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氧化催化器對柴油機NO2排放影響的仿真研究

2013-01-25 03:55:30賈傳德李加強王增養(yǎng)
車用發(fā)動機 2013年4期
關(guān)鍵詞:空速尾氣入口

賈傳德,何 超,李加強,2 ,馬 榮,王增養(yǎng)

(1.西南林業(yè)大學機械與交通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2.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北京 100081)

隨著排放法規(guī)日趨嚴格,發(fā)動機的尾氣凈化廣泛采用了后處理技術(shù),柴油機常見的后處理裝置有氧化催化器(DOC)、微粒捕集器(DPF)、選擇性催化還原裝置(SCR)等,其中 DOC可以降低 PM 25%~40%,并有效降低排氣中的HC和CO,成本相對較低,因而被廣泛使用[1-3];但 DOC也將尾氣中的NO氧化生成NO2,造成NO2排放升高。NO2的毒性遠大于NO,會引起心肺和呼吸道疾病,形成酸雨、光化學煙霧,破壞臭氧層。Carslaw和Grice等人通過研究近十年歐盟國家城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雖然空氣中NOx明顯減低,但NO2幾乎沒有變化,預(yù)測結(jié)果顯示NO2濃度還會繼續(xù)上升,分析認為這與汽車上帶有氧化性的后處理器(如DOC、催化型微粒捕集器等)有關(guān)[4-5]。

國外學者對DOC作了大量研究,得到了空速、溫度、催化劑、排氣成分等因素對NO氧化的熱力學和動力學機理[6-8],為本次仿真項目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jù)。我國已有人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DOC導(dǎo)致NO2排放增加,但沒有對NO2升高原因作深入探索[9-10]。本研究采用發(fā)動機臺架試驗與Fire仿真平臺相結(jié)合的方法,建立了柴油機氧化催化器的NO2排放仿真預(yù)測模型,研究DOC對柴油機NO2排放的影響。

1 試驗發(fā)動機和DOC

試驗選用CA6DF3—20E3直列6缸高壓共軌柴油機,其主要參數(shù)見表1。燃料選用的是含S量19×10-6、十六烷值為52、滿足國Ⅳ標準的柴油。選用堇青石蜂窩狀DOC,其主要參數(shù)見表2。

表1 試驗柴油機主要參數(shù)

表2 試驗DOC主要參數(shù)

2 模型建立和模型驗證

本研究利用Fire軟件平臺,建立了柴油機氧化催化器的三維模型,模型的尺寸與試驗用的DOC尺寸相同。建立的仿真模型和模型的網(wǎng)格劃分見圖1。

模型由DOC上游排氣管,DOC,DOC下游排氣管三部分組成,發(fā)動機尾氣由尾氣入口進入,經(jīng)DOC凈化后經(jīng)尾氣出口流出。模型的初始條件設(shè)置包括DOC入口處尾氣的質(zhì)量流量、溫度、壓力、各氣體組分的質(zhì)量分數(shù)等,初始值由試驗柴油機在不同轉(zhuǎn)速和負荷下的實際排氣狀況決定。DOC主要參數(shù)設(shè)置包括載體壁厚、孔隙率、涂層厚度、催化劑密度。

模型通過DOC的壓降進行驗證,分別驗證了1 200r/min下10%負荷和1 600r/min下20%負荷、30%負荷、40%負荷、50%負荷5個工況點。工況點的試驗結(jié)果和仿真結(jié)果見表3。從表3看出,仿真結(jié)果與試驗結(jié)果的變化規(guī)律一致,最大誤差為8.19%,證明所建立的DOC模型是有效的。

表3 仿真壓降與試驗壓降的對比

3 仿真結(jié)果分析

DOC的催化劑對O原子的吸附作用大于對NO的吸附作用,所以NO不會分解為O2和N2,而是被氧化生成 NO2,即[11]

由于尾氣中NOx主要由NO和NO2組成,其他成分含量可忽略不計,因此可認為尾氣中NO2與NOx的濃度之比是

式中:V表示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

DOC采用的是氧化催化機理,主要的反應(yīng)物CO,HC,NO被氧化生成CO2,H2O和NO2。反應(yīng)物轉(zhuǎn)化率決定了DOC的凈化效果,凈化效果又受多個因素的影響。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空速、DOC入口處的排氣溫度、DOC入口處NO與NOx濃度比(RNO)、CO濃度和HC濃度對柴油機NO2排放的影響。

