰竭或者出現傳導阻滯而表現心動過緩,導致心律失常,這時測到的脈搏呈現為緩脈、脈搏短絀。
2.4 心肌梗死患者長時間臥床就會使患者產生疲勞感,入院后就應該臥床休息。一般2周后患者可以活動,患者就有一種解脫感,急于起床活動,期盼到室外活動。另外住院時間長很容易產生急躁情緒,患者很容易產生急于到室外活動的沖動,這種急躁情緒使患者誤認為多活動有利于恢復健康而不注意休息,這樣受損的心肌沒等完全愈合又使心肌負擔加重。如果患者以急性前壁心梗入院出現心前壓疼痛,經過2周的治療護理患者已無心前疼痛,允許下床,若不可到室外,但患者偷偷到室外活動不聽勸阻,就會導致病情的加重[1]。
通過康復訓練等護理措施,其中有38例好轉的患者和36例顯效的患者以及6例無效的患者。
心電監(jiān)護系統(tǒng)有利的使用對心電監(jiān)護有很大幫助,作為對患者指導方法和早期活動的監(jiān)護,患者活動前后的癥狀需要認真觀察,及時把患者分成無并發(fā)癥和有并發(fā)癥。如果心電圖明顯變化或活動時出現心絞痛甚至是呼吸困難,心率>1次/min,出現心律失常等癥狀,若出現上面癥狀需要減短活動進程且把活動量適當減少。在心肌梗死時的前幾天是心力衰竭多發(fā)時間,主要癥狀是左心衰竭。護理人員應該仔細觀察患者的心率和呼吸的變化??偠灾?,對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期耐心護理和前期細心觀察有著極其重要的輔助作用,這就需要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的緊密配合與合作,對患者的疾病臨床癥狀做到心中有數,盡可能的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且要做好后續(xù)護理工作,爭取最大努力使患者逃脫病魔的折磨,早日康復。
[1]陳國偉,鄭宗鍔,王新房.現代心臟內科學.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97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