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8日,德國聯(lián)邦大會進行選舉,72歲的約阿希姆·高克取得了1232張選票中的991張,正式當選德國新一任總統(tǒng)。
高克是位復(fù)雜的人物。二戰(zhàn)中,他的父母都是納粹黨員,高克后來當了基督教牧師,從政后參與推翻民主德國,并負責處理民主德國的秘密警察檔案。對德國人來說,高克有很好的聲譽,但他曾把“反共”掛在嘴邊,政治立場仍值得關(guān)注。
納粹家庭出身的反共人物 1940年1月12日,高克出生在德國北部羅斯托克。父親約阿希姆是一名海員,二戰(zhàn)時擔任德國海軍的艦長。1951年,民主德國以間諜罪將老高克流放到了西伯利亞,3年半后才釋放。高克說,這段經(jīng)歷讓他終身難忘,從此“對共產(chǎn)黨有了刻骨銘心的仇恨”。不過,高克在自傳中并沒有明確說明自己的納粹家庭背景,只是稱自己來自“反共家庭”。
高克隱晦地表示,父母在家里“塑造了一個神壇”,讓自己受到尊敬,而且從不談納粹時期的事情。高克學(xué)習神學(xué)以后,開始意識到猶太人被迫害和屠殺的歷史,在情感上同父母疏遠了?!八麄儗ξ胰隽酥e,背叛了我,我不想接受他們的任何東西。”
上世紀60年代,高克當了牧師。有一次,他去拜訪父母,發(fā)現(xiàn)他們坐在電視機前流淚。原來,他們正在看反映猶太人被迫害的《大浩劫》。高克也許看到了父母的懺悔,但他并不認可當時民主德國政府對納粹暴行的宣傳。那時候,他從骨子里已經(jīng)要開展“人權(quán)運動”,“離體系稍遠一點,讓你感覺到自己有價值。”
1989年東歐劇變。9月,高克和其他一些人共同創(chuàng)辦了民主德國第一家反對派團體“新論壇”,并擔任發(fā)言人。這一組織剛成立便被政府取締,高克成了“國家的敵人”被起訴。但當時政府已無力控制局勢,各種示威游行風起云涌。一個月后,東德統(tǒng)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辭職,對“新論壇”的起訴也被撤銷。
1990年3月,民主德國首次“民主選舉”提前舉行,高克當選議員。10月2日,高克被人民議會任命為處理民主德國秘密警察檔案的特別代表。沒想到,第二天,民主德國政府消亡,原先的領(lǐng)土作為5個州加入了聯(lián)邦德國。當了一天議員的高克,受德國總理科爾委派,開始處理秘密警察檔案,主要職責是“查處共產(chǎn)黨罪行”。這一職位他一干就是10年,獲得了“秘密警察獵手”的綽號。
掌管秘密警察檔案,讓高克接觸了很多民主德國秘密警察審訊在押政治犯的案卷,這堅定了他一貫主張的“自由”、“人權(quán)”理念。高克后來巡游全國,去舉辦講座、主持節(jié)目,都是以譴責“民主德國的罪惡”為內(nèi)容。比如,他講述民主德國如何“利用共青團等組織將年輕人洗腦”,介紹東德人成為工廠車間主任或者工程師前都要入黨……高克還將共產(chǎn)黨同納粹作比較,稱納粹“褐色獨裁”只維持了12年,“紅色獨裁”則持續(xù)了44年。他說:“我反共是被逼出來的。如果在南美或南非,我不會反對共產(chǎn)主義,相反,我對那里的共產(chǎn)主義者爭取正義的斗爭充滿同情。”
默克爾曾堅決反對他 高克不屬于任何黨派,一直以來以其主張廣受德國輿論支持。2010年,德國總統(tǒng)科勒因為在海外派兵問題上發(fā)言不當辭職,社民黨和綠黨推選高克競選總統(tǒng),但執(zhí)政的基民盟/基社盟看好的是下薩克森州長武爾夫。而總理默克爾則堅決反對提名高克。
高克同默克爾都在民主德國長大,高克做過牧師,默克爾的父親也是牧師,2010年高克過生日時,默克爾親自致辭,贊揚他人品高潔,高克則贊揚默克爾頗具樂觀精神。英國《貝爾法斯特電訊報》當時分析稱,默克爾反對高克純粹出于政治目的,因為武爾夫在基民盟內(nèi)聲望比她高,會對她構(gòu)成嚴重威脅。評論說,默克爾只有讓武爾夫當總統(tǒng),她的總理寶座才能坐穩(wěn)當。
