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文化:我們的處境
——趙勇《透視大眾文化》一書讀后感
跟一位朋友網(wǎng)上聊天,說到目前甚囂塵上的愛國主義運動時,我順口說了一句,趙勇的新書《透視大眾文化》(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12月)里應該加一章“愛國主義”。我又想了一想,認為還可以再加一章“手機短信”。隨后我馬上又意識到,我的這種說法里面包含了我讀趙勇這本書后所產(chǎn)生的對于大眾文化的新理解,即大眾文化集顛覆與認同,痛感與快感,單純與混雜,透明與曖昧等對立因素于一體,它幾乎無所不包。但它并非只是一池渾水,它應該有著鮮明的界定。
大眾文化是消泯現(xiàn)實溝壑的一道洪流,它取消差異,填平一切,無人無物可以逃脫其外;大眾文化是一種超現(xiàn)實主義,它在現(xiàn)實之上營造第二現(xiàn)實,它以柔曼的輕紗,縹緲的晨霧,莫須有的浪漫包裹事物本身,從而得以遮蔽住真的存在;大眾文化是現(xiàn)在進行時的,它無視過去和未來,只求愉快地渡過眼前的每一分鐘,它令思想的神經(jīng)永遠松弛,以便能夠讓人像狗一樣莫名其妙地撒歡和撒野;大眾文化的本質(zhì)是媚俗,而媚俗并不只具有我們通常理解的取悅于大眾這么一個意思, “這個詞的含義重要的不是俗,而是蠱惑性的虛假。西方的一位評論家把它定義為‘故作多情的群體性謊言’,似較準確”(《透視大眾文化》第230頁);大眾文化的基本形式是視聽文化,它的生產(chǎn)流程是由文化工業(yè)所主宰的,它是對于印刷文化的輕慢,反叛和出走;大眾文化的核心是意象形態(tài),而非意識形態(tài),意象形態(tài)的第一功能是傳播而非生產(chǎn),是消費和享樂而非意義的追尋,意象形態(tài)正在為嚴肅文化的生產(chǎn)者們所取用,因為一旦意識到傳播即效益,他們就不顧一切了;大眾文化在當下的中國,不是知識群體的抵抗對象,而是爭相擠占的地盤,同時它也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若有所悟地引為一種新的有效的資源和手段……
以前所說并非全部都是趙勇先生書中的原有觀點,它們有的亦是我受此書啟悟后的個人心得。我讀此書時浮想聯(lián)翩,心中時有所得,不斷地恍然大悟后再來一次恍然大悟。我的另一心得是,“愛國主義”和“手機短信”亦可歸入大眾文化之列。這是趙勇先生書中沒有的。手機短信之為大眾文化,我想不致引起太大異議吧,但我說愛國主義也是大眾文化之一種,肯定會有人對此心存疑惑,甚至斷然反對。但我覺得愛國主義正在或已經(jīng)演化為一種小資情調(diào),正在或已經(jīng)成為青春的普遍困惑,正在或已經(jīng)成為青春此在的一個時髦的證明,也并不是毫無根據(jù)的。因此我認為它也是一種大眾文化。我說這個并不是真的認為趙勇書中有此欠缺,我只是表達我讀過此書后所達到的一個新認識:大眾文化是無所不包的,大眾文化是開放性的,它始終對大眾的剩余力比多敞開邀約之門。
