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逾靜
一個少年,經(jīng)歷無知放肆且淺薄憂傷的年華,逐漸成長為一種更為平和與堅韌的姿態(tài),學會誠實生活。這個過程,該是像太陽般美好的吧。
也曾幻想成為眾人矚目、光芒萬丈的明星,也曾因面對充滿光輝的人收斂起自己黯淡的光芒而失落惆悵……如同大多數(shù)人的小時候,我也曾被能夠自由飛行的蜘蛛俠、勇敢無畏拯救人類的奧特曼等深深吸引,且暗自發(fā)誓定要成為一個英雄。我想,每個人內(nèi)心的小宇宙里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一種英雄主義情懷。然而,幻想終究是幻想,與現(xiàn)實就像兩條相交后的直線,各自沿著自身的軌跡愈行愈遠,而那個交點,也許只是某日對父母進行的夢想“宣告”。
時間會打磨曾經(jīng)不切實際的幻想,在看似平淡流逝的歲月里,我學會了以一種更加平和與淡然的姿態(tài)生活。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英雄。幾千年來,令人敬仰的英雄很多,但更多的是敬仰英雄的人。既然不是英雄,為何要固執(zhí)地拘泥于成為萬人敬仰的英雄?何不體驗蕓蕓眾生式的平和幸福?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賞與贊美,這毋庸置疑,只是有時候,我們將這種渴望過于強烈地渲染,便生發(fā)出嫉妒、怨恨這些惡質衍生品。從小,我就沐浴在周圍人群的掌聲與鮮花中,以至于將這當作理所當然。漸漸地長大,身邊愈來愈多比我更優(yōu)秀的人。高傲的我,曾是那么嫉妒他們的絢美的羽翼,心中郁悶難以排遣,不愿被他人耀眼的光芒遮蔽了我小小的身軀,甚至不愿為他們的成功鼓掌……多么心胸狹隘啊。
直到后來,年歲的成長及閱歷的豐富逐漸打開這個心結,欣賞他人的絢爛并為之鼓掌,其實也挺好的,人需要一種豁達來欣賞他人的美。仍是積極進取,但不再汲汲追求光環(huán)與掌聲;仍是心懷夢想,但不再孤身陷于幻想的大沙漠中。當做不了舞臺的明星的時候,告訴自己,坐在觀眾席鼓掌也未嘗不可,沒有必要為此傷神傷心,積郁難排。
月亮再亮,星星還是可以擁有自己的光輝;大海再廣,小溪還是可以擁有自己奔騰的空間。如果無法成為英雄,那就成為為英雄鼓掌的人吧!
[點評]構思獨特、實話實說應該是本文最為成功之處。從“無知放肆且淺薄憂傷”到“成長為一種更為平和與堅韌的姿態(tài)”,由“也曾幻想”到“欣賞他人的絢爛并為之鼓掌”,作者在縱向推進中將“路上奔跑”與“路邊鼓掌”融為一體。文中這些描述既自然貼切又真實可信,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隨作者走過了從“英雄”到“鼓掌人”的“蛻變”歷程。語言表達凝練灑脫,像“幻想終究是幻想,與現(xiàn)實就像兩條相交后的直線……也許只是某日對父母進行的夢想‘宣告’”、“仍是積極進取,但不再汲汲追求光環(huán)與掌聲;仍是心懷夢想……沒有必要為此傷神傷心,積郁難排”等片段,都顯示了作者的才氣和功力。
詩人葉賽寧說,在大地上我們只過一生。于是太多的人忙著追逐、奔跑,渴望成為英雄,于是我們聽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廣告此起彼伏,于是各種成功學秘籍暢銷書城……
但是,我們所謂的成功到底意味著什么?僅僅是財富的積累嗎?《紐約時報》的著名攝影師比爾·漢諾寧曾說錢是最廉價的,精神自由才是最可貴的,于是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拒絕了聘他做專職攝影師的大公司,堅持用鏡頭詮釋他對人生意義的洞察。你能說他不成功嗎?當然不是。所以,或許成功不是一個大而難抵的目標,成功對于蕓蕓眾生自有不同的標準,而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有一個更簡單的標尺——他是否幸福。
