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是現(xiàn)代社會的明顯特征,人們壽命越來越長。預計到2050年,世界上將有20億人的年齡達到60歲及以上[1]。在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中,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即“老老人”)尤其值得我們關注。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2000—2050年,老老人的數(shù)量將翻兩番,達到3.95億人[1]。中國的城鄉(xiāng)老年人口狀況調查顯示,2010年時中國有10%的人口達到65歲及以上,預計到2060年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30%,其中老老人將達到8.8%,即1.07億人[2]。為了迎接老齡人口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需要重新審視和發(fā)展針對老年人的服務和政策。
老齡化與失能之間呈現(xiàn)明確的因果關系,失能包括了視覺功能和聽覺功能的退化。老年人視覺損傷和聽覺損傷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并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和社會功能。從文獻評價的結果看,有很多文獻單獨地研究其中一個感覺功能損傷,而同時研究視覺和聽覺損傷的文獻是很少的[3-5]。因此對“視聽雙損”的描述、定義、后果的研究也很少。
雖然有人試圖給視聽雙損(Dual Sensory Loss,DSL)一個準確的定義,但大多數(shù)研究把感覺功能缺失看成一個連續(xù)發(fā)展的過程(連續(xù)體),即從沒有視覺或聽覺喪失到完全視覺或聽覺功能喪失之間,存在各種中間的發(fā)展狀態(tài)。對感官敏銳度的評估也存在各種測量方法。Brennan等[6]采用自報的測量方法(即詢問調查對象“你是否有聽覺/視覺上的問題?”),而Lin等[3]根據(jù)臨床測量結果來給研究的參加者進行分類,即研究對象同時有視覺損傷(視力敏銳度<20/40)和聽覺損傷(設定任何頻率的聽閾界值為 40 dBHL)。
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各研究者提出的視聽雙損的流行率也有較大差別。Caban等[4]調查了美國1 110位社區(qū)居民,發(fā)現(xiàn)69~79歲居民的視聽雙損流行率為7.3%,80歲及以上居民的流行率為16.6%。Chou等[5]在香港調查了2 003位老年居民,發(fā)現(xiàn)20.0%的參加者視覺損傷,17.5%的參加者聽覺損傷,6.5%的參加者視聽雙損。而Brennan等[6]提出的視聽雙損流行率為22.5%。如果不考慮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可以看到各類老年人群之間的視聽雙損流行率存在很大的差異。
有很多因素加劇了老年人的視聽雙損,如年齡因素、地理因素、老年保健服務的機構化以及老年人的性別。根據(jù)Resnikoff等[7]的報告,2002年時世界上共3 030.8萬50歲及以上老年人處于失明狀態(tài)。根據(jù)中國9省市的調查,45 747位50歲及以上的農村居民中,視覺損傷率為5.30%,失明者達1.93%[8];年齡較大、女性、文化程度較低居民的視覺損傷率更高,而且各省之間存在差異。聽覺損傷流行率也與年齡有關。1998年在上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 044位65~74歲調查對象中,有486位自報“聽力差”,1 050位75歲及以上的調查對象中,有415位自報“聽力差”[9]。Gopinath等[10]對2 956位50歲及以上澳大利亞成人進行了聽覺測定評估,發(fā)現(xiàn)33.0%的調查對象存在聽覺損傷,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男性聽覺損傷流行率高于女性,而且60歲以后,每增加10歲,發(fā)生聽覺損失的風險增加3倍。
視覺損傷與性別的關系可能與女性更長壽有關。老年女性的視覺損傷流行率高于老年男性。當然,也可能存在性別間病因學上的差別。比如,年齡別的黃斑退化率女性高于男性[11],而聽覺損傷流行率男性高于女性[10]。另外,男性更多地暴露于職業(yè)性的、娛樂性的、軍事方面的噪聲,也是男性聽覺損傷流行率高于女性的影響因素。
老年照護機構化也是影響感覺損傷的一個原因。中國還沒有這方面的研究,而澳大利亞的VanNewkirk等[11]對老年照護機構的老人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老年照護機構的居民中視覺損傷的流行率較高,研究者認為很多視覺損傷調查的結果是低估的,因為這些調查往往排除了在老年照護機構居住的老年人。老年照護機構居民的聽覺損傷流行率也高于一般社區(qū)老年人群。Cohen-Mansfield等[12]對美國175位居住在老年院的居民進行了調查,62.7%的老年人存在聽覺損傷。因此,隨著人們的壽命延長,更多的老年人需要生活上的幫助,視覺和聽覺損傷的情況也在增加。
