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賓,王艷芹,袁長波,姚 利,楊 光,潘國群,楊秀娟
(1.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100;2.山東省濰坊市益民食用菌研究中心,山東 安丘 262100)
2008年冬季,從丟棄于室外尚未進行處理的廢菌袋中采到1株1.36 kg的平菇子實體,時值隆冬季節(jié),子實體上覆蓋1層雪花,但其依然生機勃勃,只是菌蓋表皮略有發(fā)亮、繃緊的狀態(tài),但未有凍害等時令現(xiàn)象。進行組織分離后,于次年春、秋、冬三個季節(jié)及2010年春秋季節(jié)的連續(xù)進行實驗性栽培,結果令人十分滿意,即于2011年、2012年推出大面積中試,進行中試的生產者均從栽培中獲得了較可觀的經濟效益。
“雪立得”菌株,是一株難得的中低溫型菌株,適應長江以北地區(qū)的中低溫時段出菇,尤其適應冬季12月~2月出菇,0℃條件不長菌刺,即使短期結冰也不死亡,適應偏粗放的管理;菌柄白色,較細且短;菌褶延生、色白、細密、菌蓋葉片較厚、中等偏小,菌肉乳白色;叢生或覆瓦狀疊生,朵形緊湊,菌肉緊實,商品性高;該菌株抗寒、抗雜、抗病力強,一般生產中發(fā)菌成功率近100%,在相應技術配套的條件下,一般不會感染黃菇病、褐腐病等病害,高產穩(wěn)產性與2006、特抗1號等高產菌株相仿,但其抗性更高,生物學效率一般在120%以上,采用爆發(fā)出菇技術的,頭潮菇即可達到100%左右,是今后冬季和早春及秋季出菇的主選菌株之一。
與其它平菇菌株相同,“雪立得”菌株可以適應各種常規(guī)栽培原料,如棉籽殼、各種作物秸稈等農業(yè)副產品以及中藥渣、沼渣、木糖醇渣等工業(yè)廢料,并輔之以有機或無機氮源等,此外,含有Zn、B、Mn、Fe等多種中微量元素的“食用菌三維營養(yǎng)精素”則是不可或缺的礦質營養(yǎng)物質,這是我們在十多年來的技術研究、菌種選育、栽培研究以及技術推廣中已經得到的有力證明。
“雪立得”屬于中低溫型菌株,常規(guī)發(fā)菌溫度2℃~35℃,最適24℃左右;出菇溫度0~26℃,在16℃左右時表現(xiàn)最佳,長速與菇品質量均優(yōu)于其它同類菌株;菌蓋圓潤、周正,深灰色至灰黑色,溫度低于10℃時則表現(xiàn)油黑色;氣溫高于26℃后,基本不發(fā)生新的菇蕾,已有的子實體菌蓋薄,質地較脆,菌柄較之合適溫度生長的長約2 cm以上,菌蓋色澤明顯變白或慘白色。
菌絲階段可適應含水率在35%以上的基料,含水率高達70%時,菌絲生長速度受阻,但不失旺盛的表象;人工栽培一般要求基料含水率在60~65%,技術水平較高的可以調至70%,一般生產者應保持在63%左右較為合適,過低的基料含水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菇量,尤其對第1潮菇的影響最大。發(fā)菌期間的空氣濕度應在70%左右,盡量不要超過85%;出菇期間的空氣濕度應在90%左右,短時可低于80%或達到100%,基本無礙。
該菌株的吸氧排碳力較之同類菌株偏高,據(jù)分析應與其菌絲旺盛、發(fā)菌速度高、產量高有關。發(fā)菌階段的二氧化碳濃度可在1%以下,后熟培養(yǎng)階段可達2%左右;出菇階段,低溫季節(jié)該數(shù)字應降至0.1%~0.5%,20℃及其以上時應降至0.1%以下,最佳0.05%左右。
與其它平菇菌株相同,“雪立得”發(fā)菌期間應予閉光,出菇期間要求一定的散射光,一般強度在1 000 lx以下既可滿足,如菇棚不方便揭蓋操作,可采取人工照明的方法,進入時開燈,人走燈滅,該種光線也可滿足子實體生長。
基料pH值在4~10,菌絲均可生長,只是速度有所不同,生產中,熟料栽培時可調基料pH值至8,發(fā)酵料栽培的初次拌料可調pH值至10,生料栽培時應調至8~9。
“雪立得”菌株有2個典型特點,第一,耐低溫性強,0℃條件不會發(fā)生“瘤蓋菇”,即使短期結冰、菌蓋表面結有冰碴也不死亡。第二,朵型緊湊,菌肉緊實,其它菌株的平菇只有10 kg/周轉箱,而“雪立得”則會高達13 kg以上,有時超過15 kg,棚溫越低,該現(xiàn)象越是明顯。
栽培配方,應根據(jù)主要原料的特點,配合適當?shù)妮o料,其中主要注意2個問題:即碳氮比和必須加入中微量元素。
2.1.1 棉籽殼主料
棉籽殼250 kg、石灰粉5 kg、石膏粉2 kg、尿素1 kg、復合肥 (氮磷鉀三元素含量各15%~18%)1 kg、三維精素120 g。
注意兩點:一是生料播種時,應將石灰減至3 kg;二是熟料或發(fā)酵料栽培時,可以加入20 kg麥麩。