所謂幸福,是存乎心靈的,與外在的財富、地位無關,而只取決于心靈的滿足與否。一個人或許平凡,但具有豐富的內(nèi)在、豐饒的靈魂,他也可以很幸福。美國人比爾·波特迷戀中國的隱士文化,于是透支信用卡來到中國,靠當導游、翻譯佛經(jīng)為生,竟也遍游名山,甚至登上華山賀老洞尋找隱士修身之所。他未曾成為英雄,但他的信念與堅持讓他內(nèi)心充實、靈魂幸福。當有朝一日英雄路過,他會坦然地坐在路邊鼓掌。
因此,我欣賞材料中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她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不盲目追逐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在平凡中追求到了幸福,獲得內(nèi)心滿足,因而在英雄路過的時候可以不卑不亢地站在路邊鼓掌?;蛟S對于蕓蕓眾生而言,這才是幸福的真諦。海德格爾說,人生充滿勞績,但仍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有太多的人在對蝸角虛名的追逐、對成為英雄的渴盼中遺忘了生命的本真,遺忘了生命的目的并非追求身外之物,而是獲得靈魂的滿足,尋求真正的幸福。
正如劉繼榮自己所說,世界上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里的平凡人。而這個女孩,必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和善的鄰居,友愛的同事,慈祥的母親,在所有漫長的時光里,她都能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作為父母,還能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是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但達觀開朗、笑對生活,盡力編織屬于自己的凡俗的幸福,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而當你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當英雄從你身邊跑過時,你也一定能坦然而真誠地為他鼓掌。
如果健康,如果快樂,我們又何妨做一個煙火紅塵里的平凡人?畢竟生命不因平凡而黯淡,相反,蕓蕓眾生的幸福卻像燈塔指引這個世界駛向和諧幸福的海面。
[點評]這是一篇充滿人文情懷的優(yōu)秀作文。文章起筆列舉現(xiàn)狀,并就此質疑發(fā)問(“但是,我們所謂的成功到底意味著什么?僅僅是財富的積累嗎”);接著,借助典型實例闡明“所謂幸福,是存乎心靈的……而只取決于心靈的滿足與否”;在此基礎上,作者聯(lián)系作文題供料,進一步闡述“在平凡中追求到了幸福,獲得內(nèi)心滿足,因而在英雄路過的時候可以不卑不亢地站在路邊鼓掌。或許對于蕓蕓眾生而言,這才是幸福的真諦”,并論及為人父母者所應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從而呼應了開篇的三個“于是”;篇末處設喻作結,“燈塔”、“海面”的比方貼切而形象。文中適時引入名言警句,為全篇增色不少。
我愛北國那獵獵狂風,掀起歷史的塵埃,傲骨錚錚;我愛那萬綠叢中一抹殷紅,一枝獨秀,留萬世芬芳。只是我更愛如水的江南,恬靜的溪流浣出女子的秀雅,梆梆的搖櫓小調中透出歌喉的婉轉細潤。
總說在奔騰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萬物不由得向更遠處拼搏、追求。誠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場不可遏止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擁擠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須鼓足勇氣,一爭高低,直至看到盡頭,融入那無垠的蔚藍。然而,若看到的盡頭便是真的盡頭,那么一番搏斗后,終究也是成了波瀾不驚的大海,一如瓦爾登平靜的湖面,竟不如湖水般澄澈透明,能映出一顆純真的心。
在這無休止的追求中,作為一個奔跑者,是否錯過了鼓掌者才能感悟的那一份平靜?
