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海峰,朱立軍,李昊幫,易康樂,張佰忠,劉 燦
(湖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31)
牛肉價格一直持續(xù)上漲,市場非常好。湖南肉牛養(yǎng)殖,農村散養(yǎng)占90%左右,因湘西黃牛生產性能差,人工授精普及困難,飼草缺乏等原因,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何在目前條件下,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提高肉牛養(yǎng)殖經濟效益,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從肉牛的生產周期、生產計劃、育肥飼料配方以及提高育肥效益策略等方面進行了介紹,為提高湖南農村肉牛養(yǎng)殖經濟效益提供借鑒。
成年母牛生產周期是指本次產犢到下次產犢這一時間間隔,時間上與產犢間隔一致。對肉牛而言,按產生經濟效益的方式,可分為銷售犢牛,公犢牛育肥后銷售、母犢牛自繁自養(yǎng)等方式。
產下的犢牛如果銷售,最佳狀態(tài)的生產周期為18個月左右。即按產犢后2個月配種,配種、妊娠、產犢按10個月計算,到下一次產犢之間的時間間隔是12個月左右。目前犢牛銷售,一般是6月齡左右,所以如果飼養(yǎng)母牛,產犢銷售,產生經濟效益的周期最短也是18個月。如果產后不發(fā)情,則生產周期更長。
產下的母犢牛如果自繁自養(yǎng),則產生經濟效益的周期為46個月左右(母牛產犢間隔12個月,母犢牛飼養(yǎng)18個月性成熟并配種,經10個月妊娠產犢,犢牛飼養(yǎng)6個月銷售)。
產下的公犢牛如果自己飼養(yǎng)與育肥,則產生經濟效益的周期一般是36個月。即母牛產犢間隔12個月,公犢牛飼養(yǎng)至24個月左右出欄。
牛是單胎哺乳動物,受孕率一般為80%左右,一頭母牛每年只能產一頭犢牛。與多胎的豬相比,牛繁殖數量少,生產周期長。從以上可以看出,如果是自己飼養(yǎng)母牛,無論采取什么方式,產生經濟效益的周期,最短也是18個月。
農村規(guī)模養(yǎng)牛生產中,一般情況下,母牛產后第一次發(fā)情在產后30~72d。由于營養(yǎng)不良,加之犢牛哺乳及飼養(yǎng)管理不當等原因,53.7%的母牛在犢牛斷奶后才開始發(fā)情配種,群體平均繁殖率僅為61.3%,大大延長了產犢間隔,造成母牛資源的浪費[1]。
此外,如果是育肥牛源采取購買來解決,則生產周期最短可以是3個月,比自繁自養(yǎng)方式,周期短,見效快,這可能也就是目前不愿養(yǎng)母牛,造成牛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2.1.1 犢牛 從初生到斷乳前的小牛,稱為犢牛。牛的哺乳期一般都是6個月左右,一般將6月齡作為分界線,對6月齡以前的牛稱為犢牛。這個概念在奶牛與肉牛中是統(tǒng)一的。
2.1.2 育成牛與青年牛 一種解釋為,青年牛即育成牛,是指斷奶后到性成熟配種前的牛,在年齡上一般為6~18月齡階段。另一種解釋,育成牛指從7月齡到配種前的母牛統(tǒng)稱育成牛,青年牛則為14~16月齡、配種妊娠后到產犢前的母牛。前一種解釋可適用于奶牛與肉牛,更通俗易懂。
2.1.3 架子牛 指準備要育肥的牛,不僅指處于生長發(fā)育的牛,還包括已經成年的牛。因此架子牛是不作種用,針對育肥而言的牛。
2.1.4 成年母牛 成年母牛是指第一次產犢后的母牛。完成第一胎妊娠、產犢后的母牛稱為“經產母牛”。因此,成母牛與經產母牛的概念相似。
指飼養(yǎng)者出欄商品牛的生產計劃,即養(yǎng)牛者準備將牛養(yǎng)至什么階段使其進入交易市場或屠宰。生產計劃的制定必須依據自身的條件,如所處地域、生產環(huán)境、飼草料供應、產品銷售渠道等選定。肉牛生產計劃有下列4 種:
2.2.1 純種母牛的飼養(yǎng)繁育 指飼養(yǎng)母牛以繁育犢牛出售為目的。本地母牛,如果采用與國外肉牛品種雜交生產犢牛,就可使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2.2.2 生長牛的飼養(yǎng) 指幼牛在1歲或1歲以下,身體較瘦,飼養(yǎng)者利用牧地或低廉粗料飼養(yǎng),以后再對牛進行育肥。
2.2.3 架子牛的生產 生長時期不加肥育,或營養(yǎng)中等僅能滿足牛生長而不肥的肉用牛。架子牛的生產就是為了供以后肥育。