3.1 空速對NO2生成的影響

在研究空速對NO氧化生成NO2的影響時,保持DOC入口的排氣中各組分濃度不變,改變空速,DOC出口端RNO2隨空速的變化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隨空速增加,出口端RNO2減小,即隨空速增大,NO氧化生成NO2的量變少。這是因為NO氧化生成NO2的反應(yīng)需要在DOC的催化劑上進行,空速增加,NO在催化劑上滯留的時間變短,單位質(zhì)量催化劑要與更多的NO發(fā)生反應(yīng),部分NO未來得及轉(zhuǎn)化為NO2就經(jīng)DOC排出。

當空速為15 000h-1時,RNO2為92%,空速為185 000h-1時降為64%,DOC后NO2的濃度降低了30%。因此對于需要消耗NO2的后處理技術(shù)(如SCR技術(shù)、DPF被動再生技術(shù)),常通過增加DOC催化劑的含量或增加DOC長度來間接降低空速,以獲得較多的NO2。

3.2 入口溫度對NO2生成的影響

NO的氧化反應(yīng)是一個放熱反應(yīng),受溫度的影響比較明顯,Olsson在研究Pt催化NO的氧化反應(yīng)時發(fā)現(xiàn),當溫度低于350℃時反應(yīng)平衡受反應(yīng)動力學控制,高于350℃時受熱力學控制[12]。

為了研究入口溫度對NO2生成的影響,保持DOC入口的O2體積分數(shù)為7.25%,NO體積分數(shù)為760×10-6,NO2為40×10-6不變,改變DOC入口排氣溫度,得到NO2的生成與DOC入口排氣溫度的關(guān)系(見圖3)。由圖3可見,隨排氣溫度升高,DOC末端的NO2濃度先增加后降低,在600K(327℃)附近達到最高點,RNO2也達到最高點。Spurk等人在O2體積分數(shù)為6%,NO體積分數(shù)為270×10-6的條件下,得到了相似的變化曲線,曲線最高點對應(yīng)的溫度為570K。

圖3表明,低溫階段(<327℃),隨DOC入口排氣溫度升高RNO2增加,說明溫度增加有利于NO氧化生成NO2反應(yīng)的進行,NO轉(zhuǎn)化率增加。在高溫階段(>327℃),高溫使逆向分解反應(yīng)加強[13],反應(yīng)生成的NO2分解為NO,NOx中NO2的比例降低。溫度在300K附近時,由于溫度達不到催化劑的起燃溫度,NO幾乎不發(fā)生反應(yīng),DOC前后的NO2濃度沒有明顯變化,DOC后的NO2濃度較低。

3.3 DOC入口RNO對NO2生成的影響

保持DOC入口的排氣溫度為600K,O2體積分數(shù)為7.25%,NO2體積分數(shù)為35×10-6不變,改變DOC入口處NO的濃度值,得到RNO分別為76%,88%,94%,97%,98%,98.5%。仿真計算結(jié)果見圖4。隨DOC入口端RNO增加,出口端RNO2也增加,說明入口端RNO增大有利于NO轉(zhuǎn)化為NO2。

Despres等人提出了NO2抑制NO氧化的Pt催化劑失活機理[14]:

反應(yīng)(1)表示O2吸附在Pt上形成兩個吸附態(tài)O原子,逆反應(yīng)是脫附反應(yīng);反應(yīng)(2)表示氣態(tài)NO與吸附態(tài)O原子反應(yīng)生成NO2,并釋放活性位;反應(yīng)(3)表示NO2在Pt的活性位分解;反應(yīng)(4)是Pt的失活反應(yīng)。Despres認為,反應(yīng)開始時O2吸附在貴金屬Pt上,先形成吸附O原子,貴金屬上吸附的O原子濃度超過一定限值時,反應(yīng)(4)就會發(fā)生,貴金屬被氧化而失活(高溫下可恢復(fù)),進而抑制NO的催化氧化。