實際上,《透視大眾文化》一書已經(jīng)做到了幾乎無所不包:影視片作為世俗的神話和真實的謊言,如何運用性與暴力達到了從狂歡到娛樂的目的;競技體育如何通過全民狂歡的假象,達到了非人道的科技競爭和銅臭氣逼人的非體育的本質(zhì);流行音樂如何通過對于男歡女愛的反復詠唱達到了取締愛情的目的,懷舊歌曲如何把舊的苦痛簡化為可人的陰柔,而反抗的搖滾也終于走到了無可反抗的荒唐無奈;廣告作為欲望的包裝術,如何在誘導消費者完成他消費生活的最后一步時,同時在不知不覺中生產(chǎn)出了消費主義下的幸福烏托邦和直指大眾軟肋的玫瑰色未來;消費時代的文學生產(chǎn)如何從與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走向了意象形態(tài)的欲望化寫作,文本的歡樂,能指的奢華如何取代了對于存在深度的探求和對于終極關懷的追尋;數(shù)碼時代提供了何種不同的閱讀,寫作乃至生活的新形態(tài)……所有這些主題不僅統(tǒng)一于全書大眾文化批判這一宗旨,而且形成了閱讀者社會批判的新角度,因為大眾文化早已成為了我們社會生活的表皮,而我們當前社會除表皮之外似乎并無其他,至少大眾文化是這樣來規(guī)劃和想象這個社會的,而知識分子作為中國社會唯一可能的批判群體,連在某種原因下久已形成的犬儒主義的最后一張?zhí)摷俣芘埔补鈽s地放棄了,這一輝煌的歸順無疑極大地推進著這一規(guī)劃的早日實現(xiàn)。
于是,我們的時代出現(xiàn)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未曾出現(xiàn)過的全民共謀的嶄新格局,高尚與卑下,道德與羞恥,罪惡與歡樂,反抗與投降,以及更多的文化甚至政治的溝壑,都被一一填平,或者至少是可以視他為無有。知識分子的內(nèi)心安寧也提早實現(xiàn)了,因為他終于卸下了民族和時代良心的重擔,而所謂靈魂工程師的角色也因為靈魂的缺席而理所當然的無須扮演了。這一切都是在大眾文化的遮羞布下進行和正在完成的。幾年前我們曾將此稱為世紀末現(xiàn)象,這一稱謂在中國式語境中隱含著這是一場可以度過的危機一層意思,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新世紀了,我們只好將它稱為全球化,意思是如此處境不獨中國才有,所以更加可以心安理得。而中國制度下的中國社會和文化卻也同樣不可予以深究,因為社會和文化都只是一張大餅,大家分而食之即可,何況還有大眾文化的輕歌曼舞從旁伴奏,消泯著可能的道德感和羞恥心。這就是我從趙勇先生《透視大眾文化》一書中所讀到和想到的。這本書給我?guī)砹藢τ谏鐣幕J識新的維度和框架。雖然它所描述的事實眾所周知,但對我來說,它仍然是一種令我震驚的揭露,并使我由此獲得了久已喪失的批判的元氣。
關于《情愛筆記》
以前讀過略薩的長篇小說《綠房子》和《胡莉婭姨媽和作家》,這部《情愛筆記》早買了,一直放在書架上沒有拿下來過,前幾天因右手腕受傷,不能上網(wǎng),趁機讀了這個長篇。
這是一本超出我的長篇小說概念范疇的書,也超出我對這位作家過去的了解。它多角度,多方面,奇詭荒誕,富有想象力地探討了情色領域出人意料的角角落落。主要人物只有三個:丈夫利戈貝托先生,妻子盧克萊西亞太太,丈夫的兒子和妻子的繼子阿爾豐索。盧克萊西亞太太與她的繼子,還在讀小學的少年阿爾豐索發(fā)生了性愛關系,被丈夫逐出家門,帶著女仆住到利馬城另一居所。在夫妻雙方一年的分居時間里,每一天,每一夜,利戈貝托先生回憶和想象著與妻子結婚十年來共同經(jīng)歷的情愛生活,以及他所了解的他的妻子與許多別人的身體交往過程,特別是妻子身體的每一個細部,這些細部,比如嘴唇,乳房,臀部,腳等等,都被利戈貝托先生想象和詮釋出生動而豐富多彩的情色含義。利戈貝托先生是一位保險公司高級職員兼藝術愛好者,他有著一種獨特的藝術觀和美學觀,整個這一套觀念是圍繞著女性身體這個唯一的軸心建立起來的。他對于他既有的觀念是異常著迷和虔誠的,就如同對于他妻子的身體一樣。