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雁霞,羅建勛,龍漢利,辜云杰,鄔曉勇*
(1. 成都大學生物產(chǎn)業(yè)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2. 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業(y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81)
楨楠種子萌發(fā)過程中丙二醛和氧自由基的變化
孫雁霞1,羅建勛2,龍漢利2,辜云杰2,鄔曉勇1*
(1. 成都大學生物產(chǎn)業(yè)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2. 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業(y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81)
對楨楠(Phoebe zhennan)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丙二醛(MDA)和氧自由基(ROS)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進行了測定,以了解這些生理指標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的變化趨勢。結果表明:SOD活性在種子發(fā)芽過程中呈上升趨勢,當發(fā)芽完全后出現(xiàn)下降,之后趨于平緩;MDA和ROS的含量變化則相反,從種子吸脹開始到開始發(fā)芽,一直處于下降趨勢,而在后期有上升趨勢,并趨于平緩,這說明在楨楠種子萌發(fā)過程中SOD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降低膜脂氧化程度,促進種子發(fā)芽。
楨楠;種子萌發(fā);丙二醛;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
楨楠(Phoebe zhennan)為樟科常綠大喬木,我國三級保護漸危種,目前主要分布于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及浙江等省。四川有天然的楨楠分布,是組成常綠闊葉林的主要樹種[1]。楨楠為中性偏陰的深根性樹種,生長速度中等,木材材質優(yōu)良,堅硬耐腐,木材用途廣泛,是一種經(jīng)濟價值極高的名貴優(yōu)良用材樹種。同時因其樹形挺拔、枝葉繁茂、四季常青,也是很好的庭園觀賞和城市綠化樹種。
一般認為種子在成熟和劣變過程中脂質過氧化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體內一些有害物質的積累如氧自由基等對細胞質膜有極大的破壞作用[2]。丙二醛(MDA)是膜質過氧化的最終分解產(chǎn)物,它的積累可能對膜和細胞造成一定的傷害。MDA的存在會毒害細胞膜系統(tǒng)、蛋白質和DNA,最終導致細胞膜的降解和細胞功能的喪失[3]。MDA的含量低,膜受損程度越小,相反,則膜受損程度越大[4]。目前,對楨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種子表型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1,5],而對于其種子萌發(fā)過程中丙二醛和氧自由基的變化則未見報道,因此本試驗以楨楠種子為材料,研究了在其萌發(fā)過程中丙二醛和氧自由基的含量變化,為楨楠種子的育種和林業(yè)栽培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材料
研究對象為楨楠種子,于2011年秋冬季種子成熟后地面拾集自然脫落的種子,根據(jù)采收地點不同,分別將種子編號為:楨楠76、楨楠36、楨楠81、楨楠34。種子經(jīng)沙藏層積處理后,于冰箱內(4±1)℃貯藏后進行發(fā)芽試驗。
1.2 方法
1.2.1 發(fā)芽試驗 4種楨楠種子每種分3組,每組50粒,經(jīng)蒸餾水浸泡24 h后,置于雙層濾紙的培養(yǎng)皿內,保持飽和含水量,在(25±1)℃的溫箱內進行發(fā)芽試驗,光照條件為12 h光暗交替。發(fā)芽過程中如遇種子感染發(fā)霉,可用流水輕輕沖洗種子后放回發(fā)芽,直到實驗結束[6]。指標測定隔日進行,三次重復(下同)。
1.2.2 實驗試劑和實驗器材 三氯乙酸、硫代巴比脫酸、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石英砂、亞硝酸鈉,對氨基苯磺酸,a-萘胺,鹽酸羥胺等(各種藥品均為分析純)。
CT15RT型高速冷凍離心機、7 200型可見光分光光度儀、HH-4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FA2004B型電子天平、DB-210SCB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冰箱、研缽、5 mL刻度離心管;刻度試管(10 mL);鑷子;移液管(5、2、1 mL)等。
1.2.3 丙二醛的含量測定[7]隨機取培養(yǎng)皿中的種子,剝皮,洗凈擦干,放入到預冷的研缽中,加入一定體積預冷的0.05 mol/L、pH7.8的磷酸緩沖液,在冰浴下研磨成勻漿,然后轉移到刻度離心試管中,將研缽用緩沖液分3次洗凈,將清洗液合并入離心管中,于8 000 r/min、4℃下離心15 min,上清液即為丙二醛提取液。
將上述離心后所得的上清液用磷酸緩沖液定容到刻度試管,吸取一定提取液,加入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搖勻。將試管放入沸水浴中煮沸10 min后,立即放入冷水浴中冷卻后,在8 000 r/min、4℃下離心15 min。離心后,以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為空白測532 nm、600 nm和450 nm處的消光值。