很多眼和耳的病理學變化與老齡化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眼和耳會發(fā)生很多退行性解剖學和生理學變化。老年人群常見與年齡有關的黃斑退化,會造成老年人慢性發(fā)展的視覺障礙。這種障礙是不可逆的、后天性的,通常影響中心視力,并常造成對他人面部識別的困難、閱讀文字困難、持續(xù)駕車困難。老年人常見的其他障礙包括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病、青光眼、神經眼科疾病[13]。在北京開展的眼健康研究結果表明,年齡有關的黃斑退化和糖尿病視網膜病只是造成中國老年人視覺損傷的微弱因素[14],這項研究對4 439位參加者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40~49歲參加者視覺損傷的最主要原因是退行性近視,其次為青光眼、其他眼神經疾病和白內障;60~69歲視覺損傷的最主要原因是白內障,其次為青光眼和退行性近視;70歲及以上視覺損傷的最主要原因是白內障和退行性近視。
各種視覺問題所帶來的損傷程度是不同的,有些眼科疾病是“可恢復的”,如經過手術或其他治療措施可以解決白內障問題。中央和周邊視覺損傷會造成很多問題,如對各種亮度的不耐受、對高亮度的依賴性、對比度敏感性降低、不能看見大型低對比度物體的細節(jié)、難以用視力判斷物體距離、難以分辨細微特征、難以適應黑暗環(huán)境、難以區(qū)分不同顏色[15]。此外,視覺損傷還會限制老年人的戶外活動,如參加娛樂活動,或從事日常的生活活動(如購物),并造成使用交通工具的困難[16]。中國的一項研究分析了1987年和2006年中國殘疾和失能調查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1987年發(fā)生視覺損傷的平均年齡是61.6歲,2006年為64.5歲,即視覺損傷發(fā)生年齡推后了2.9年[17]。
很多成年人會存在耳的各種疾病。與年齡相關的聽覺損傷(老年型耳聾)是很常見的,通常會同時造成進行性聽力靈敏性損失和中樞聽覺處理的困難[18]。所以老年人經常難以分別高頻率的聲音,如p,t,k,f,th,sh,s(坡、特、科、佛、子、市、四),從而影響他們準確地接受和理解交談的內容[19]。還有一些其他耳病比如耵聹(耳蠶)嵌塞、中耳疾病(僵硬、關節(jié)炎、萎縮、骨化、耳硬化癥)等也較常見。另外,聽覺損傷還與過度暴露于高強度噪聲有關[18]。老年人中樞聽覺處理系統(tǒng)的變化,或高層的聽覺通路的變化,也會影響他們的聽覺處理過程、語言理解能力和分辨能力[20]。
有很多研究涉及眼和耳的病理學改變所帶來的生理學損傷及與從事需要視覺和聽覺來完成任務的績效下降問題。與年齡有關的、后天性的視覺和聽覺損傷,通常是一個緩慢的和進行性的問題,會影響到人們每天的日常生活和活動,并影響人們的工作效果和人們的生活質量。
溝通困難,這是視聽雙損的老年人面臨的最大問題[21-22]。溝通是維持社交互動的一個最基本的技能,并繼而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和幸福。與視覺損傷有關的溝通困難包括基本的視覺感知功能下降,這種視覺功能下降會影響到對交談中語言的理解[21]。我們知道,社交中的溝通是通過“聽其言和觀其行”來實現(xiàn)的。對視覺損失的人來說,他們會難以捕捉對方表達意思的各種線索,如看不清對方的口型;也難以抓住那些非語言的線索,如對方的細節(jié)、距離、色彩、細微的面部表情變化。對于那些嚴重視覺損傷的人來說(視力極低或完全失明),他們看不見對方的臉,也看不到對方的口型,以及對方的任何線索,如手勢、面部表情、身體姿勢。他們往往主要依賴語言方式來理解對方的談話內容。但是,如果是一個視聽雙損的老年人,他們的視覺功能和聽覺功能同時受損,不具有用聽覺來代償視覺的功能。進一步講,很多聽覺損失或視聽雙損的老年人,沒有或不能使用助聽器改善他們的聽覺[19]。因此,視聽雙損的老年人的溝通困難是非常大的。
除了視聽雙損對老年人的溝通造成很大困難外,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嚴重影響,往往會造成他們的抑郁問題[23];他們的健康狀況往往較差[24],患病率較高[25],而且死亡率也較高[26]。
視聽雙損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領域,需要采用多學科的思路來評估和管理。針對視聽雙損的多學科團隊不僅包括視力和聽力方面的專家(如眼科專家、驗光師、耳鼻喉科專家、聽力專家),還經常包括語言病理專家和輔助性健康服務工作者。使用視力和聽力輔助器械和裝置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而且在視覺和聽覺研究文獻中有大量的報道。不過,輔助器械和裝置目前還僅用于聽覺康復計劃(即助聽器的使用)。由于視聽雙損不但影響老年人的溝通,還會對他們的心理社會行為產生影響[27],因此應該在視聽雙損的管理中增加其他內容,比如聽力訓練、溝通策略培訓、針對日常溝通伙伴的培訓、提供信息的咨詢活動、心理社會支持等[28]。致力于視聽雙損研究的聽力專家和(或)語言病理專家,是提供管理服務的理想人選。對視聽雙損老年人的多樣化和跨學科合作,將明顯地促進老年人的幸福,提高其生活質量。
視聽雙損給老年人帶來很大的影響,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視聽雙損的老年人數(shù)和流行率也會增加。臨床需要對視聽雙損開展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并對此投入更多的資源以完善對視聽雙損老年人的識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