2.2.4 育肥牛的生產 指從市場上收購架子牛,給予高營養(yǎng)水平進行階段性育肥后出售。主要包括:短期快速育肥,主要是針對2歲以上成年牛,利用牛的補償生長特性和年齡越大貯脂能力越強的特性,進行3~6個月的短期育肥;育成牛育肥,即購進周歲以上不滿2周歲牛,經12~15個月或8~10個月育肥,牛年齡不超過24~30月齡時出售。
目前肉牛養(yǎng)殖經濟效益最好的方式是育肥,連續(xù)補料3個月,500kg以上出欄,日增重1kg左右。而自繁犢牛,則可以大幅度降低育肥牛源的成本。
牛日糧,精料占30%,粗飼料占70%。因此,需要結合當地粗飼料資源,降低成本。如果有豆渣、酒糟等,可以部分代替精料,降低精料成本。以下是部分資料公布的精料配方:
3.1.1 放牧補飼,不添預混料 精料配比:玉米55%、菜籽餅21%、米糠14%、麥麩8%、食鹽1%、骨粉1%。開始時自由采食,每天最多補飼2.5 kg[2]。
3.1.2 圈養(yǎng),預混料按精料量的2%添加 精料配比:①玉米55%、菜籽餅21%、米糠14%、麥麩8%、骨粉1%、食鹽1%;②如果按季節(jié)區(qū)分,則春秋季,玉米69%、棉籽餅21.5%、麥麩5%、貝殼粉3%(或石粉3% )、食鹽1.5%;夏季,玉米67%、棉籽餅24.5%、麥麩5%、貝殼粉2.5%、食鹽1%;冬季,玉米69%、棉籽餅22%、麥麩5%、貝殼粉2.5%、食鹽1%。此外,菜籽餅可等量代替棉籽餅,如果沒有棉籽餅可用花生餅、魚粉代替,量為棉籽餅的5%~7%[3]。
3.1.3 架子牛育肥精料 ①玉米60%、菜籽餅3%、棉籽餅10%、豆粕13%、麥麩10%、磷酸氫鈣1%、石粉1.5%、食鹽0.5%,預混料1%;②玉米60%、菜籽餅3%、棉籽餅10%、豆粕13%、麥麩8%,預混料6%。
3.1.4 犢牛育肥精料 ①玉米56%、豆粕26%、麥麩14.7%、磷酸氫鈣0.7%、石粉1.3%、食鹽0.3%,預混料1%;②玉米56%、豆粕26%、麥麩12%,預混料6%。
肉牛預混料的成分多,含量少,如維生素A 11.3萬IU/kg、維生素D23.5 萬IU/kg、維生素E 0.04萬IU/kg、銅170mg/kg、鐵638mg/kg、錳567 mg/kg、鋅779mg/kg、碘8.5mg/kg、硒5mg/kg、鈷2.7mg/kg、鹽7.1%、12.9鈣%、磷2.6%,按精料的6%添加。這種情況下很難混勻,如果沒有混勻,很可能會導致中毒,一定要謹慎考慮,建議購買商業(yè)化的產品。
春、秋季氣候溫和,而且蚊蠅較少,牛的采食量大,適宜肉牛的生產。夏季天氣炎熱,牛的食欲下降,牛的增重減緩。冬季氣溫低,牛體用于維持所需的熱量多,飼料報酬低,而且冬季青飼料缺乏,用于貯備草料的費用增加,也提高了飼養(yǎng)成本。一般來說,在氣溫5~21℃環(huán)境中,最適宜牛的生長。氣溫高于27℃時注意為肉牛防暑,在舍外搭涼棚,避免暴曬。冬季,白天喂食后可讓牛在舍外曬太陽,傍晚入棚舍。為了避免在冬季肥育肉牛,可進行季節(jié)性肥育,即調節(jié)配種產犢季節(jié)。調整的方法為集中在4~5月配種,于第二年的早春2~3月產犢,在18~20個月齡進入冬季前出欄[4]。
犢牛育肥和架子牛育肥是當前農區(qū)規(guī)模肉牛養(yǎng)殖場的主要飼養(yǎng)模式。但隨著小規(guī)模散養(yǎng)戶的銳減,能繁母牛存欄也迅速減少,尤其是在廣大農區(qū),規(guī)模較小的散養(yǎng)模式,殺青弒母現(xiàn)象更加明顯。散養(yǎng)戶一般是繁育模式,繁育戶一般飼養(yǎng)技術較落后,母牛的繁殖率十分低。一般情況下,三年兩胎,所以養(yǎng)殖戶普遍認為養(yǎng)母牛賠錢,造成能繁母牛的數量急劇下降,直接導致我國肉牛存欄數量和出欄數量下降,收購犢牛和架子牛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加強選種選配,繁育出自己的高產基礎母牛群,自繁自育,是肉牛養(yǎng)殖業(yè)的趨勢。
實踐證明,采用安格斯、西門塔爾、摩拉水牛為父本,分別與本地黃牛、水牛為母本進行雜交,生產的子一代雜交牛具有初生重、生長快、出肉率高的優(yōu)點。因此,要淘汰本地公牛,在大部分鄉(xiāng)村推廣牛的冷凍精液人工授精技術;另外,在偏遠山村,建議每個村引進飼養(yǎng)1~3頭良種公牛進行本交。
不同品種具有不同生產性狀優(yōu)勢,對飼料營養(yǎng)水平、管理飼喂方式、環(huán)境氣候等要求有一定差異,因此,選擇飼養(yǎng)的肉牛品種應從當地的地理、飼草料供給、準備采用的養(yǎng)殖形式、集約化程度和產品銷售渠道等出發(fā),進行綜合考慮。