2.1.2 玉米芯主料
玉米芯200 kg、麥麩50 kg、石灰粉10 kg、石膏粉4 kg、復合肥 (氮磷鉀三元素含量各15~18%)3 kg、尿素1.5 kg、三維精素120 g。
注意要點:必須發(fā)酵料或熟料栽培。玉米芯加入石灰粉進行堆酵5 d左右,將余料拌入,再堆酵2 d~3 d,再行裝袋等操作。夏季播種時,應加入125 g(2.5袋)賽百09藥物以防雜防病。
2.1.3 棉稈粉主料
棉稈粉190 kg、麥麩 (或米糠)50 kg、玉米粉10 kg、豆餅粉6 kg、石灰粉12 kg、石膏粉6 kg、復合肥 (氮磷鉀三元素含量各15%~18%)5 kg、尿素1 kg、三維精素120 g。
注意要點:第一,棉稈粉的粉碎,顆粒應保持在0.3 cm以上,不要過細,以免影響通透性;第二,棉稈材料的吸水性差,并且吸水難度大,規(guī)模化生產時,最好采取提前浸泡等辦法;第三,棉稈粉可與多種原料混合使用,如棉籽殼、玉米芯、豆秸粉、木糖渣、沼渣等均可。
2.1.4 豆秸粉主料
豆秸粉150 kg、玉米芯100 kg、石灰粉12 kg、石膏粉6 kg、復合肥 (氮磷鉀三元素含量各15%~18%)3 kg、三維精素120 g。
2.1.5 中藥渣主料
中藥渣 (以干品計)120 kg、玉米芯80 kg、麥麩40 kg、玉米粉10 kg、石灰粉12 kg、石膏粉5 kg、復合肥 (氮磷鉀三元素含量各15%~18%)6 kg、尿素2 kg、三維精素120 g。
2.1.6 木糖渣主料
木糖渣 (以干品計)100 kg、玉米芯100 kg,麥麩40 kg、玉米粉10 kg、石灰粉12 kg、石膏粉5 kg、復合肥 (氮磷鉀三元素含量各15%~18%)6 kg、尿素2 kg、三維精素120 g。
2.1.7 沼渣主料
沼渣130 kg、玉米芯90 kg、麥麩30 kg、石灰粉10 kg、石膏粉5 kg、復合肥 (氮磷鉀三元素含量各15%~18%)5 kg、三維精素120 g。
注意要點:沼渣因產氣原料的不同而有很大區(qū)別,故應在使用前予以了解,無法鑒別時可采樣進行化驗分析,根據(jù)分析結果進行配方設計。
主要有生料、生料堆酵、發(fā)酵料、堆酵后熟料、熟料等處理方式。除平時所言生料、發(fā)酵料、熟料外,生料堆酵指的是拌料后進行短期發(fā)酵,但是,基料達不到發(fā)酵的溫度和時間;堆酵后熟料則指拌料后先行短期發(fā)酵,然后再予以熟料的方式。根據(jù)主要是原料的質地以及生產季節(jié)等因素。
常規(guī)發(fā)菌培養(yǎng)即可,主要要點是嚴格避光,菌袋自進入發(fā)菌室 (棚)后即不得接受強光刺激。
這是我們的一項技術研究成果,推廣后受益菇農越來越多,基本操作是:將完成發(fā)菌的菌袋原地不動,盡量保持低溫條件,使菌袋繼續(xù)處于發(fā)菌生長中,經過15 d左右,即可達到菌絲后熟的效果。
根據(jù)雪立得菌株的生物學特性,將出菇安排在最高氣溫30℃、最低氣溫不限的時段較為合適,如山東地區(qū)的9月上旬出菇,直至翌年5月下旬以前結束出菇,該時段內,傳統(tǒng)技術方法可栽培一批,具有一定設施和管理技術條件的至少可以投料2批。
出菇的基本管理指標是:溫度26℃以下,調控在16℃左右為最適宜;空氣濕度保持在90%左右,不低于80%,不達到100%;適量的通風,二氧化碳濃度降至0.1%以下,最佳0.05%左右;保持500 lx~1 000 lx的光照強度。尤其注意兩點:不要對子實體噴灑溫差大于10℃的冷水;不要使風速過急的風流吹進菇棚。堅持六七分熟采收,不要超過八分熟。
該菌株的出菇溫度0~26℃,就是說,出菇的溫度上限是26℃;但是,經過我們連續(xù)脫毒處理后,該菌株明顯增加了抗高溫的特性,2011年~2012年的6月,我們的試驗基地其它低溫菌株的出菇已經結束,而同時 (熟料)播種的該菌株仍可出菇,而且菇品質量得到了市場同行的認可。
食用菌三維營養(yǎng)精素的增產提質作用,在栽培技術推廣中已經得到無數(shù)重疊的驗證,因其含有Zn、B、Mn、Fe等多種礦物營養(yǎng)的合理性,已經成為食用菌栽培中不可或缺的輔料之一,較之對照,一般增產30%左右。
這是根據(jù)真姬菇、白靈菇等品種的菌絲后熟培養(yǎng)特性,在平菇等多品種栽培試驗中研究而成的一項實用技術,結果很是理想,該技術亦可單項推廣。
試驗多采取傳統(tǒng)的立體栽培模式,意在增加出菇面積,效果不錯;但是,據(jù)調研,消費者多喜小朵型的鮮菇,這與傳統(tǒng)的栽培模式不符;經試驗,我們改打開菌袋兩端為不解扎口、每端切割2個~3個長約2 cm小口的方法,如此即可長出多個小朵塊子實體,消費者尤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