根據(jù)Despres的失活機理,當DOC入口的NO所占比例較低時,消耗的吸附態(tài)O原子減少,吸附態(tài)O原子達到一定值時,NO2在催化劑上發(fā)生分解,并把催化劑氧化為氧化物,造成部分催化劑失活,NO2的抑制作用明顯,NO的轉(zhuǎn)化率低,DOC末端的RNO2小。當RNO增大,吸附的大量O原子與氣態(tài)NO反應(yīng),消耗了O原子從而降低了催化劑的氧化失活,NO轉(zhuǎn)化率升高,排氣中RNO2增加。從圖中也可以看出,當RNO>95%時,NO2的抑制作用明顯減弱,DOC后的RNO2迅速增加。

3.4 CO濃度對NO2生成的影響

CO和NO的氧化反應(yīng)都需要O2作為反應(yīng)物,所以氧濃度不同時,CO濃度對NO2生成的影響規(guī)律也會有變化。因此分別研究了DOC入口處O2體積分數(shù)為2%,5%,7.25%時,CO濃度與NO2生成的關(guān)系。DOC入口的排氣溫度為422K,NO體積分數(shù)300×10-6,NO2體積分數(shù)50×10-6,改變CO濃度,計算結(jié)果見圖5。

從總的趨勢看,隨著CO濃度升高,DOC末端RNO2呈升高趨勢,且O2的體積分數(shù)越高,RNO2升高得越快(近似直線的斜率越大)。這是因為CO氧化放熱,使尾氣溫度上升,促進NO轉(zhuǎn)化為NO2。O2體積分數(shù)不變時,CO濃度增大,參加反應(yīng)的CO增多,氣體溫度上升越明顯,NO的轉(zhuǎn)化率越高,RNO2越大。CO濃度相同時,O2質(zhì)量分數(shù)越大,CO的氧化反應(yīng)越充分,產(chǎn)生的溫度上升效應(yīng)越明顯,另一方面,O2體積分數(shù)增加,也是使NO轉(zhuǎn)化率提高的原因[15]。

當O2體積分數(shù)為2%時,CO只有少部分被氧化,由溫度產(chǎn)生的NO轉(zhuǎn)化效應(yīng)較小,DOC后的RNO2只有略微升高。

3.5 HC濃度對NO2生成的影響

保持DOC入口排氣溫度為500K,NO體積分數(shù)300×10-6,NO2體積分數(shù)50×10-6不變,研究了排氣中不同O2體積分數(shù)時HC濃度對NO2生成的影響,仿真計算結(jié)果見圖6。O2體積分數(shù)為7.25%和5%時,DOC末端RNO2隨HC濃度的增加而增大,這是因為隨HC濃度增加,被氧化的HC的量增多,使DOC內(nèi)排氣溫度升高,有利于NO轉(zhuǎn)化為NO2。與O2體積分數(shù)為5%時相比,O2體積分數(shù)為7.25%時RNO2較大。HC濃度相同時,O2體積分數(shù)為7.25%時,HC氧化更充分,反應(yīng)放出的熱量多,溫度升高多,NO轉(zhuǎn)化率提高,DOC末端NO2濃度和RNO2都增大。

O2體積分數(shù)為2%時,在HC體積分數(shù)低于400×10-6時曲線是上升的,高于500×10-6時曲線是下降的。這是由于HC濃度升高到一定值,O2不足,參加反應(yīng)的HC數(shù)目降低,氣體溫度下降,NO轉(zhuǎn)化率降低。Burch認為,在HC濃度較高、O2較少時,催化劑表面被HC占據(jù),O原子附著量少,不利于NO的氧化反應(yīng)進行[16]。

4 結(jié)論

a)空速增加,DOC后NO2濃度和RNO2降低;DOC入口的排氣溫度增加,DOC后NO2排放先升高后降低,當排氣溫度在600K附近時,NO2排放達到最大值,排氣溫度在300K左右時,NO2排放較低;

b)隨著DOC入口的RNO增加,DOC后的NO2濃度和RNO2增加,當RNO>90%時,DOC后的NO2濃度和RNO2顯著增加;

c)排氣中的氧氣質(zhì)量分數(shù)為7.25%和5%時,增加DOC入口CO濃度和HC濃度,DOC后RNO2增加;CO濃度或HC濃度不變的情況下,O2質(zhì)量分數(shù)為7.25%時,DOC后的RNO2大于O2質(zhì)量分數(shù)為5%時的值;當排氣中的氧氣質(zhì)量分數(shù)為2%時,增加CO濃度,RNO2曲線增加平緩;HC濃度增加,RNO2增加,但當HC濃度增加到一定值時,DOC后排放的RNO2略有下降。

[1] 李 鵬,譚丕強,樓狄明,等.滿足國Ⅴ排放的重型柴油機排氣后處理技術(shù)[J].車用發(fā)動機,2010(4):1-5.

