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文言文教學低效是個不爭的事實,很多時候大家都將低效的矛頭指向串講式的教學方式。的確,串講存在不少的問題,有其存在的原因,如何才能將串講與教學很好地連接起來,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總結(jié)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發(fā)現(xiàn)只有把串講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我們的文言文教學才能落到實處。要想把文言文串講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教師應首先讓學生成為串講的主角。其次授人以漁。最后,要重視對預習結(jié)果的檢查。在串講時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兩點:(一)串講只適合作為教學的預習環(huán)節(jié),在正式上課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誦讀中去感知全文。(二)串講應有計劃有梯度地進行。只有把串講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興趣才會有大的提高,學生學習文言的語感才會增強。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教學 串講 必要性
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一邊使用串講式教學,一邊猛烈地抨擊現(xiàn)代教育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更多的論文與評論都將文言文教學失敗的矛頭直指教師串講式的教學方式。在轟轟烈烈的語文教學改革背后,許多老師仍在默默堅守著串講這塊領地,難道串講式的文言教學方式真的是文言文教學低效的一個“萬惡源頭”嗎?
一、串講的必要性
著名的哲學家沙特曾經(jīng)說過,存在即合理。的確,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串講式的文言教學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文言文本身是一種階層語言,為古代讀書人(士)所創(chuàng)造、使用、占有。它在讀、寫(書面表達)、說(口頭表達)等方面都由嚴格的規(guī)定。從某種意義說,它也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第二外語。所以如果想讓學生在不明白其意思的情況下去學習一篇新的文言文,簡直就有點像天方夜譚。因此絕大多數(shù)教師在文言文授課時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串講上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二、傳統(tǒng)串講的不足
但是隨著實踐的證明,串講式的課堂的確禁錮了學生思維,扼殺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對于“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教育方式很多學者都提出了大量的批判與建議,如錢夢龍就批判過串講模式是對課文的“碎尸萬段”,彭蔚蘭在其碩士學位的論文《中學文言文教學困境思考及對策研究》中提到串講式的教法使得文言文教學課堂枯燥乏味;陳靜在其碩士學位的論文《語感:為文言文教學召回靈魂》中指出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內(nèi)在動因沒有調(diào)動起來,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難道串講和文言教學就真的是水火不相容的關系嗎?
三、將串講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
經(jīng)過近幾年的探討,筆者發(fā)現(xiàn)只有將串講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很多問題才能迎刃而解。當然,要想將串講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
?。ㄒ唬W生成為串講的主角。
筆者所實踐的串講與傳統(tǒng)串講的區(qū)別主要在于串講主角的變換。傳統(tǒng)的串講是教師將串講作為教學的部分內(nèi)容或絕大部分內(nèi)容,老師講得唾沫橫飛,學生記得手指發(fā)麻,一堂課下來,老師“滿堂灌”,這樣的課堂,培養(yǎng)出了很多只重分數(shù),不重能力的學生。
而筆者所實踐的串講方式的主角是學生。在開新課之前,筆者先讓學生通過導學案的形式自己預習課文,在導學案的預習課時里將需要理解的重難點字詞標記出來,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先自己解決可以解決的字詞,疏通絕大部分翻譯。有的老師會覺得讓學生自己來解決文言字詞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當然,要讓一個初中生自己完完全全地解決所有的文言字詞,這是相當有難度的,我們所追求并不是要求學生字字過關,而是要學生基本學會如何去翻譯文言文,遇到生疏的文言字詞時應如何應對,這需要我們在學生剛接觸文言文的時候就將翻譯的方法傳授給學生。
(二)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之前,我們做的大量的工作都是授人以魚,其實只有弄懂了如何“漁”,學生的收獲才會更大。根據(jù)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綜合蘇州大學陳曉樺在其碩士論文《初中文言文教學模式比較及優(yōu)化》中所提到的翻譯方法,我們可以教會學生以下幾種面對文言文里的生字詞的方法。
1.直譯法
直譯法,是文言文翻譯時最重要的一種方法。由于文言文里包含著大量的單音節(jié)字詞,而隨著語言的發(fā)展,單音節(jié)字詞慢慢演化為現(xiàn)在的雙音節(jié)詞語,一般而言,這些單音節(jié)詞語,通過組詞,或找近義詞的方法,在文言閱讀時很容易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語,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桃花源記》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就可以對應地翻譯為“沿著溪水劃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再如文中的“芳草鮮美”可以直譯為“花草鮮艷美麗”;“林盡水源”可以直譯為“桃林的盡頭是溪水的發(fā)源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可以對應翻譯為“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在直譯法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可以疏通大部分文意,所以我們一定要教會學生養(yǎng)成直譯的習慣。
2.變通法
