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造林后到植株普遍開花結果這段時間稱為幼林。幼林階段的長短和立地條件優(yōu)劣、經營強度高低、油茶物種和品種類型的生物學差異有密切的關系。通常立地條件好,水肥條件優(yōu)越,集約經營的油茶林投產早;立地條件差,土壤干旱瘠薄,經營粗放的油茶林投產遲。因此,油茶造林后及時撫育管理,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條件,以滿足油茶生長發(fā)育對水分的要求,是保證造林成活和早實豐產的一項關鍵措施。
一、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是油茶幼林管理的重要部分。豫南低山丘陵,土壤以紅壤、赤紅壤和黃紅壤為主。由于氣溫高、雨量多,生物生命活動旺盛。由于礦質強風化、強淋溶,物質轉化和遷移作用使這些土壤有機質含量很少,交換量極小,保肥作用很弱,而且速效磷奇缺,這是大別山區(qū)山地丘陵土壤的嚴重缺點。此外,土壤中粘化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它對植物生長和土壤改良利用都有嚴重的影響。粘化的土壤容重大,孔隙度小,粘性重,團粒結構差,干旱時容易板結,下雨時容易流失。
油茶幼林階段主要是進行營養(yǎng)生長以便形成龐大的根系和完整的樹體,為進入生殖階段開花結果作好準備。所以栽后的前幾年的撫育特別重要。新造的油茶林因根系受到損傷,對外界的不良環(huán)境抵抗力較差、生活力很弱,易受雜草侵害,春季是幼樹生長最旺盛的時候,也是雜草生長最快的階段,及時進行撫育,清除雜草、松土,并能增加土壤的養(yǎng)分,為油茶幼樹的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從而保證造林成活率,促進生長發(fā)育,提早開花結果。
耕作的主要作用是切斷土層的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fā),促進氣體交換,給土壤微生物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活條件,提高有機養(yǎng)分的利用率,促進幼樹生長發(fā)育,消滅雜草和減少病蟲害。
油茶幼林土壤耕作方式有全墾、帶墾和穴墾等,根據(jù)林地和雜草生長及土地利用的情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實踐證明,各種不同的撫育方式對油茶幼林的生長發(fā)育有不同的效果。撫育方法與整地方法的要求有所不同,撫育的要求比較細致,是在原有整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狀。在土層深厚坡度較平緩,坡度不超過15度的林地,適宜套種或間作。坡度比較陡,可帶狀套種或帶狀撫育。水土流失嚴重及不宜進行全墾、帶狀撫育和勞動力缺乏的地方,可采用穴狀撫育。帶墾和全墾要隨著幼樹的生長逐漸擴大撫育范圍。
為了有效消滅雜草,節(jié)省用工,提高管理水平,可根據(jù)林地雜草種類季節(jié)合理施用除草劑。油茶林一般以禾本科的黃茅、白茅等宿根和1年生雜草為主,也有少量其它單、雙子葉雜草。草甘磷是一種廣普內吸傳導除草劑,對人畜毒性小,使用安全,滅草效果較好。
二、整形修剪
整形是指油茶在幼林前期,通過整形修剪使枝干形成合理的樹形,為豐產穩(wěn)產奠定良好的基礎。修剪是在整形的基礎上逐年修剪枝條,調節(jié)生長枝與結果枝的關系,培育均勻的堅強骨架,以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通過整形修剪,使樹體結構充分利用空間,更有效的進行光合作用,調節(jié)養(yǎng)分防止結果層外移,這對油茶幼林提早結果起到重要作用。
要達到整形修剪目的,必須對各物種生物學特性,生長結果習性,環(huán)境條件和栽培管理技術等方面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因地因樹制宜,選定整形修剪技術。油茶整形修剪是林業(yè)技術措施之一,它必須建立在肥水管理基礎上才能見效。否則,單純強調整形修剪,反而影響油茶生長發(fā)育,達不到預期效果。