1.2.4 氧自由基的含量測定[7]制定亞硝酸根標準曲線:配置系列濃度的NaNO2,然后取1 mL NaNO2,分別加入H2O 1 mL、17 mmol/L的對氨基苯磺酸1 mL和7 mmol/L的a-萘胺1 mL,于25℃中保溫20 min,然后測定OD530,以[NO2-]和測得的OD530值互為函數(shù)作圖,制得亞硝酸根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shù)。
氧自由基提取液的制備:取種子,剝皮,洗凈擦干,然后放入研缽中,加入50 mmol/L pH7.8磷酸緩沖液進行研磨,之后沖液洗研缽2次,最后以10 500 r/min離心20 min,得上清液并用緩沖液定容,此溶液為氧自由基提取液。
取樣品0.5 mL,加入50 mmol/L的磷酸緩沖液(pH7.8)0.5 mL、1 mmol/L的鹽酸羥胺1 mL搖勻,于25℃中保溫1 h,然后再加入17 mmol/L的對氨基苯磺酸1 mL和7 mmol/L的a-萘胺1 mL,混合,于25℃中保存20 min,取出以分光光度計測定波長在530 nm處的OD值。根據(jù)測得的OD530值,查亞硝酸根標準曲線圖,將OD530換成亞硝酸根,然后依照羥胺與O-.(超氧自由基)的反應式:NHOH+2O-.+H+→NO-+HO+HO從 [NO-
22222222] 對 [O-2.] 進行化學計量,即將 [NO2-] 乘以2,得到 [O-2.] 含量。
1.2.5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測定 SOD酶的提取方法參照參考文獻[8]?;钚詼y定采用鄰本三酚自氧化法。
2.1 種子萌發(fā)過程中MDA含量的變化
MDA的含量是反應質膜穩(wěn)定性的主要指標[4]。細胞膜的破壞是由細胞中產(chǎn)生的超氧物自由基(ROS)誘導膜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發(fā)生脂質過氧化作用造成的。脂質過氧化作用會產(chǎn)生MDA,MDA的含量可代表膜損傷程度的大小。MDA的含量越高,植物細胞膜遭受的透性傷害越大。由圖 1可知,隨著種子遇水吸脹,代謝產(chǎn)物MDA的含量在萌發(fā)初期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溶性蛋白增加,保護酶系統(tǒng)防御系統(tǒng)啟動,MDA的含量隨之減少。從種子吸脹開始到開始發(fā)芽,MDA一直處于下降趨勢,說明種子吸脹初期細胞膜有一個修復的過程,而在后期有上升趨勢,這可能與可溶性蛋白的大量消耗有關[9]。由圖可知,楨楠76的丙二醛含量在整個發(fā)芽過程中均比其余3種種子的含量低,丙二醛含量大小順序為:楨楠34 > 楨楠81 > 楨楠36 > 楨楠76。這也與4種種子的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的規(guī)律一致。
2.2 種子萌發(fā)過程中ROS含量的變化
按照1.2.4的方法制定亞硝酸根標準曲線,如圖2,相關系數(shù)R2= 0.999 6,線性關系良好。
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氧自由基的含量隨著種子吸水到種子開始發(fā)芽,均表現(xiàn)為降低的趨勢,如圖3。
植物細胞代謝過程中會產(chǎn)生活性氧(ROS),在正常生長和代謝情況下,細胞內ROS的產(chǎn)生和清除處于一種動態(tài)平衡。細胞內有清除ROS的非酶系統(tǒng)和酶系統(tǒng),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一個參與ROS的清除反應,在抗氧化酶類中處于重要地位[10]。ROS含量的大小與丙二醛的含量變化一致。
2.3 種子萌發(fā)過程中SOD活性的變化
從圖4看出,楨楠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SOD活性在種子發(fā)芽過程中呈上升趨勢,當發(fā)芽完全后出現(xiàn)下降,之后趨于平緩。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系列活性氧簇,而SOD不斷增加的活性可以把細胞中活性氧簇清除[11],維持細胞正常的代謝活動,而在后期活性的降低則可能是活性氧的含量有大幅度的下降。從圖中可以看出,SOD的活力表現(xiàn)為楨楠81最大,而楨楠34最小。
從以上3個指標可以看出,楨楠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確實有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以及一些活性氧和脂質過氧化產(chǎn)物含量的降低。
種子發(fā)芽過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離不開蛋白質和各種酶的參與。楨楠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抗氧化保護酶、MDA以及ROS含量的變化,進一步證明了種子萌發(fā)的系統(tǒng)性,種子萌發(fā)過程中,保護酶之間相互協(xié)同,使氧自由基的產(chǎn)生和清除達到平衡,同時降低了MDA含量,使植物細胞免受氧自由基的傷害,保證了種子的正常萌發(fā)。
種子在萌發(fā)期,種子中除成熟后積累的有害物質代謝會產(chǎn)生活性氧外,呼吸等正常代謝、種子吸脹過快、環(huán)境脅迫等都會導致大量的活性氧產(chǎn)生,生成更多的自由基等有害物質。在楨楠種子萌發(fā)過程中,SOD表現(xiàn)出逐漸升高的趨勢,說明在種子發(fā)芽過程中SOD有清除活性氧和阻止活性氧形成,保證種子的正常萌發(fā)的作用。
實驗表明,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ROS含量隨著種子吸水膨脹到發(fā)芽開始,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SOD的活性也是隨著種子開始發(fā)芽呈現(xiàn)上升趨勢。
