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仙春 王立宏
黃巖地處浙東南沿海地區(qū),是著名的“中國蜜桔之鄉(xiāng)”,柑桔面積4 500 hm2,年產(chǎn)量7 萬t。隨著國內外柑桔產(chǎn)銷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柑桔產(chǎn)業(yè)競爭如果單純依靠數(shù)量上的多寡顯然很難立足于市場, 質的優(yōu)勢才是發(fā)展壯大的根本。 高接換種調整品種結構是快速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途徑。 為此,黃巖區(qū)從2008年開始大力推廣柑桔高接換種技術,重點把中低檔的槾桔改接成本地早桔、 宮川溫州蜜柑等傳統(tǒng)名優(yōu)良種。據(jù)統(tǒng)計,2008—2011年黃巖區(qū)柑桔高接換種大面積推廣實施后, 全區(qū)成片1 hm2以上的柑桔高接換種面積達157.8 hm2。 本文就本地早桔、滿頭紅(朱桔)、乳桔、葡萄柚等不同品種以槾桔或椪柑為中間砧,高接換種后表現(xiàn)的生長結果習性作一比照分析,以期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在浙東南柑桔主產(chǎn)區(qū)黃巖區(qū)澄江街道鳳洋村、山頭舟村及頭陀鎮(zhèn)斷江村,總面積約200 hm2,柑桔生長良好,基砧為枸頭橙。 試驗園為潮土,土層深,有機質1.5%以上,pH 值7 左右。鳳洋村調查點株行距3.6 m×3.7 m, 山頭舟村調查點株行距3.7 m×4.2 m,斷江村調查點株行距3.5 m×4.1 m。
鳳洋村調查點,本地早桔高接在槾桔上(2008年、2009年、2010年);山頭舟村調查點,乳桔、葡萄柚高接在槾桔上(2011年);斷江村調查點,滿頭紅高接在槾桔、椪柑上(2006年)。高接采用去頭切接與腹接相結合,每樹留10%老枝做輔養(yǎng)枝,高接枝數(shù)20~25 條,接口直徑5~8 cm,選擇三級以上主枝高接,分上下兩層排列,高接高度1.2 m 以內,形成分層立體樹冠,直立枝、中心主枝不接,形成開心形樹冠,5 cm 以上枝接2~3 個芽,總芽數(shù)控制在30 個以內,管理水平中等。對多種高接組合生長結果等進行調查,主要對年樹冠恢復、枝梢生長、嫁接當年愈合、投產(chǎn)與年度產(chǎn)量形成、果實品質變化;投入產(chǎn)出情況、果園經(jīng)濟效益;主要栽培技術與產(chǎn)量促成技術等進行調查。 其中,樹冠恢復情況是對冠幅進行調查。 每株隨機選取營養(yǎng)枝、結果枝和結果母枝各10 條,調查其不同類型所占比例;在長勢正常的高接園中隨機抽取25 個果實進行品質測定分析;統(tǒng)計單株平均著果數(shù),測量平均單果重計算單株產(chǎn)量, 并通過栽植密度計算大面積產(chǎn)量; 高接愈合率是指新枝直徑占嫁接口直徑的比例, 一個接口多芽嫁接的則選直徑最大的新枝作為統(tǒng)計標準。 果實品質分析分別委托浙江省柑桔研究所農產(chǎn)品質量檢測中心和臺州市黃巖區(qū)食品和農產(chǎn)品檢測中心檢測, 可溶性固形物、總糖、總酸、可食率分別參照GB/T 8210—987、GB/T 19697—2008 標準測定。
樹冠恢復情況。 在槾桔上高接本地早桔,2008—2012年每年平均樹冠恢復率分別為41%、67%、87%、97%和99%, 且與高接在椪柑上相一致;乳桔高接在槾桔上,第一年樹冠恢復率即達48%,但第二年恢復率只有56%,有待繼續(xù)觀察;滿頭紅高接在槾桔上,2008—2012年每年平均樹冠恢復率分別為69%、75%、89%、95%和93%,與本地早桔基本接近;滿頭紅高接在椪柑上,2008—2012年每年平均樹冠恢復率分別為42%、56%、63%、65%和67%, 5年內樹冠恢復率不到70%;葡萄柚高接在椪柑上,第一年樹冠恢復率46%,第二年恢復率高達67%。說明本地早桔高接在槾桔上或椪柑上,5年內能完全恢復樹冠。 滿頭紅以槾桔為中間砧與以椪柑為中間砧差異較大,前者樹冠呈開心形,枝條長勢強健,與本地早桔相似,表現(xiàn)出良好的生長狀況;而后者則為圓頭形,且枝條緊密,呈叢狀,從第三年開始就大量結果,樹冠擴大即被抑制,這可能是中熟與晚熟砧穗的組合差異。 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第二年即恢復樹冠大小的, 但接口多達38個,這可能與嫁接數(shù)量和部位有關;如葡萄柚高接在椪柑上, 如果管理正常,5年內也能完全恢復樹冠, 由此可推斷其高接在槾桔上恢復能力相應較強。 而乳桔高接在槾桔上的后期樹冠恢復情況尚待繼續(xù)觀察。