當然,直譯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在翻譯時,有時文言的句式與現(xiàn)在的不一樣,有時文言句子的成分不完整,有時古文里的字詞與現(xiàn)代漢語里的字詞的意思有差異,還有的時候一個字或詞在文言中有多種解釋,這時我們就要學會變通,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翻譯后的具體來分析。
?。?)當文言文里的句子順序與現(xiàn)在不一致時,我們要試著將它翻譯成我們熟悉的順序。如定語后置的“馬之千里者”要譯為“千里馬”;賓語前置的“宋何罪之有”要譯為“宋有什么罪呢”;狀語后置的“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要譯為“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青”;為了表達的需要而特意將謂語前置的“甚矣,汝之不惠”譯為“你實在太不聰明了”。
?。?)當文言句式不完整的時候,我們要在翻譯中將殘缺的部分補充完整。如“又留蚊于素帳中”,在翻譯時要將主語“我”補充出來,譯為“(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帳子里”;“人不知而不慍”,在翻譯時要將缺損的賓語“自己”補充出來,譯為“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發(fā)怒”。
?。?)當出現(xiàn)古今異義詞語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從學過的古文,或現(xiàn)存的成語中去尋找它可能的意思。如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蓋竹柏影也”的“蓋”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七年級上冊的“蓋一癩蛤蟆”中的“蓋”,學生很容易就會知道應該要翻譯成“原來”;“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期”要翻譯為“相約”,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從“不期而遇”中去聯(lián)系它的意思;“太丘舍去”的“舍”要譯為“舍棄”,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四舍五去”的“舍”去思考它的意思。
(4)當遇到一詞多義的的詞語時,我們要根據(jù)具體的語境去分析它的意思。如:“果大亡其財”中的“亡”要翻譯成“丟失”,“馬無故亡而入胡”中的“亡”要譯為“逃跑”;“鄰人之父”中的“父”要譯為“老人”,“父子相?!敝械摹案浮币g為“父親”。
?。ㄈ┮匾晫︻A習結(jié)果的檢查。
由于對文言翻譯的理解是在講新課之前進行的,并且串講的形式是通過學生完成教師預先編寫的導學案,所以為了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我們應該在學生完成預習課時的導學案之后,馬上收上來以便了解哪些字詞學生已經(jīng)掌握好了,不需要老師再花時間,哪些字詞是學生的知識盲點,在教學時就可以作為重點來講。
當然這就需要教師事先能夠編寫好導學案,在學生完成以后教師要馬上了解學生的學情,這樣教師需要額外下的工夫就自然要多一些。
四、學生串講應注意的問題
?。ㄒ唬┐v只適合作為教學的預習環(huán)節(jié)。
串講最主要是在課前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譯能力,而在文言教學中我們一定不能忽略了在誦讀中引導學生去學習新的課文,之所以要將串講作文預習環(huán)節(jié),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于不想讓翻譯成為課堂的主角,要想更好地學習文言文,很多學者都有研究,如彭蔚蘭在《中學文言文教學困境思考及對策研究》中就提出“改字詞教學為文的閱讀教學”,陳靜在《語感:為文言文教學召回靈魂》中談到要在文言文的課堂進行“閱讀教學:重感悟,重積淀”,陳曉樺在《初中文言文教學模式比較及優(yōu)化》中就有提到“通過朗讀可以潛移默化地把握文言經(jīng)典中的句法結(jié)構(gòu)和語義結(jié)構(gòu)”。所以我們應該讓文言文的課堂充滿誦讀聲。
(二)串講應有計劃有梯度的進行。
串講應該有計劃的進行,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我們應該有不同的梯度。
對于七年級剛升入初中,剛剛接觸文言文的新生來說,我們應該側(cè)重于將方法傳授給他們,并且適當?shù)臅r候要專門花點時間讓他們弄明白如何才能做到翻譯準確。
而八年級的學生,由于已經(jīng)接觸了一年的文言文,再加上教師以前有講授過翻譯的方法,所以教師的工作,最主要在于讓學生自己去獨立完成文言翻譯,教師的功夫最主要在于編好導學案,做好導學案的檢查,課堂只需要將重點、難點字詞。
學生升入九年級以后,對于文言文的翻譯應該就不會有很大的難題了,這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做好導學案,教師發(fā)正確翻譯給學生去自己批閱就行了。
相信通過三年這樣的訓練,學生就不再會怕學習文言文了,對于讀懂文言文,在課本有腳注補充的情況,應該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學生串講的優(yōu)點
讓學生自己去串講文言文它的優(yōu)點是很多的,無論是能力、興趣、還是語感,學生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ㄒ唬┠芰Α?br/> 由于教師已經(jīng)將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教給了學生,所以對于翻譯文言文來說學生已經(jīng)不僅僅只是一個被動的聽課者,而是主動的實踐者,在學生自己翻譯字詞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會出現(xiàn)不少的錯誤,而正是對這些困難的探討和對錯誤的糾正,學生翻譯文言的能力就一步步地提高了。
?。ǘ┡d趣。
以往文言文的串講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或?qū)懀攲W生只是一味地沉浸在做好的筆記的課堂上時,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就沒有樂趣可言,而將串講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以后,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當解決的問題多了,能力提高了,文言文學起來就會越來越輕松,學生就會慢慢地從翻譯里找到學習文言的成就感,自然學習文言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ㄈ┱Z感。
文言文的學習是很需要語感的,而當學生積極主動去弄懂翻譯時,學生對文言翻譯的方法的運用就會越來越熟練,文言字詞的積累也會逐漸增多,語感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增強。
參考文獻:
?。?]陳靜.語感:為文言文教學召回靈魂.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彭蔚蘭.中學文言文教學困境思考及對策研究.福建師范大學.
?。?]陳曉樺.初中文言文教學模式比較及優(yōu)化.蘇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