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慕斌 彭應濤
(湖北省應城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應城 432400)
黃煌教授系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名中醫(yī)、著名經方醫(yī)學家,長期從事經方醫(yī)學的研究及臨床實踐,學驗俱豐,造詣精深。筆者有幸聆聽黃教授學術報告數次,并閱讀其《經方的魅力》等書籍,深受啟發(fā),將其經驗方用于中醫(yī)急癥臨床,收到滿意療效,特介紹如下。
鄭某,女性,52歲,農民。2012年11月16日初診?;颊哂诎朐虑埃忻昂蟪霈F不規(guī)則發(fā)熱,體溫高達39.8℃,伴惡寒,汗出,周身酸痛。在社區(qū)診所予抗病毒、抗感染治療(具體藥物不詳)7 d,仍高熱不退,于11月10日轉上級醫(yī)院,骨髓細胞學正常、ENA全套陰性、結核抗體陰性、細菌及痰培養(yǎng)無優(yōu)勢細菌生長,僅胸片示雙下支氣管炎、雙側胸腔少量積液。經頭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抗炎6 d,仍呈不規(guī)則高熱,診斷為肺部感染;結締組織病可能;其他待排。建議轉上級醫(yī)院進一步治療。因經濟原因,患者出院后來我處要求中藥診治。詢知病已半月,仍發(fā)熱、惡寒,時作時止,汗出,伴周身不適,口干,尿黃,咳嗽,咯痰不爽。察舌紅、苔薄白少津,脈浮數。慮為外感之邪,由表入里,里熱內盛,予退熱湯:柴胡20 g,黃芩15 g,連翹50 g,生甘草10 g。3劑,水煎取汁800 mL,每日分4次內服完。服藥1劑,當晚汗出熱退。3劑服后,發(fā)熱止,余癥均退,但汗出較多,遂宗上方加太子參。處方:柴胡10 g,黃芩12 g,連翹15 g,甘草 6 g,太子參15 g。服藥 3劑,再未發(fā)熱,出汗亦大為減少。停藥觀察數日,病情無反復,復查胸片雙側胸腔積液消失。2013年1月16日隨訪,病愈后一切正常。
按:退熱方是黃教授的經驗方,由小柴胡湯去人參、半夏、生姜、大棗,加連翹組成,主治感冒發(fā)高熱,汗出熱不退或無汗身熱者[1]。小柴胡湯為“少陽樞機之劑,和解表里之總方”,該方雖不發(fā)汗,但患者服藥后出汗較多,且汗出熱退,脈靜身涼。正如張仲景所言“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章某,男性,72歲。2011年9月26日初診?;颊哂小疤悄虿 辈∈窋的?,近6個月來,反復咳嗽、喘氣,且雙下肢重度浮腫,呈凹陷性,下午尤重,抬高下肢則浮腫減輕,步履困難。曾在某醫(yī)院住院1個月,診斷為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后血糖正常,病情穩(wěn)定,但雙下肢浮腫不見改善,排除心、肝、腎、內分泌及低蛋白血癥等因素,遂來本院就診?;颊叱溯喴瓮七M診室,面色萎黃,神情暗淡,語言低沉,舌質色暗,邊有瘀紫,脈細澀。參合脈證,慮為羈病日久,陰虛內熱,耗津灼液,血行瘀滯,水液內停,予四味健步湯加味:赤芍30 g,石斛 30 g,懷牛膝 30 g,丹參 20 g。5 劑,水煎取汁300 mL,分2次內服。服藥5劑,尿量增多,下肢浮腫稍減。再宗上方5劑,下肢浮腫減輕過半,精神轉佳,尚感乏力,納差、惡心。宗上方加厚樸8 g,生姜5 g,再服5劑,下肢浮腫消失,舌質紫暗改善,僅下午足踝部略腫。遂宗上方加太子參、黃芪、白術等調理善后。
按:此案相當于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系久病致瘀之結果,其基本病機為氣陰兩虛,瘀血阻絡[2]?;颊呔貌◇w虛,陰虛津虧,又兼血瘀,可謂“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四味健步湯養(yǎng)陰活血利水,藥中病機,僅服15劑,下肢浮腫很快消失。本著“治病必求于本”之旨,浮腫癥狀緩解后,又加參、芪、術益氣養(yǎng)陰,以資鞏固。
