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歐陽逸冰
《紅旗渠》不是當年紅極一時的《降龍伏虎》《烈火紅心》。《紅旗渠》的主創(chuàng)是21世紀的中國藝術家,他們站在今天的制高點上,在忠實地描畫那個時代的同時,思辨那個時代。
大型話劇《紅旗渠》自劇本創(chuàng)作至搬上舞臺歷時四年,前后共修改7稿,榮獲“2012年全國話劇金獅獎”。該劇由著名導演李利宏執(zhí)導,以恢弘的氣勢,全景式的敘述方式,正面展現(xiàn)縣委書記楊貴帶領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艱難歷程,力求以今天的視角,對紅旗渠精神做出獨特的詮釋?!白粤Ω?、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
創(chuàng)作者們本著對生命的敬畏,筆觸人物心靈深處,細膩刻畫人物思想情感。作品追求史詩般的品格和藝術化的體現(xiàn),用生動感人的人物群像、生活細節(jié),描繪一幅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藝術畫卷!
毋庸諱言,紅旗渠是“三面紅旗”時期的產(chǎn)物。
“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這三面紅旗早就由歷史作出了定論。但是,作為嚴肅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編劇并沒有膽戰(zhàn)心驚地躲避什么,而是真實地再現(xiàn)了53年前那個“火紅”年代的歷史氛圍,編織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歷史感。
主人公楊貴在開場的獨白中說:“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豁出身家性命,轟轟烈烈干它一場,個個成為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人民英雄!同意的舉手!”
當他被唯一的反對者黃副縣長問到有無材料和錢的時候,他自豪地說:“有,不多,可我們有人,55萬!”
于是,呼啦啦15個公社的幾萬民工,自帶工具、自帶干糧、拉著大車、推著小車、一齊擁了上來,把通往工地的路全都堵死了。
這就是那個時代萬馬奔騰的氛圍。主宰著人們情緒的是“敢”字當頭,人與人的關系是一呼百應。不要驚詫,我們的確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紅旗渠》的主創(chuàng)沒有“愛屋及烏”地因為贊頌紅旗渠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杰出的劇作家、藝術家必然具有思想家的目光。主創(chuàng)找到了這個奧秘,那就是——不管人們將怎樣評說主人公楊貴的個人品格,也不管他的言行是否帶有著那個時代莽撞的“膽氣”,他急急忙忙地宣布向太行山“開戰(zhàn)”,急急忙忙地下決心鑿洞穿山,修筑紅旗渠,是真真切切代表了林縣55萬人盼了千百年的渴求:人要喝水,地要澆水。人不喝水,無法種地;地不澆水,人沒法活。
誰能實現(xiàn)55萬人的這個最急切的愿望,誰就是人民的英雄。楊貴和他的縣委一班人順應了人民的渴求,于是他們成了英雄。紅旗渠絕不同于全民煉鋼之類違反民眾意愿、違反科學規(guī)律的“大躍進”,它雖然是“三面紅旗”時期的產(chǎn)物,但它卻屬于中國人所有的時代——因為,紅旗渠凝聚的是人民的愿望和人民拼死的奮斗。
這就是話劇《紅旗渠》深沉、凝重、睿智的歷史思辨。
主人公或許有原型,但是,觀眾欣賞、感悟的是作為劇中藝術形象的楊貴。主創(chuàng)在這個人物的塑造上顯示了思辨審慎和雕鑿犀利的功力。
所謂“思辨審慎”,就是既讓這個人物具有50年前那個時代的鮮明印記,又要用50年后的今天之嶄新目光去發(fā)掘其可能具備的理想光彩。譬如,開場,他急急忙忙、風風火火地“大干快上”紅旗渠工程,唯一的底牌就是“我們有人——55萬!”而且,他還毫不隱晦地袒露內心:“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血性的男人,誰不渴望建功立業(yè)呀?”無疑,這是那個“火紅”年代的行事方式。沒有這一點,他就不是那個時代的縣委書記。
但是,主創(chuàng)牢牢抓住的是他對人民渴求的銘記:“55萬人需要水,91萬畝耕地需要水,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花草樹木、騾馬牛羊需要水。嗨,誰讓我們趕上了呢。躲避、不干,那我們就會挨罵,老百姓就會罵我們是一批蠢才、吃才!”
不是為了跟風趕形勢,不是為了向上級表功,而是為了人民。當他面對調查組巨大壓力時,支撐他堅守紅旗渠工程的是小吱吱那段夢想的述說……這種真誠,難道不正是聯(lián)系著當今“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嗎?真正的共產(chǎn)黨人,心里永遠裝著人民。
《紅旗渠》的結尾,在天幕上滾動著這樣的數(shù)字碑文:“用時10年,削平山頭1250個,架設渡槽152座,鑿通隧道211個,挖砌土石1515.82萬方,總干渠長70.6公里,重傷256人,犧牲189人。”這不是一組數(shù)字,而是一部史詩,人民用生命鑄就的史詩。
劇中,塑造了這樣幾組群眾——鳳蘭與李繼紅;金錘、銀錘、銅錘、鐵錘四兄弟;楊起夢夫妻;9歲的小姑娘吱吱;繼紅娘及死難者的家屬。
是人民的愿望催生了紅旗渠,是人民的力量建成了紅旗渠,也是人民的意志凝聚了紅旗渠……
作為一部主旋律作品,《紅旗渠》已在全國巡演600多場,受到了廣泛的好評與贊譽,現(xiàn)場觀眾常常是潸然淚下,尤其是年輕人更成為這部話劇的主流觀眾。新一場,將于4月11日、12日在南京文化藝術中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