并非每一個人都擁有一雙能與豹子媲美的腿,并非每一個夢都在遙不可及中等待追尋,亦并非每次盡力狂奔的盡頭都是鮮花和掌聲。
遙望一位詩人,立于山之高處,低吟“一蓑煙雨任平生”。他淡淡一笑,拂去功名,獨立江頭,看滔滔江水,飲一樽清酒,與其說他是失意之士,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一位鼓掌者。
徘徊于江頭,見明月之升,他慨然鼓掌:“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辈灰妭榈乃紤?,除卻仕途的苦悶,只因蘇子有一顆立于世外的心,無畏奔騰的洪流將身心帶向何方,只求清風明月常存于心。觀萬物之變,立于不變之處,方能無羨于天地,挾飛仙以遨游,極宇宙之無窮。
這是蘇子的達觀,以無欲之心體察萬物,縱然世界瞬息間面目皆變,他依舊可以鼓起掌來,以魚蝦為友,以麋鹿為朋,飄飄而去,羽化若仙。
當你不適合去奔跑時,何不立于一旁,為他人歡呼鼓掌呢?
古人云:無欲則剛。當時間凝滯,便可見沿途只顧揮灑汗水的人兒,錯過了日落星辰的奇幻綺麗,遺失了雁鳥南飛的戀戀深情,更喪失了初生赤子那顆純凈的心。而渴求的繁華較易失去,僅僅是短暫的歡樂;無欲者卻往往在贊嘆中尋求人生的瑰麗拼圖,完成了那絕美的畫卷。
我打江南走過,是一蓑煙雨的沉靜浸潤了這畫一般寧靜的流水潺潺;我自平凡中成長,不追求那遠遠閃爍的榮光。
但求閑作碧池邊的一席矮草,匐匍于大地之上,聆聽魚鳥的歡歌,為花兒的容顏歡呼鼓掌。
[點評]本文沉思的是“在這無休止的追求中,作為一個奔跑者,是否錯過了鼓掌者才能感悟的那一份平靜”,“當你不適合去奔跑時,何不立于一旁,為他人歡呼鼓掌呢”。作者主要選取蘇軾的例子,合理化用課文《赤壁賦》中的文句,強調了“沿途只顧揮灑汗水的人兒,錯過了日落星辰的奇幻綺麗,遺失了雁鳥南飛的戀戀深情,更喪失了初生赤子那顆純凈的心”,“無欲者卻往往在贊嘆中尋求人生的瑰麗拼圖,完成了那絕美的畫卷”。篇末處收得相當巧妙,妥帖化用鄭愁予《錯誤》、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的詩句,不僅點題作結,而且畫面感強,余味悠悠,耐人咀嚼。作者文字駕馭能力高人一籌,如“恬靜的溪流浣出女子的秀雅”、“梆梆的搖櫓小調中透出歌喉的婉轉細潤”中“浣”與“透”的遣用,生動而精當;像“并非每一個人都擁有一雙能與豹子媲美的腿,并非每一個夢都在遙不可及中等待追尋,亦并非每次盡力狂奔的盡頭都是鮮花和掌聲”等,則句式靈活,富于意蘊。
曾做到這樣的題目:“孔子強調‘矜而不爭’,這是否有違現(xiàn)代的競爭觀?”我思忖了一會兒,只覺得這是老人家留給現(xiàn)時代的大智慧。
同沐在一片日輝下,同枕一樣的星河入夢,而人的本能卻不斷地告訴自己:要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優(yōu)勢,才有更燦爛的早晨、更香甜的夜晚。
于是,我們充實自己以知識,武裝自己以冷漠,保護自己以拒絕,完善自己以獲得,安慰自己以成功;而所擁抱的卻不是最初想要的溫暖世界,過度競爭回應你的,正是你所贈予的寒意。你懷疑、質問、退卻,倘若有一雙寬厚的手擁住你,有人告訴你:“我在這兒,等著你。”你會覺得全世界的光熱都不及這片刻的溫暖貼心、真實。
你會覺得,一個人的戰(zhàn)爭,不如有人陪著一起走。
什么是勝利?成功的滿足是,給予他人一路的馨香。弘一法師曾留下這樣的箴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蔽覀冏分鹬M谋税?,但別忘了懷揣初心,用最澄澈、最干凈的目光,注視他人的奔跑,并給予美好的祝愿,便得了心神坦蕩,偷嘗些真水里的神水味兒。當你無助、失落時,也自有人為你喝彩、鼓掌。
矜而不爭,意為不爭名奪利于市,卻并不要求你停駐于原地,只一味幫助、成全他人,不求進步。人之能者,大抵有一些“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雙全法。
如能干的花匠,不吝于贈人珍貴的花木種子,蜂蝶采擷花蜜,便不會污濁了自家的花木。鄰里溢著清香氣,他的心里,又怎會少了贈人玫瑰之后留有的余香呢?又好比中國乒乓球隊的“養(yǎng)狼”原則,懷有滿滿的真誠,教與他國技藝,不也反過來促進自己力量的壯大?
