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奎新年伊始,東亞大國就在醞釀著外交變革的信息。日本安倍政府要參照美國模式在內閣中設立外交與安全委員會,韓國外交通商部在樸槿惠就任總統(tǒng)前要擴招近千。據(jù)臺媒報道,日本宣布“國有化”釣魚島后,中國大陸成立了最高級別的“釣魚島應變小組”,成員包括軍事、情報、安全、海監(jiān)以及智庫等部門的相關人士。這些新動向表明,為順應中國作為新型大國和平崛起的時代潮流和歷史使命,我們應及時進行從傳統(tǒng)外交到“大外交”的思想解放、觀念變革、體制轉型、人才選拔與實踐創(chuàng)新。所謂“大外交”首先指的是中國確定新型大國外交的新觀念、新定位。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位居世界前列。國內外輿論都肯定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發(fā)展外交,但也要求中國在此基礎上,更多地參與和承擔世界治理,逐漸增加“世界治理的共同發(fā)展外交”。中國外交不僅要表達、捍衛(wèi)中國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愿望,也要解放思想,就關系世界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國際社會公平與正義、各國民主與人權等重大問題,主動發(fā)聲、明確主張、發(fā)揮作用、承擔責任。我們不能讓別的大國忽悠中國,也不能放任別的大國忽悠世界。其次,“大外交”是指外交的主體要放寬、職能要全面,要一體多元、多元多能,放手讓人大與政府、國防部與外交部、政府與民間、官員與學者、媒體與企業(yè)都參與到生動活潑、充滿活力的中國新世紀外交中來。近代以來中國外交過于重視外國、外交、外賓,這種文化心理一直沒有多大改變。這造成了一部分外交決策、外交反應僵化的突出弊端。這種外交部門的 “專業(yè)外交”,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受到“人大外交”、“政黨外交”、“經濟外交”、“文化外交”以及近年的“公共外交”和“媒體外交”的不斷沖擊,但總體而言,中國外交一定程度仍存在職能過窄、體制過于專業(yè)、主體過于單一的毛病。在西方大國尤其在美國由總統(tǒng)、國務卿、國家安全助理、商務部長、國會議員、美軍高官、媒體、企業(yè)、非政府組織和知名學者等多主體全方位外交面前,中國外交容易陷入被動。筆者認為,應對之道是要形成更加多元化更具戰(zhàn)略綜合高度的外交與國家安全委員會,要賦予人大、政黨、政府、企業(yè)、媒體、智庫、學者和非政府組織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外交職能,形成多元一體而又集中指導、相互配合的大國外交新格局,可以考慮設立外交安全委員會、外交商務委員會以及外交文化委員會。最后,全方位多元一體化的“大外交”格局,必然要求一支不拘一格的人才隊伍。實踐證明,外交人才既要專業(yè),又要不斷打破專業(yè)桎梏。新中國開國外交的輝煌局面,是由一批“將軍大使”開創(chuàng)的。要創(chuàng)造21世紀中國外交的再度輝煌,就要根據(jù)“大外交”所要求的外交、安全、國防、商貿、文化和學術的全方位要求,選拔企業(yè)家領導經濟外交,吸收軍隊與國防安全干部參與國家與安全外交,引進術有專攻的教授學者,提高整個外交戰(zhàn)線的外交戰(zhàn)略水平和理論思維能力?!ㄗ髡呤侵袊嗣翊髮W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