單靠改變品種就可以提高養(yǎng)牛效益,但這一效益的實現(xiàn)需要兩方面的條件:一是飼草料供給要能滿足雜交、改良牛的基本生產發(fā)育需要,如果草料不足,即使飼養(yǎng)本地牛也很困難,那飼養(yǎng)雜交牛效果就會比本地牛更差;二是良好的銷售的渠道,目前除了高檔牛肉可以以很高的價格銷售給星級賓館、飯店,牛肉銷售大多數都沒有實行分級、分檔,對優(yōu)質肉牛的發(fā)展很不利。
肉牛最佳出欄時間1.5~2歲,體重500kg。犢牛的飼料利用效率最高,1 歲牛居中,2 歲牛最低。我國地方品種牛成熟較晚,一般1.5~2歲間增重較快,故在2 歲左右屠宰。由此可見,1~2 歲以內的牛最適宜育肥,這一期間牛的飼料轉化率和養(yǎng)殖效益最高,若超過這個特定階段,生長速度就會明顯減慢,利潤也會隨之大幅度下降。同時1.5~2歲也是肉牛體內脂肪向肌肉中滲透、沉淀,呈現(xiàn)大理石花紋的最佳時期,過早屠宰,牛的正常性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必然造成資源、財源的浪費。公牛生長速度最快,閹牛次之,母牛最慢。2 歲前采取公牛肥育,則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飼料報酬高,2 歲以上的公牛宜去勢后肥育,否則不便管理[4]。
犢牛肥育需要的蛋白質量較多,且利用粗纖維的能力差,對飼料變化的適應性也差,因此日糧價格偏高。犢牛的飼養(yǎng)比成年牛的飼養(yǎng)困難,肥育時間比1歲?;?歲牛長,其成本高于成年牛。此外,犢牛直到出欄都可以保持較高的生長速度,所以當市場價格低時,可以再飼喂一段時間,等行情比較好時再銷售。因此,飼養(yǎng)者若沒有經驗,在第一次買牛時最好購買1-2歲的架子牛。在不同條件下,對不同年齡的肥育牛有不同的飼養(yǎng)要求,所以必須綜合考慮,從而獲得最大經濟利益[4]。
目前,雜交牛以放牧加補飼模式的飼養(yǎng)效益最佳,適宜在放牧條件較好的山區(qū)、半山區(qū)推廣;圈養(yǎng)的效益不如放牧加補飼模式,但不受放牧條件的限制,可以規(guī)模發(fā)展,適宜于各類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半山區(qū)及農區(qū)養(yǎng)殖。未改良的本地黃牛因個體小,生長強度不大,不宜采用圈養(yǎng),以放牧加補飼效果最好[5]。
玉米秸稈、稻草、麥秸、花生藤等農作物秸稈是肉牛的主要粗飼料,但其飼用價值與營養(yǎng)價值均低。俗話說,“寸草鍘三刀,無料也上膘”。對于剛收獲玉米棒子的秸稈,可采取揉搓粉碎后青貯,也可以帶棒整株青貯。對于稻草等水分含量較低的秸稈,可采用氨化方法調制。此外,豆渣、酒糟等也是良好的飼料來源。例如酒糟短期3個階段育肥:①育肥前期(30d),玉米面2.5kg、酒糟20kg、干草5kg、生長素30g、尿素50g、食鹽50g;②育肥中期(30d),玉米面4kg、酒糟20kg、干草4kg、生長素33g、尿素50g、食鹽50g;③育肥后期(45d),玉米面5kg、酒糟15kg、干草4kg、生長素30g、尿素50g、食鹽50 g。此法日增重1.57kg,出欄牛重可達486.6kg左右[3]。
為增強育肥牛體質,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保持旺盛的食欲,育肥牛要有一定的活動量,但不能運動量過大,以減少能量消耗。
[1]張吉昆鳥.制約肉牛養(yǎng)殖效益的因素及應對措施[J].江西畜牧獸醫(yī)雜志,2012,31(6):1-6.
[2]何光中,王 華,艾方林,等.盤江黃牛放牧補飼肥育不同氮源精料配方篩選[J].中國畜牧雜志,2000,36(4):34-35.
[3]張 麗.提高肉牛養(yǎng)殖效益的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2,28(10):73.
[4]李萬春.提高肉牛產業(yè)化經營效益的措施[J].科學之友,2012,33(10):147-148.
[5]何英俊,傅春泉,徐蘇凌,等.不同養(yǎng)殖模式山地肉牛改良及育肥效果試驗[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0,51(6):1409-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