心里種著花草的平凡人,必然也擁懷天地。我總這樣想,這樣的人,不焦不躁,不疾不徐,將他擁有的所有善意坦露出來,從容而美好。也必有人懷著滿腔的善意,為他的一方天地灑水鋤苗除蟲,全呈現(xiàn)出愈益成熟美好的姿態(tài)來。
而誰又看不出那平凡中的不平凡!堅守的心,總能獲得蒙著迷霧的天散開陰霾后,那心領神會的月的柔光。
[點評]這是一篇文質兼美、不可多得的考場佳作。從立意上看,作者兼談“路邊鼓掌與路上奔跑”,其觀點的獨特處有二:一是強調不要一味地在“路上奔跑”,以免陷入“過度競爭”的泥坑,提倡“奔跑”者也可以成為“路邊喝彩”者;二是作者立足供料又高于材料,別具一格地提出了“‘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雙全法”。再從結構與行文表達看,全文先破后立,逐層推進;擬題富于詩意(結尾段是對題意的點化與揭示),通篇用詞生動,句式靈動(整散句、長短句錯綜有致),“同沐在一片日輝下,同枕一樣的星河入夢,而人的本能卻不斷地告訴自己:要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優(yōu)勢,才有更燦爛的早晨,更香甜的夜晚”、“你會覺得,一個人的戰(zhàn)爭,不如有人陪著一起走”等還饒有意蘊,耐人品評。
臺灣女作家劉繼榮的女兒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只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可是,為別人喝彩固然重要,親自參與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種圓滿。
倘若人人都在路邊鼓掌,那么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將只有鼓掌,還將有誰在奔跑,將有誰來開辟一條新道,將有誰來為后來人樹一個航標,開創(chuàng)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
社會像一個大舞臺,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臺下鼓掌的人卻是占了多數(shù)。人們?yōu)樗说木使恼?,分享他人的成功來體會快樂。殊不知,我們自己也可以創(chuàng)造,我也同樣能夠讓別人見證我的美麗,也唯有這樣的共同創(chuàng)造,才能推動時代前行的步伐。
我想起這樣一群人,他們那一代人,多誕生于晚清的日落與新世紀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國迎來了新生的陣痛,他們比任何一代人都多了一份焦慮、困惑與希望。他們通過自己手中的筆或各種有意義的方式,引領民眾,描畫未來。
他們都在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奔跑,不做路邊鼓掌的人。他們都勇挑社會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梁啟超對少年中國的詩情禮贊,有陳獨秀對舊式禮教的深刻批判,有李大釗對布爾什維克的熱情介紹,有魯迅“救救孩子”的真誠吶喊……他們都勇敢參與了這場戰(zhàn)斗,才最終開辟了一個嶄新時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談何進步與復興?我們都應該勇敢地踏上這一條荊棘路。
況且,這樣的參與對別人也可以說是一種鼓勵。冰心曾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讓穿枝拂葉的行人,踏過荊棘,也不感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悲涼!”我也許不是鼓掌的那個人,但我踏過的每一步,灑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儼然都是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點溫暖,一點鼓勵。誰能否認我在這樣奔跑的同時,也為他人留下了掌聲?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在奔跑。我勇敢地踏上了這一條光榮的荊棘路,哪怕一個人,哪怕孤單到想落淚,我都愿做一個先行者。
