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德斌 21日,韓國當選總統(tǒng)樸槿惠向中國派來了特使團。這也是樸槿惠當選后對外公開派出的首個特使團,無疑顯示了韓國新政府對中韓關系的重視。但筆者仍然擔心,中韓關系會否繼續(xù)淪為韓美同盟的附屬品。 樸槿惠當選總統(tǒng)后,中國媒體曾盛贊她精通漢語、了解中國。但在樸槿惠的競選過程和競選綱領中,韓美同盟和南北關系仍然是韓國對外政策的重點,對華政策幾乎沒有被提及。即便提及中國,也只是將中國視為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主要外力。實際上,在此次訪華特使團出發(fā)之前,樸槿惠重點交代的也是韓國的對朝政策,強調中韓合作引導朝鮮積極變化的重要性,似乎特使團訪華不是為了傳遞對華政策訊息,而是為了商量朝鮮問題。這不免讓人聯(lián)想起李明博第二任駐華大使柳佑益在其赴任的首個記者會上,主要談的也是利用中國推動南北關系,似乎韓國駐華大使的業(yè)務只有朝鮮。 近年來,中韓關系發(fā)展頻頻遭遇瓶頸,這個瓶頸就是韓國政界、外交界乃至學界的美國式思考方式,即認為只要韓美關系好了,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迄今為止,韓國將對華關系仍設定為韓美同盟的補充,而不是獨立的雙邊關系,或者與韓美平行的關系。即便在樸槿惠的政權交接委員會中,親美保守勢力仍然占據(jù)著對外政策的主導地位。 實際上,中韓之間有著越來越多獨立于美韓同盟之外較為“純雙邊關系”的內容。比如,盡快談判簽署中韓自由貿易協(xié)定,構建政府間妥善處理漁業(yè)糾紛、蘇巖礁管轄權和朝鮮“脫北者”問題機制,強化民間在歷史問題、文化歸屬權問題等方面的交流??紤]到全球經濟危機陰魂不散、日本右傾化日趨露骨,中韓更有必要在經濟和安全上加強合作,在地區(qū)和全球事務上加強協(xié)調,推動東北亞經濟共同體的實現(xiàn)。 今天,中韓兩國政府站到了一個新起點上。這是雙方規(guī)劃兩國關系發(fā)展藍圖,指明今后5年、10年乃至更長時間發(fā)展方向的重要契機。為此,中韓需要構建更堅實的互信基礎。中國需要讓韓國相信,中國不是威脅,是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堅定支持者,而且是東北亞繁榮的發(fā)動機和和平的穩(wěn)定器。而韓國也需要向中國證明,韓美同盟并不針對中國,韓國不會成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樞紐,也不會成為日本右傾化的幫手。 如今,中國已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國,韓中貿易額甚至超過韓國與美日貿易額的總和。中韓關系決不應再成為隸屬于韓美同盟的“下層關系”。我們欣賞樸槿惠總統(tǒng)在上任初始給予中國的特殊重視,更期待新一代韓國政治家從美國式的思考中走出來,重新思考中國,思考韓國的對華政策,賦予中韓關系更獨立、更廣闊、更深遠的發(fā)展空間?!ㄗ髡呤巧虾ν赓Q易學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