植物器官衰老時,往往發(fā)生膜脂過氧化作用,MDA是其產(chǎn)物之一,它的存在會毒害細胞膜系統(tǒng)、蛋白質和DNA,最終導致細胞膜的降解和細胞功能的喪失。MDA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指示種子脂質過氧化程度的高低[12~13]。由以上結果可知,在楨楠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由于抗氧化酶系統(tǒng)的活化,SOD清除ROS的能力增強,因此ROS作用于細胞質膜的能力也減弱,故而其產(chǎn)物MDA的含量也降低。種子在未遇水吸脹萌發(fā)之前,處于自然老化過程,所以代謝產(chǎn)物MDA的含量在萌發(fā)初期較高,但隨著吸脹開始,可溶性蛋白增加,保護酶系統(tǒng)防御系統(tǒng)啟動,ROS產(chǎn)生速度變慢,MDA的含量隨之減少。
[1] 張煒,江波,蔣曄,等. 四川省楨楠天然群體種子表型多樣性的初步研究[J]. 四川林業(yè)科技,2009,30(6):75-78.
[2] 宋純鵬,王學路. 植物生理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 王志敏,牛義,湯青林,等. 多效唑對生姜試管苗生理特性的影響[J].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10):39-42.
[4] 馬書燕,李吉躍,彭祚登. 人工老化過程中柔枝松種子丙二醛(MDA)含量變化研究[J]. 種子,2011,30(7):1-3.
[5] 李鐵華,彭險峰,喻勛林,等. 楠木種子休眠與萌發(fā)特性的研究[J]. 中國種業(yè),2008,1:43-45.
[6] 王志敏,牛義,湯青林,等. 不同含水量大蔥種子貯藏中活力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 2011,33(10):12-16.
[7] 張志良,瞿偉菁. 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郝建軍,康宗利,于洋. 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9] 黃承玲,高貴龍,陳訓,等. 迷人杜鵑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的生理變化[J]. 種子,2010,29(5):94-96.
[10] Bubliy O A,Loeschcke V. Correlated responses to selection for stress resistance and longevityina laboratory population of Drosophila me lanogaster[J]. J Evolut Biol,2005(18):789-803.
[11] 馬文濤,樊衛(wèi)國,裴蕓. 枳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生理指標的變化[J]. 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0(2):133-135.
[12] 羅廣華,王愛國,邵從本,等. 高濃度氧對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傷害[J]. 植物生理學報,1987,13(2):161-167.
[13] 宋松泉,程紅焱,龍春林,等. 種子生物學研究指南[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61-62.
Changes of Contents of MDA, ROS and SOD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of Phoebe zhennan
SUN Yan-xia1,LUO Jian-xun2,LONG Han-li2,GU Yun-jie2,WU Xiao-yong2
(1. Faculty of Biotechnology Industry,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engdu 610081, China)
Deter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content of malonicaldehyde(MDA), oxygen free radicals(ROS)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activ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germination of Phoebe zhennan seed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SOD increased with germination, and stabled after germination, while the content of MDA and ROS decreased first and increased later. The determinations concluded that SO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degree of membrane lipid oxidation and promoted seed germination.
Phoebe zhennan; seed germination; MDA; ROS; SOD
S722.1
A
1001-3776(2013)03-0001-04
2012-11-20;
2013-01-11
林業(y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四川地震災區(qū)災后植被恢復及可持續(xù)發(fā)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201104109)
孫雁霞(1976-),女,山西大同人,博士,副教授,從事植物生理與生物技術研究;*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