丁某,女性,42歲。2011年3月9日就診?;颊咄唇涍M行性加劇5年,每次月經期前1 d開始疼痛,下腹冷痛連及腰骶,放射至大腿內側,輾轉反側,呻吟不止,經血晦暗、夾塊,伴惡心、嘔吐,肛門墜脹,苔白,脈沉,服芬必得膠囊方可緩解疼痛。月經干凈后疼痛遂止,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婦科已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建議手術根治,患者因恐懼手術而來我科試治。先后予以溫經湯、當歸芍藥散內服數月,痛經癥狀不見緩解。筆者思及黃煌教授的桂茯加大黃牛膝方,遂用該方合青囊丸試治。處方:桂枝15 g,茯苓2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桃仁 15 g,懷牛膝 15 g,制大黃 10 g,香附 12 g,臺烏藥12 g。7劑,水煎取汁600 mL,分3次內服,并輔以丹紅散(院內制劑)外敷下腹部,每日1次。用藥后未出現不適反應,宗上方再服7劑。3月21日月經至,下腹疼痛稍減,僅第2日服用芬必得1粒,患者信心倍增。宗上方續(xù)服1月,4月18日月經至,下腹疼痛大減,再未服用止痛藥。連續(xù)服用上方3月,經期下腹疼痛輕微,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及工作,也不用服止痛藥物。2013年1月12日隨訪,病情穩(wěn)定。
按:患者痛經數年,已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從辨病角度為瘀血為患。根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機理,活血化瘀應屬常規(guī)治法,但溫經湯溫經散寒,養(yǎng)血祛瘀,用于沖任虛寒,瘀血內阻之痛經。當歸芍藥散養(yǎng)血調經,利水止痛,也為痛經常用方,兩方均有化瘀止痛之功,但作用遠不及桂茯加大黃牛膝方。該方系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牛膝組成,桂枝茯苓丸是《金匱要略》經典活血化瘀方劑,古代作蜜丸或湯劑服用能緩消癥塊?,F代用本方加減治療子宮肌瘤、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有瘀血征象者,亦獲療效[3]。全方以理氣活血,化瘀止痛之法,使氣血通暢,同時配方中桂枝助陽解表,溫通經脈,具有較好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茯苓利水滲濕而益心脾之氣,可助行瘀血,兼有鎮(zhèn)靜作用[4]。桂枝茯苓丸加大黃,雖無蟲破瘀,但寓下瘀血湯方義,配牛膝更能引血下行。原方加此二味,能加強桂枝茯苓丸化瘀止痛之力。沉疴之疾,投以重劑,堅持服用而獲捷效。
筆者體驗,黃煌教授的經驗方只要方證對應,均獲良效。其經驗方系據經方化裁,在長達40年的臨床實踐中反復揣摩,才形成自己獨特的驗方。退熱湯經小柴胡湯化裁而來,鄭某持續(xù)發(fā)熱半月,僅服藥1劑即汗出熱退,不能不令人稱奇,此方類似驗案不勝枚舉。四味健步湯藥僅4味(赤芍、石斛、懷牛膝、丹參),看似平淡無奇,章某糖尿病合并雙下肢重度浮腫久治不效,服藥15劑即浮腫消失;桂茯加大黃牛膝方雖未能治愈丁某子宮內膜異位癥,但使其痛經大為緩解,且避免外科手術之苦。
上述3則醫(yī)案有一個共同特點,均是先用西藥治療不效才看中醫(yī)。這種就醫(yī)的思維模式具有一定普遍性,同時也反映出當前中醫(yī)界面臨的境況。筆者在“讀經典、做臨床”的過程中,應學好經方、用好經方,切實提高臨床效果,用療效說話。正如國醫(yī)大師朱良春教授指出 “臨床療效是迄今為止一切醫(yī)學的核心問題”[5],吾輩應以提高療效為目標而加倍努力。
[1]黃煌.經方的魅力[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77.
[2]唐漢平,李寶華.自擬益氣通絡方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 30 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4):654.
[3]黃煌.黃煌經方使用手冊[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45.
[4]常改芝.桂枝茯苓膠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及對血清CA125 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5):831.
[5]朱良春.中國百年百名中醫(yī)臨床家叢書·朱良春[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