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娟
常溫下冠脈搭橋術后護理
白春娟
目的探討常溫下冠脈搭橋術患者手術后最佳護理措施及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心外科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GABG患者,采取精心的護理措施進行術后護理。結果8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現再次心肌梗塞,1例發(fā)生腦梗,總有效率97.5%。結論常溫下冠脈搭橋術患者手術后用最佳方案給予精心的護理,能加速患者病情的痊愈。
冠脈搭橋術;術后;護理措施
冠脈搭橋術(GABG)主要是指通過移植血管的方式促進遠端心肌得到改善,能夠促進患者心絞痛的情況得到緩解,生活質量有所改善,使患者的壽命得到有效延長。21世紀以前,均采用體外循環(huán)下冠脈搭橋術,其并發(fā)癥多,預后較差,尤其是有合并癥及年齡較大者。2003年我院引進常溫下冠脈搭橋術,2008年以后開展例數逐漸增加。常溫冠脈搭橋術患者在完成手術后,采取最佳方案精心護理對患者恢復病情有著重要的作用[1]。本文就我院心外科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采用常溫冠脈搭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獲得明顯的效果,現報導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心外科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GABG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在40~78歲。通過造影檢查患者的冠狀動脈發(fā)現有5例并發(fā)二尖瓣關閉不全,3例術前已患腦梗,23例合并糖尿病,36例合并高血壓,48例有不同程度的頸動脈栓塞。在80例患者中有5例五支病變,60例三支病變,13例雙支病變,2例單支病變。
1.2 護理措施
1.2.1 呼吸道護理所有患者在完成手術后回到監(jiān)護室,均帶著氣管插管呼吸及輔助呼吸,醫(yī)護人員通過化驗檢查分析患者的血氣對呼吸機參數進行調整,一般通氣的時間均在5~17h左右。完成手術后待患者蘇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盡早拔出氣管插管,能夠使患者心臟功能得到改善,預防感染,降低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也利于患者術后管理。患者在氣管插管拔出后應立即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根據氧飽和度調節(jié)氧流量。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遵醫(yī)囑給予霧化吸入、肺部理療、吸痰或協助排痰。遵醫(yī)囑用藥,聽診雙肺呼吸音,保持氣道通暢。術后定期檢測X線,觀察肺部情況。
1.2.2 心電監(jiān)護常溫下冠脈搭橋術患者通常會并發(fā)心律失常等疾病,因此,患者在完成手術后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有無室性心律、房顫、早搏等出現,術后早期每日做心電圖,并認真對患者心電圖的Q波、T波以及ST段出現的變化進行分析,確保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掌握患者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缺血等并發(fā)癥,并給予及早處理。另外,持續(xù)對患者的血壓、呼吸、脈搏以及心率等方面進行監(jiān)測,防止患者出現過快的心率,對心輸出量有一定的影響,有條件的可以觀察左房壓、右房壓、肺動脈和肺動脈嵌壓,為術后維持和恢復正常的血流動力學提供客觀依據。
1.2.3 確保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通過對患者的血生化、血氣分析、肝腎功、血糖、尿量以及中心靜脈壓等方面進行檢測,根據患者的情況合理的給予補液,并且早晚化驗檢查以上各項,血氣分析隨時檢測。要使患者的血鉀能夠在4.0~5.0mmol/L的范圍內,避免出現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每隔4h對患者的中心靜脈壓進行測量,確保能夠維持靜脈壓在6~12cmH2O的范圍內[2]。密切觀察患者的皮膚顏色、溫度、濕度、動脈搏動,以及唇、甲床、毛細血管和靜脈充盈情況。若指(趾)甲床由蒼白變得紅潤,說明組織灌注良好;若出現紫紺,無論是中央型或周圍型均表現灌注不佳、氧合不全或兩者兼有。倘若患者在手術過后有著大量的液體注入,則會給心臟帶來較大的負擔,最終造成并發(fā)肺水腫、心力衰竭等疾病。因此,記錄24h出入量也是至關重要的,患者尿液較少時應遵醫(yī)囑攝入利尿劑,保證患者的尿量高于0.5mL/(kg?h)。
1.2.4 傷口及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每隔15~30min擠壓1次;每小時記錄引流量、色與性質的變化;術后3~4h內,若10歲以下的小兒血性引流量>50ml/h,成人>4ml/h/kg,引流液呈鮮紅色;如有較多凝血塊,并伴有血壓下降、脈搏增快、躁動、出冷汗等低容量的患者,應考慮有活動性出血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醫(yī)師進行處理;密切觀察病情,應注意有無心包壓塞征象,一旦確定有心包壓塞、心包或胸腔內有活動性出血,均應立即做好進手術室開胸止血的準備。
1.2.5 體位、活動及功能鍛煉麻醉未醒時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麻醉清醒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者可采用半坐臥位,以利于引流和呼吸。根據患者心功能恢復情況制訂活動計劃。一般術后第1天,鼓勵患者坐起,在床上活動;術后2~3日視病情可下床活動,拔除各引流管后可增加下床活動次數及活動量。大隱靜脈-冠狀動脈旁路術后2h即可開始被動活動,抬高雙下肢5~10次,行患側下肢、腳掌、趾功能鍛煉。
1.2.6 并發(fā)癥的觀察、預防與護理常見并發(fā)癥有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心排綜合癥、急性腎衰竭、感染、腦功能障礙。根據患者情況,積極治療與處理并發(fā)癥。遵醫(yī)囑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1.2.7 神經系統(tǒng)的監(jiān)護術后應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運動及感覺有無異常。若有異常及時匯報,及時檢查處理治療。
本組80例患者中,7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完成手術后出現心肌梗塞,雖搶救但未成功,1例發(fā)生腦梗,經有效治療后,神志仍為淺昏迷??傆行蕿?7.5%。
采用常溫下冠脈搭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多數為中老年人,由于患者心功能差,身體各項機能均存在各種問題,以致患者在手術治療后機體內的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影響。因此,醫(yī)護人員在采取最佳方案對患者進行護理時必須確保能夠維持與調整穩(wěn)定的心功能,對患者病情的恢復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組80例患者采用呼吸道護理、心電監(jiān)護、確保水電解質平衡、傷口護理、體位活動、并發(fā)癥及神經系統(tǒng)監(jiān)測等護理,能達到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
[1] 梁穎,李蕊,胡艷,等.冠脈搭橋術后患者常見心理問題與護理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0):148-149.
[2] 張萬玲.規(guī)范化健康教育在冠脈搭橋術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6(02):245-246.
Nursing at room temperature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Bai Chunjuan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nursing measures of the best at room temperature after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ethods80 cases of GABG patients with 2010~2012 hear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take care measures of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ResultsIn 80 patients, 78 patients were cured, 1 patients appeared aga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occurred in 1 case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7.5%.ConclusionNormothermic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fter operation with the best solution given careful nursing,the patient recovered fas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fter operation; Nursing measures
R473.6
A
1673-5846(2013)04-0459-03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yī)院心外手足護理站,山西運城 0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