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根本任務。從2001年開始實行的新課程改革是我國基礎教育戰(zhàn)線一場深刻的變革,也是推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和提高教師全面素質的契機??v觀此次基礎教育改革,有六大目標,就課程評價而言,原有的課程評價遠遠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在課程改革背景下課程評價應注重學生的過程評價和發(fā)展評價。
關鍵詞: 基礎教育 課程評價 考試制度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根本任務。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基礎教育改革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已經決定從2001年秋季開始,用5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實行基礎教育新的課程體系?!毙碌恼n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評價觀,強烈沖擊著原有的教育體系,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課程的實施既是我國基礎教育戰(zhàn)線一場深刻的變革,又是進一步推動我國教師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師教育專業(yè)水平,更好地為基礎教育服務的重要契機。教師作為教學的“首席執(zhí)行官”,應把握時代的脈搏,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為了全面進行改革,教師首先應該明確此次教育改革的具體目標。本次基礎教育改革目標共有六項內容:一是學生形成積極主觀的學習態(tài)度,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二是重視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三是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四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五是改進教學實踐的評價體系;六是加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本文僅就基礎教育改革的課程評價進行闡述。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以過程評價為主;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一、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重點放在考查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學習的興趣上。教師還應重視了解學生學習思考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說一說他的思考過程。比如:在學生學習測量的過程中,可采取推實心球的方式。在活動中,我們首先要考查學生的參與程度,了解學生能否獨立地提出測量的方案,能否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能否將自己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他人進行交流。同時也要了解學生在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和進行思考的情況。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1)按照教師指導的方法進行測量;(2)自己想出其他的測量方法(如步測、用繩子量、用卷尺量等);(3)通過小組合作,探索用多種方法進行測量,交流不同的測量方法。
在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可以采用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方式,以反映學生學習的進步歷程,增強他們學好的信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如最滿意的作業(yè)、最喜愛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問題和解決過程、閱讀的體會等。
二、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遵循《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應當強調的是,學段目標是本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應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知識與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因此,對學生評價時,應重點考查學生結合具體材料對所學內容實際意義的理解。
三、重視對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要注意考查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簡單的問題;能否選擇適當?shù)姆椒ń鉀Q問題;是否愿意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如: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提出各種問題,根據(jù)學生提出問題的數(shù)量和質量,給予定性評價。
四、評價方式要多樣化
學生進入學校,對學習的感受對于今后是否喜歡學習,能否學習好十分關鍵。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肯定他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把教師評價與同伴互評和家長評價相結合。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應注意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采用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yè)分析、操作、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
每種評價方式都各有特點,評價時應結合評價內容與學生學習的特點加以選擇。比如,教師可以選擇課堂觀察的方式,從學習的認真程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解決問題和合作交流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查。教師還可以從學習活動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從平時作業(yè)中了解學生技能的掌握情況,從成長記錄中了解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
五、評價結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現(xiàn)
針對學生的特點,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應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勵性的語言描述學生學習的情況。
下面是一個評語的例子:“小紅在本學期學習中,能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yè),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愿意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樂于提出問題,常常能想出與同學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在意志品質培養(yǎng)上需要進一步提高?!边@樣的評語以鼓勵為主,同時也指出了學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總之,在基礎教育中,考試不是為了選拔,或確定學生的好與不好,而是學生再學習的一種方式,評價不應該僅僅是為了選拔。所以,課程評價的改革,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學得主動,知識面廣。課程評價的改革有助于基礎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教育部制定.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黃政杰著.課程設計.華東書局,2009.
?。?]比爾·約翰遜著.學生表現(xiàn)評定手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