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昌龍 蔣雙靜 袁 誠
通過與農民常用茬口模式比較,篩選出7種效益較高的茬口模式,其中茄子—秋萵筍—冬萵筍,辣椒套種小白菜、絲瓜—大蒜,番茄—小白菜—花椰菜—小白菜等3種模式可在馬鞍山市大力推廣。
近年來,馬鞍山市溫室、大棚等設施蔬菜栽培發(fā)展迅速,但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效益不高。為引導農民合理利用大棚空間,推進全市設施蔬菜向高產高效方向發(fā)展,筆者經(jīng)過3 a(年)多的調查和多茬口模式布點試驗,總結出7種適合馬鞍山市設施蔬菜立體高效栽培模式。
將試驗茬口模式與農戶常用茬口模式(對照)進行對比試驗,茬口安排時間不含育苗過程,以定植時間為準。按每667 m2計算周年生產成本〔種子、肥料、農藥、地膜按當年實際使用計算,大、小棚棚膜等按使用3 a(年)折算〕,產值按當季該品種實際平均價格計算。
① 試驗模式Ⅰ:番茄(12月上旬至5月上旬)—小白菜(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花椰菜(7月下旬至10月初)—小白菜(10月上旬至11下旬)??偖a量4 625 kg,產值14 680元,成本2 340元,純收入12 340元。
② 農戶常用模式Ⅰ:黃瓜(1月中旬至6月中旬)—豇豆(6月中旬至9月上旬)—小白菜(9月中旬至12月下旬)??偖a量5 338 kg,產值10 134元,成本2 564元,純收入7 570元。
通過比較,試驗模式Ⅰ盡管產量有所下降,但由于番茄上市期早,市場價格較高,比對照增收4 770元。
① 試驗模式Ⅱ:番茄套種菜用大豆(番茄1月至6月中旬;大棚膜邊套種毛豆5月上旬至7月)—小白菜(7月上旬至9月中旬) —花椰菜(9~12月)??偖a量4 288 kg,產值11 408元,成本2 425元,純收入8 983元。
② 農民常用模式Ⅱ:黃瓜(1月中旬至6月中旬)—豇豆(6月中旬至9月上旬)—大白菜(9月中旬至11月下旬) —小白菜(10月中旬至翌年1月)??偖a量4 595 kg,產值10 963元,成本2 375元,純收入8 588元。
通過比較,試驗模式Ⅱ比對照減產307 kg,投入增加50元,由于套種毛豆利用了大棚空間因此增收395元。
① 試驗模式Ⅲ:辣椒套種小白菜、絲瓜(辣椒2月至8月中旬;套種小白菜3月初至4月中旬,套種絲瓜3月上旬至9月下旬)—大蒜(9月上旬至12月中旬)??偖a量6 936 kg,產值17 378元,成本2 600元,純收入14 778元。
② 農戶常用模式Ⅲ:茄子套種絲瓜(茄子1月下旬至6月中旬;套種絲瓜4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蒜(9月上旬至翌年1月中旬)。總產量5 160 kg,產值12 076元,成本2 600元,純收入9 476元。
通過比較,試驗模式Ⅲ比對照增產1 776 kg,套種絲瓜增加了單位面積產量,投入成本相同,從而增收5 302元。
① 試驗模式Ⅳ:茄子(2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萵筍(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冬萵筍(10月至2月下旬)??偖a量7 823 kg,產值16 207元,成本3 340元,純收入12 867元。
② 農戶常用模式Ⅳ:辣椒(2月至8月中旬)—小白菜(7月下旬至10月)—芫荽(10月至翌年2月)??偖a量4 960 kg,產值8 840元,成本2 600元,純收入6 240元。
通過比較,試驗模式Ⅳ比對照增產2 863 kg,盡管投入增加740元,由于秋萵筍茬口錯開萵筍大量上市期,價格較好,因此增收6 627元。
① 試驗模式Ⅴ:番茄(頭年12月中旬至6月上旬)—秋萵筍(8月中旬至10月)—小白菜(10月至翌年2月)??偖a量5 994 kg,產值10 529元,成本2 200元,純收入8 392元。
②農戶常用模式Ⅴ:菜用大豆(2月下旬至4月下旬)—香蔥(4月下旬至9月)—芫荽(9月下旬至翌年2月)??偖a量3 034 kg,產值9 234元,成本2 120元,純收入7 114元。
通過比較,試驗模式Ⅴ比對照增產2 960 kg,投入增加80元,由于秋萵筍茬口錯開市場萵筍大量上市期,價格較好,因此增收1 278元。
總體上看,5種試驗模式均比農民常用模式增收,增收最多的是試驗模式Ⅳ(茄子—秋萵筍—冬萵筍),比對照收入增加6 627元;其次是試驗模式Ⅲ(辣椒套種小白菜、絲瓜—大蒜),比對照收入增加5 302元;再次是試驗模式Ⅰ(番茄—小白菜—花椰菜—小白菜),比對照收入增加4 770元,其余兩種試驗模式比對照均有所增收。因此5種試驗模式均有較好的推廣價值,另外農戶常用模式Ⅱ(黃瓜—豇豆—大白菜—小白菜)、Ⅲ(茄子套種絲瓜—大蒜,也具有一定的生產實用性。
上述茬口模式之所以能取得較好的效益,是因為蔬菜的上市期較好地錯開了馬鞍山市場外地蔬菜大量上市的時期,因此銷售價格較高。農戶可以參照上述茬口模式安排生產,最好一年一種模式,這樣有利于實現(xiàn)種植品種間的輪作,減少土傳病蟲害發(fā)生,提高蔬菜品質,亦可以參照上述模式框架靈活運用,以便取得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