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提亞·辛格是印度的一個5歲男孩。雖然他年紀小,卻是全世界最年輕的馬拉松選手。因為在他只有4歲半時,就完成了42.195公里馬拉松跑,此舉震驚了整個印度,人們稱他馬拉松神童。
2007年6月6日,5歲的辛格開始了新的挑戰(zhàn):打算用10天時間,從印度東部的布巴內(nèi)斯瓦爾市跑到西部城市加爾各答。整個行程大約500公里。起跑前,有許多支持辛格的人,拉著橫幅到起點給他打氣。一些媒體也紛紛來到現(xiàn)場,采訪這位長跑神童。
但就在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xiàn)了:大量警察封鎖了辛格的長跑線路。警方負責人解釋說,他們接到政府的指令,嚴禁辛格參加這項馬拉松活動。對此,主辦方非常惱火,認為政府這樣做會扼殺一個長跑神童,他們還準備向當?shù)胤ㄔ浩鹪V政府這種非法干預行為。
但是,面對著辛格家長和教練的反對,面對著辛格的支持者的抗議,印度政府還是禁止了辛格的馬拉松活動。
印度政府禁止的理由是:辛格只是一個5歲的孩子,而500公里的路程,對他的體力和情緒都是一個負擔,這很容易使他的身體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貧血和心臟疾病。讓一個孩子去嘗試不屬于他年齡的生活,這是一種極大的殘忍。國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責任保護一個孩子的生命健康。
王容摘自《新世紀文學選刊·上半月》
【亮點旨趣】
卒章“國家可以不要神童”,其筆之妙有:“國家”回應標題中的“國家”。這“國家”二字從“政府”二字點化而來。這一點化,既水到渠成,又縱深開掘;它明應標題“國家”,又暗應第一自然段中“世界”。
卒章“國家可以不要神童”,其筆之妙還有:“神童”回應第一自然段中“神童”。由此聯(lián)系到本文末句“有責任保護一個孩子的生命健康”,文章啟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健康地面向世界”。
【創(chuàng)意仿寫】
以“以國家的名義”為題編寫故事。要求:既水到渠成,又縱深開掘,從而升華文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