嫁接口愈合狀況。 調查發(fā)現(xiàn)本地早桔分別高接在槾桔和椪柑上5年能完全愈合, 兩種組合的親和性良好;滿頭紅高接在椪柑上,第二年愈合率即可達100%,表現(xiàn)非常親和;乳桔高接在槾桔上與葡萄柚高接在椪柑上, 第二年愈合率均接近50%,與本地早桔有相似的親和性。
物候期。 經(jīng)過幾年觀察,本地早桔、滿頭紅和乳桔高接在槾桔上,其物候期無明顯變化,同時表現(xiàn)出年份不同略有差異。 本地早桔、滿頭紅和葡萄柚高接在椪柑上,花期推遲5~6 天,推斷物候期相應推遲5~6 天, 這可能是中間砧椪柑為晚熟品種的原因。
投產(chǎn)情況。 經(jīng)分年單株抽樣測產(chǎn),本地早桔高接在槾桔上,第二年少量結果,第三年形成產(chǎn)量, 第四年豐產(chǎn), 第五年每667 m2產(chǎn)量即達2 t 以上的高產(chǎn)樹標準。 本地早桔高接在椪柑上、滿頭紅高接在槾桔上同樣表現(xiàn)豐產(chǎn)性,但有大小年波動趨勢。 滿頭紅高接在椪柑上,前5年基本不結果, 但第七年每667 m2產(chǎn)量即達2 000 kg 以上。 乳桔高接在槾桔上第二年每667 m2產(chǎn)量2 000 kg 以上。 葡萄柚高接在椪柑上,由于2013年只是高接后的第二年,其正常產(chǎn)量還無法確定。
果實品質。 高接5年以上的本地早桔果實與普通小苗移栽種植18年的果實外觀無差異,果形小,果皮薄,果面光滑,扁圓形,甜酸可口,可溶性固形物11%以上,固酸比15 以上,能達到本地早桔的固有特性。 從2012年11月17日至12月14日檢測了3 次,槾桔砧本地早桔果實延遲采收后仍保持良好的品質,無明顯浮皮,特別是通過設施栽培后,無論是高接還是直接用苗木種植的本地早桔,12月14日檢測可溶性固形物均在13%以上,固酸比接近40,風味極甜,達到高糖柑桔水平;但由于有大小年,其小年品質相對有所下降。 此外,乳桔、滿頭紅、葡萄柚通過高接后到12月中旬采收各品種也能達到良好品質,但按常規(guī)采收的品質還不明晰。
在黃巖的氣候條件下, 本地早桔可以用槾桔做中間砧, 表現(xiàn)為較強的親和性與良好的果實品質,5年即可愈合豐產(chǎn)。 如采取小枝多頭高接,3~4年每667 m2產(chǎn)量也可達到2 000 kg 以上,經(jīng)濟效益明顯。 如結合延后設施栽培技術,到12月中旬可達高品質,可溶性固形物高達15%以上,固酸比大于30,在黃巖平原地區(qū)果園可推廣。 滿頭紅、乳桔用槾桔或椪柑做中間砧均較親和, 但成熟期要比常規(guī)推遲5~10 天,有大小年現(xiàn)象,可采取修剪等措施達到平衡結果, 一般3~4年能恢復產(chǎn)量,5年能豐產(chǎn)。 葡萄柚的高接技術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光照、雨水、溫濕度等氣候因子也會造成各品種當年品質差異化。
據(jù)調查, 柑桔高接換種大面積推廣并迅速取得效益的技術關鍵:(1)中間砧的選擇。 要求樹齡在25年以內的正常生長樹, 且以20年內管理正常的槾桔做中間砧更具推廣價值。 樹齡大、樹勢弱的對象樹高接成活率低,尤其是失管衰退果園高接換種后會出現(xiàn)假成活、愈合差、難結果等現(xiàn)象。 這在指導生產(chǎn)上要高度重視。 (2)高接技術。 接小枝(直徑5~8 cm),選擇20~25 個接口,以切接為主,分2~3 層高接。 超過10 cm的枝條則采用切接與腹接相結合的方法, 接口一般控制在30 個左右。 (3)促花技術。 拉枝,去中心干,彎枝,強春梢,去除夏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