從樹體結構分析,樹冠的大小與形成快慢是幼樹早實豐產,成年樹高產穩(wěn)產的基礎。油茶的樹形與油茶物種有密切關系,普通油茶霜降種群和立冬種群一般有明顯的主干,分枝角度有45度左右,樹形大多是圓頭形,自然開心形,它有低矮的主干,有良好的骨架結構,冠層較厚,是可培育的理想樹形。喬木類型的油茶,油茶主干比較高,有明顯的中心主干,樹冠呈塔形或圓頭形。這些物種不論實生或無性系造林,由于野生性狀明顯,分枝角度小,節(jié)間長,枝條粗壯,雖然加以人工修剪,仍然頑強地表現(xiàn)為喬木狀態(tài),不容易矮化。
油茶幼林整形修剪時,首先是根據(jù)林事活動撫育施肥的方便及將來作業(yè)的需要決定主干高度。一般來說,普通油茶主干高度以30~50cm為宜。因此,油茶在造林后當主干生長到一定高度時,就應按預定的主干高度截頂梢,然后在主干上部選3~4個枝條作為主枝,均勻導引主枝向外上方生長,并注意均勻分布。第二年主枝適當修剪,控制長勢,使之均衡生長,并逐步培養(yǎng)成自然圓頭型和開心型的樹冠。
油茶萌芽力很強,如果對幼樹進行重剪,將會在剪口處萌發(fā)大量的新枝,消耗大量養(yǎng)分,使樹勢生長失去平衡。因此,交叉重疊枝要全部剪去,基部萌生的徒長枝以短截控制,密生和細弱枝適當疏去,使養(yǎng)分合理調節(jié)。經過修剪的油茶,生理活動顯著提高。油茶幼樹妥善的修剪為幼林速生豐產奠定基礎,不僅促進油茶初期生長發(fā)育,而且明顯影響以后的產量。
修剪的時期以油茶進入緩慢生長期到翌年春為宜,即11月到次年2月間為好。
總之,油茶幼林修剪要因樹制宜,隨枝作形,剪密留疏,去弱留強,弱樹較重剪,強樹稍輕剪,促使保留的基礎枝萌發(fā)良好的新梢。
三、間種施肥
油茶幼林期間,可利用林地間隙種植綠肥、藥材、花生或豆科等作物,以中耕施肥代替撫育,能有效地抑制雜草灌木生長,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林間小氣候,降低地表溫度,提高林間濕度,從而促進油茶幼林根系生長和樹體發(fā)育,達到速生、早實的目的。
油茶幼林間作,主要目的是培育和保護油茶幼林,其次才是抓早期收益,因此,間作時要注意在幼樹周圍留下一定距離不要栽種,以免妨礙油茶正常生長。間作要及時施肥,綠肥、豆科作物的莖桿必須要堆漚還山,以提高林地肥力。各種降低油茶林地肥力的錯誤做法都要禁止。
間作要注意選擇和油茶沒有共同病蟲害的作物,以免形成新的中間寄主或新的傳染病源。
油茶幼林生長發(fā)育需要大量的養(yǎng)分,各種土壤的氮、磷、鉀含量及其供應油茶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這除與土壤中含有的營養(yǎng)元素的多少有關外,還與氣候、土壤pH值都有很大的關系,如鉀在土壤表層可能每畝含量達3300kg,但大部分以相對的不能為植物利用的形式存在,只有0.1~2%的速效鉀能被植物吸收。因此,低山丘陵的油茶林施肥更顯得重要。
氮元素是所有蛋白質和核酸的成分,提高氮素的供應水平可以增多葉片生長,有利光合作用的進行。但過多會使葉子具有大而薄的細胞,葉色加深,延長營養(yǎng)生長或徒長,推遲成熟。
磷元素是細胞核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分,而且也是細胞的分裂和分生組織的發(fā)育所必需的物質。磷能促進花芽分化,提早開花結果,促進果實、種籽成熟。
鉀元素雖然不是油茶有機體的組成部分,但在銨離子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質的過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因此,缺鉀后油茶正常生理生化活動便不能進行,表現(xiàn)在葉子未老先衰。鉀是土壤中常因供應不足而影響油茶產量的三種元素之一,所以要適當施鉀肥。但鉀過多又會妨礙油茶對陽離子的吸收,是不利生長的。
實踐證明,在春梢中、在花芽形成分化及果實生長中,都需要大量的氮、磷、鉀元素。通過對油茶營養(yǎng)吸收的分析,可以作為施肥的參考之一,并結合土壤中各種養(yǎng)分的多少來確定如何適當施肥。
油茶林常用肥料有有機肥、無機肥和菌肥三種。其中菌肥有固氮菌劑、根瘤菌劑等。
油茶幼林施肥應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有機肥不僅含有豐富的氮、磷、鉀,而且還有其它微量元素,肥效長,對改良土壤結構,提高肥力有很好的作用,而且來源廣,成本低。實際上,各地都以農家肥為主,速效肥與遲效肥結合,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獲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