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是教師教育學生常用的方法,是教師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促進后進生轉(zhuǎn)化的“催化劑”。教育家卡耐基說過:“真誠的贊美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批評和恥笑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惫湃艘舱f過:“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師一句鼓勵的話,看似簡單的一個愛撫動作,富有情意的一個眼神,都會給學生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都會在學生的心中蕩起陣陣漣漪。因此,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激勵這一有效手段,以促進后進生的轉(zhuǎn)化。下面筆者就這一問題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
一、激勵能使后進生增強自信心
后進生,大多是因為對學習和前途喪失信心,有自卑心理;還有的心胸狹隘,沉默寡言,愛生悶氣,孤僻膽怯,有內(nèi)向投射心理傾向。他們的表現(xiàn)往往是易激動、自制力差,甚至是違意屈從地去損壞公物,攻擊他人以泄憤;有的嚴重厭學、惰學、逃學,對教師的批評教育產(chǎn)生對抗情緒。
了解了他們的心理,班主任就應“對癥下藥”,那就是“激勵”。一番真誠激勵的話語,如涓涓細流,滋潤著他們的心田,能使他們增強自信心,丟掉自卑感,使一度消沉的思想情緒重新振作,與人同行,共求進步。經(jīng)驗告訴我們:激勵是啟迪后進生思想的“催化劑”。
二、激勵能活化學生冷漠的情感
還有一類后進生的表現(xiàn)較“冷”,人們把他們稱作“冷漠型”。這所謂的“冷”是指他們往往對親人、教師、同學及周圍的一切人都持有冷漠的態(tài)度,自我防衛(wèi)心理和反從眾心理過強,對什么事情都無所謂,甚至表現(xiàn)得偏激、冷酷。
面對這樣的學生,家長嘆氣,教師也只是視而無耐。但我們不妨挖掘一下產(chǎn)生這種異常心理的因素,也就找到了矯治的辦法。分析其原因,無非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家庭影響,比如父母不合、離異對子女的影響;二是學生自身心理因素,他們先天性閉鎖孤僻,內(nèi)向喜靜,不與人交往;三是屢遭失敗或別的挫折。
實踐證明,有愛心是成為一名好教師的前提和基礎,而經(jīng)常使用激勵的語言,是教師賦予學生愛心的一種形式,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是啟動學生心靈的“活化劑”。
三、激勵能調(diào)節(jié)學生的不穩(wěn)定情緒,制約不良性格的發(fā)展
大部分后進生的共同特點是:思想情緒極不穩(wěn)定,稍有不良因素影響,便容易“舊病復發(fā)”。由此可見,轉(zhuǎn)化后進生工作有其長期性和艱巨性。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復發(fā),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語言來調(diào)解,其主要方法有:
1.教育學生熱愛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對客觀世界存在的矛盾,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反應,從而勇敢地承受刺激。
2.教育學生自我排解心理難題。對個人生活中遇到的某些變故或周圍的一些牽涉?zhèn)€人名譽或心理上的壓力要有正確的看法。
3.教育學生怎樣做人?!白鋈耸浅砷L的基礎”,要成為一個關心他人、能承受挫折、勇敢進取的人。
4.教育學生要經(jīng)常保持良好的心境。生活在一個群體中,必然會導致一些不平衡的矛盾、沖突的產(chǎn)生,就應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精神和穩(wěn)定、愉快的心境。
5.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學習方法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途徑。古語曰,“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好的學習方法不僅能事半功倍,還能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習慣。而后進生在這方面恰恰相反,不愿學習也不會學習,完全處于盲目的學習狀態(tài)中。當教師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后進生開始對學習發(fā)生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時,要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
由以上分析可見,教育工作是一門科學。作為一名教師,就應以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這一工作,真心實意地把自己的滿腔熱情投向后進生,用真情實感取得學生的信賴,從而感化他們,激勵他們,點燃他們心中智慧的火焰。
然而,我們還應認識到:教師的這種奉獻往往是無聲無息的,也可能不被一些人理解,但它所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是不可否認的,是永恒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這些當教師的,就應當不斷地了解、分析、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多用激勵的語言,去開啟他們緊閉的心靈,讓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