我不能否認劉繼榮女兒的話有一定的可取性,為別人喝彩的確重要;但我更堅信,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種信仰,一種期待,一種追求。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親自參與努力奔跑的過程。
歷史拍著它強大的翅膀飛過那么多世紀,這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我只愿隨歷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時代推我前進,我為時代領航。
[點評]“荊棘路”之說,源于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光榮的荊棘路》,比喻人生道路上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這位考生由作文供料中的“路上奔跑”想到了“光榮的棘荊路”;有了這個聯(lián)想,文章的立意便也明確了。作者先以“誕生于晚清的日落與新世紀的清晨”的“那一代人”為例,闡述“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談何進步與復興”。更精彩的是后一層——“這樣的參與對別人也可以說是一種鼓勵”,因為有冰心名句的佐證,因為有言之成理的剖析,“誰能否認我在這樣奔跑的同時,也為他人留下了掌聲”的歸結,變得很有說服力;同時,它也將“奔跑”與“鼓掌”綰結到了一起。另外,倒數(shù)第二段的辯證分析,也值得肯定。
一位散文家曾描寫過一種釅黑如墨的咖啡,入口甘苦,回味無窮;而新摘的龍井浸于水中,卻是嫩蕊微展,水色微碧,輕飲一口,使人如腋下生風般怡爽。路上奔跑的人,就如同持濃烈人生觀的“咖啡”,在追求的道路上引領時代;然而,如龍井那樣恬淡的人,從容而不窘迫,自如而不狷躁,也不失積極。只要面向著愛與溫暖,路邊鼓掌與路上奔跑的人,理應都得到肯定。
昂山素季就是在火光沖天的大時代奔跑的人。素季原是生活優(yōu)渥的學者,謙卑而寬容。然而,在目睹緬甸的現(xiàn)狀后,她毅然踏上了民主斗士的征途,為整個民族的命運四處奔走。她忠于內(nèi)心,執(zhí)于腳下,甚至在心愛的丈夫去世時仍固守在戰(zhàn)斗的第一線。她的堅韌、執(zhí)著與始終奔跑的積極人生哲學,贏得世人的尊重,喚起了民族的覺醒。素季是愛,是暖,是萬古人間四月天。
在路上奔跑,于己,是對信仰的堅執(zhí)和對前路的執(zhí)著;于社會,更是一種責任的擔當和時代的肩負。我們無疑是生長于一個大時代,社會正坐著“和諧號”這架列車急速前行,然而在這條路上,社會底線一退再退,終至無路可退——毒奶粉毒香腸的余波尚未過去,毒膠囊又挑戰(zhàn)著國人的神經(jīng),可謂良知路險,正義冬眠。人們甚至討論該不該扶起跌倒的老人。選擇“在路上奔跑”既是對自我的歷練,又是對責任的擔當和努力去改變的勇氣。
列夫·托爾斯泰則用他的余生,踐行了“在路邊鼓掌”的清茶哲學。50歲的托爾斯泰曾問過自己:“我為什么活著?我該怎樣活著?”于是,80歲高齡、享受著“如帝王般財富和聲譽”的托翁,毅然選擇了出逃。他走過清晨微曦的草原,在漏光的樹下傾聽昆蟲齊鳴。他在放下了一個成功者和奔跑者的重負后,擁抱自然,觸摸到了人生的真諦。
在路邊鼓掌,于己,是對心靈的卸負和對真實的追尋;于社會,亦是一種對善良的鼓勵和急躁的中和。當下人們對成功的追求變得簡單而粗暴。我們汲汲于名利,卻每每忘了自然的四季、內(nèi)心的風景和生活的本來面目,于是豐富而精彩的世界,便成了了無生趣的囚牢。于清晨步入山間,春花釀酒,春水煎茶,給每一個遠方的親人寫信,告訴他們我們的幸福;春賞花,夏觀瀑,秋采紅葉,冬踏雪……不知不覺間,我們也便體會到了“慢慢走,欣賞啊”的真諦。