投票一直進行到第三輪,由東德政黨轉(zhuǎn)型而來的左翼黨最終拋棄了高克,武爾夫最終取勝。不過,輿論普遍同情高克,《明鏡周刊》稱他是人民“心中的總統(tǒng)”。今年2月17日,武爾夫辭職后,社民黨和綠黨則再次提名高克。民調(diào)顯示,69%的國會議員支持高克出任總統(tǒng),甚至左翼黨內(nèi)也有55%的人支持他。執(zhí)政聯(lián)盟的小黨自民黨為了提振民意,也突然宣布支持高克擔任新總統(tǒng)。默克爾本來想提名前環(huán)境部長,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由于“民心所向”,只好屈從。輿論稱,提名高克讓默克爾大丟面子,相當于承認自己2010年支持武爾夫是個錯誤。
高克獲知成為總統(tǒng)候選人后也有些不知所措。他匆忙趕到總理府對記者說:“我沒法給你們一場主題演講,因為我感覺很亂。我剛下飛機,總理打電話給我的時候我還在出租車上。我還沒洗澡呢?!备呖苏f自己不是完人,他的任務(wù)是讓大家都認識到德國是個“值得熱愛的美好國家”。
有贊美,也有爭議 德國總統(tǒng)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不具實權(quán),但對外代表國家,對內(nèi)簽署法律,擁有崇高聲望。德國各黨派和媒體對高克獲得提名不乏溢美之詞。默克爾說他是“民主的老師”,一些媒體也將他稱為“德國的曼德拉”,《世界報》稱高克為人正直,《柏林早間晨報》則說,民調(diào)顯示,49%的民眾支持他出任總統(tǒng),沒有一個總統(tǒng)候選人在被提名前,就獲得如此高的支持率。
但另一方面,批評的聲音依舊存在,首先是高克的個人生活。高克同青梅竹馬的漢斯1959年結(jié)婚,生有兩男兩女。1991年兩人分居,但沒有辦理離婚手續(xù)。從2000年起,高克同一個名叫施達特的女記者同居至今。身為基督教牧師,卻同非婚女子同居10多年,這讓很多虔誠的教徒感到不妥?;衩速Y深議員蓋斯敦促高克盡快解決好個人事務(wù)。有意思的是,素來看重品德問題的大多數(shù)德國政客卻認為,這純屬高克的私事?,F(xiàn)在,德國民間紛紛在猜測誰會成為“第一夫人”,因為漢斯最近打破沉默,表示自己雖與高克分居超過20年,但無意離婚。而施達特也表示無意讓路,已決定辭掉記者工作,跟高克入住總統(tǒng)府。
高克的政治態(tài)度也受到質(zhì)疑,他看似激進,但在很多事情上表態(tài)卻很保守。德國《每日鏡報》說,2011年“占領(lǐng)華爾街”運動轟轟烈烈之時,高克指責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評“無比愚蠢”;在德國決定放棄核能后,高克譴責德國民眾的核恐慌“令人惡心”;高克公開支持德國向海外派兵,還聲稱德國某些地區(qū)移民太多、德國人太少。評論說,雖然高克被稱為人權(quán)活動家,但他有可能成為德國歷史上最保守的總統(tǒng)。
高克曾表示,他成為總統(tǒng)后的主要任務(wù),是加強同普通民眾的聯(lián)系。他說,他不希望作為旁觀者或者批評家出現(xiàn)在公共生活中。《明鏡在線》認為,一旦高克當上總統(tǒng),他可能會找所有政黨的麻煩。因為在他看來,基民盟忽視普通民眾感受;自民黨將市場利益放在百姓利益之上;社民黨對金融界過于苛責;綠黨則自以為是。有了高克當總統(tǒng),德國政壇看來不會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