[2] 鄒振宇,解茂昭,畢明昕.利用柴油機尾氣后處理技術(shù)實現(xiàn)歐Ⅳ排放標準的試驗研究[J].車用發(fā)動機,2011(6):59-61.

[3] 葛蘊珊,趙 偉,王軍方,等.DOC對柴油機排放特性影響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2,32(5):460-464.

[4] Carslaw D C,Beevers S D,Bell M C.Risks of exceeding the hourly EU limit value for nitrogen dioxide resulting from increased road transport emissions of primary nitrogen dioxide[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7,41:2073-2082.

[5] Grice S,Stedman J,Kent A,et al.Recent trends and projections of primary NO2emissions in Europe[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9,43:2154-2167.

[6] Spruk P C,F(xiàn)rantz S,Schütze F-W,et al.NO2Formation on the DOC/DPF System-a System Thought[C]//Umicore,6th International Exhaust Gas and Particulate Emissions Forum.Ludwigburg:AVL,2010.

[7] Katare S R,Patterson J E,Laing P M.Aged DOC is a Net Consumer of NO2:Analyses of Vehicle,Enginedynamometer and Reactor Data[C].SAE Technical Paper Series 2007-01-3984.

[8] Mulla S S,Chen N,Delgass W N,et al.NO2Inhibits the Catalytic Reaction of NO and O2over Pt[J].Catal.Lett.,2005,100(3/4):267-270.

[9] 孫 崎.滿足車用國Ⅳ排放標準的EGR與DOC技術(shù)的應(yīng)用研究[J].內(nèi)燃機工程,2012,33(2):6-10.

[10] 王海軍,何 超,賈德文,等.柴油機尾氣中二氧化氮的測量方法及其排放特性研究[J].小型內(nèi)燃機與摩托車,2011,40(4):88-91.

[11] Twigg M.Roles of Catalytic Oxidation in Control of Vehicle Exhaust Emissions[J].Catal Today,2006,117(4):407-418.

[12] Olsso L,Westerberg B,Persson H,et al.Kinetic Study of Oxy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NO Oxidation over Pt/Al2O3Catalysts[J].Phys.Chem.,1999,103(47):10433-10439.

[13] Despres J,Elsener M,Koebel M,et al.Catalytic Oxidation of Nitrogen Monoxide over Pt/SiO2[J].Appl.Catal.B:Environ.,2004,50(2):73-82.

[14] 蘇慶運,高常明,李艷賓,等.Pt催化NO氧化反應(yīng)詳細機理數(shù)值模擬[G]//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北京: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2012.

[15] Burch R,F(xiàn)ornasiero P,Watling T C.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Reduction of NO by n-Octane over Pt/Al2O3Under Lean-Burn Conditions[J].Catal,1998,176:204-214.

猜你喜歡
空速尾氣入口
波音737NG 空速管加溫故障分析
基于新一代稱重設(shè)備的入口治超勸返系統(tǒng)分析
孔道可調(diào)控的鋰離子電池無定形碳負極材料
秘密入口
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探究
作品三
第九道 靈化閣入口保衛(wèi)戰(zhàn)
737NG空速管加溫故障分析和預(yù)防措施研究
一種超重力場中高空速選擇性催化裝置與方法
山西化工(2016年6期)2016-04-09 07:17:41
多層介質(zhì)阻擋放電處理柴油機尾氣顆粒物
南郑县| 平顺县| 凤翔县| 隆子县| 大竹县| 体育| 莱西市| 耒阳市| 辉南县| 福海县| 南靖县| 蓝田县| 徐汇区| 临高县| 耿马| 晋城| 三门县| 汉川市| 郴州市| 永川市| 霍邱县| 高邮市| 无为县| 原阳县| 枞阳县| 嘉定区| 康乐县| 汤阴县| 江华| 揭西县| 监利县| 景东| 武功县| 兰坪| 虹口区| 茶陵县| 温泉县| 双桥区| 宁陵县| 宁津县| 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