我們處在一個大時代,我們也正站在它的邊上。年輕的我們自不可不奔跑,而勞累時、迷惘時,不如也立于路旁看看風景鼓鼓掌,在某個角落等待風,或者河流。
——那么,在大時代的邊上,歲月終將同我們一道,把沒完沒了的滴滴答答,于剎那間化成鼓樂齊鳴。
[點評]“我們處在一個大時代,我們也正站在它的邊上。年輕的我們自不可不奔跑,而勞累時、迷惘時,不如也立于路旁看看風景鼓鼓掌,在某個角落等待風,或者河流”——此文勝在境界開闊,立意高遠。作者站在時代前沿,觀照現(xiàn)實社會,洞悉社會底線一退再退,良知路險、正義冬眠的現(xiàn)狀,指出我們的社會急需像昂山素季一樣的奔跑者;同時又針對“當下人們對成功的追求變得簡單而粗暴”,呼吁讀者像托爾斯泰一樣做一個鼓掌者。文章縱論人生,見解不凡,援引事例中外兼舉,剖析說理正反結合,尤其是以托爾斯泰評說“擁抱自然,觸摸到了人生的真諦”,其視野與眼光獨出機杼。此外,開篇處的兩個比喻很見功底。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歲月靜好的土地上,帶著金砂般渺小而閃光的品質,為世界的前行慷慨喝彩。
——引子
風無償助力,鷹得以搏擊長空;土慷慨匯實,花得以爭奇斗艷;星默默閃爍,銀河得以廣袤無垠……這世上總有這么兩種角色:一種是聚光燈與榮譽追隨的領跑者,一種是安于世界的一隅、不追名逐利而給予他人掌聲的路人。歷史總是將心偏向光芒萬丈之人,而我更愿成為那卑渺角落里慷慨發(fā)出敬仰之聲的人,即使他們?nèi)缥m,淡泊而無為。
這個世界時常顯得過于忙碌,利益的爭奪早已讓古者恬然處世、默然奉獻之言束之高閣。身邊不缺勇于追求成功之人,但看那選秀海選中浮起欲望與期待的人們,看那爭先恐后在書店搶購職場“攻略”與致富“秘籍”的人們,他們雖是社會前行的推動者,但有幾人能真正靜下心來,遠離欲望與名利?
于是我更愿意成為那在卑渺角落為他人鼓掌喝彩的人,正因淡然,便更無私與自由。著名影星金·凱瑞的影片《一個頭兩個大》中有這樣一個感人片段,在影片結束時,所有群眾演員的相貌與姓名皆得以展示,在惜時如金的好萊塢大片中整整占去五分鐘時間。這便是對那些卑微者慷慨的尊敬與珍視吧!在主角無上榮光奪人眼球時,卑微者扮演的小人物在卑渺的角落里做著錦上添花卻至關重要的事。他們中有活潑的孩子、美麗的少女,亦有白發(fā)如雪的老者,他們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與無私的美麗卻足以鑲于奧斯卡獎杯之上。
在卑渺角落中奉獻掌聲與慷慨,亦是歷史前行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人生在世,有明星可采擷的光芒,亦有卑微者平凡而實在的付出。正如英倫博物館曾特意留出一方黃金地段,讓英國市民展示其家族的歷史與個人的生活一樣,這何嘗不是一種對卑微者慷慨的身份證明?那些為倫敦前行奉獻的掌聲,那些為世界奉獻慷慨品質的“路邊人”,何嘗不是值得世界重視和敬仰的主角?
于是朋友,我艷羨英雄的奮斗史與無上光榮,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愿執(zhí)守自己純粹的悲喜和品質,在一方卑渺的角落,為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
[點評]初讀《卑渺角落里的慷慨》,文章語言的凝練讓我吃驚。標題中的“卑渺”,或許是“卑微渺小”的“緊縮”;而“歷史總是將心偏向光芒萬丈之人”、“淡泊而無為”、“執(zhí)守自己純粹的悲喜和品質”等詞句,簡潔古雅、語約義豐,頗有點“自鑄新詞”的味道。這個孩子的語言運用能力,明顯高過同齡人一籌。文章以影片《一個頭兩個大》中的感人片段闡釋“正因淡然,便更無私與自由”,用英倫博物館曾特意留出一方黃金地段論述“那些為世界奉獻慷慨品質的‘路邊人’,何嘗不是值得世界重視和敬仰的主角”,其用例新穎,很有感染力。此外,在“鼓掌”之前用“慷慨”來修飾,頗能顯示作者的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