他的妻子也被他培養(yǎng)成他的美的觀念的信徒,他們的臥房生活就是對于情色美的實踐、探索、討論和享有。它是絕對秘密的,只在夜間的臥室里進行,只在暗中或只在一盞床頭燈下進行,此間形成的無數(shù)特定的術語只是夫妻之間的暗號。妻子與別的異性或同性所發(fā)生的性愛關系也是在丈夫的同意甚至是授意之下進行的,這樣的性愛活動既豐富了利戈貝托先生的情愛理論,也豐富了他對于妻子身體各部分的感覺和利用??傊?,他們的生活就是這樣隱秘而又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直到妻子與繼子發(fā)生性關系的那一天。利戈貝托先生的兒子阿爾豐索還只是一個上小學的少年,但他卻集天使和魔鬼于一身,天真與詭計在他身上無從分辨,記憶和學識堪比成人的一個罕見的天才,同時他是一個令后母神魂顛倒的美少年。是他造成了他的父母的分居,隨后他又使出絕妙詭計使得夫妻破鏡重圓。他的父親對他無可奈何,更猜不透他是一個什么人,他的繼母承認只要他召喚她就會走向他,任什么也攔不住。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口之家,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愛之家,就是這樣的一種個人和家庭的自由。
略薩太出乎我們的意料了。他不僅出乎我們的意料,他也出乎他的拉美同行作家們的意料之外,他與加西亞·馬爾克斯等作家因為觀念的差異而反目。他也有異于自己早期的政治觀點和創(chuàng)作活動,他說,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他將不會再去專門從事政治活動。顯然,略薩的情色美學是對于文學的現(xiàn)實批判功能的一種反叛,但這是一種多么美的撩撥人的感官欲望的反叛呵。每當我于閱讀過程中暫時合上書本,我就在想,除非長篇小說,沒有別的事物可以讓我們?nèi)绱藦氐椎厣畹缴钪猓耆浟宋覀冾^頂上的天花板,我們腳下的地,我們身體的傷痛,甚至我們自己。除非略薩的小說,沒有誰可以使女人的臀部成為高高聳立的美學峰巒。真是太神奇了!可惜我已經(jīng)讀完了它。重讀是可能的,但不可能再有震驚,所以我只有把我的震驚趕緊寫下來。
凝視,你就會看見
——關于閱讀
我小時生活的地方,某人民公社的一個生產(chǎn)大隊里,也有少數(shù)喜歡讀書的人。其中一個人喜歡讀書到手不釋卷,他或許可以被稱做是一個癡迷者;另一個人則是把他從書中讀到的故事每天晚上講給圍攏在他四周的大人小孩們聽,他成了夜晚的街道中心的說書人,他塑造了煤油燈下一批忠誠而迷茫的聽眾。
我從未與那個近在咫尺的癡迷者直接共享過任何一本書,盡管那時我已經(jīng)展開了我自己的閱讀故事,或許在別人的眼中我也已經(jīng)或幾乎就要淪為又一個癡迷者了,因為我奶奶那時候經(jīng)常嚇唬我,說我若繼續(xù)癡迷于閱讀,我的前途就是我們老家的那個坐在老槐樹濃蔭下不停地講故事的人,也就是我奶奶眼中的一種無用之人。同時,我一次也沒有去聽過街道中心的那個說書人的故事,可以意識到的直接原因,是那個時代夜晚的黑暗和凹凸不平的街道阻止我前往,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我寧愿待在屬于我自己的寧靜的夜晚里,因為此前的閱讀已經(jīng)賦予了一個人的夜晚以意義,那是閱讀給予我們的最大饋贈。因為這個,孤獨成為可以忍受的。
所謂閱讀,無非就是脫離開人群,成為一個孤獨者。我奶奶和我的父母對于這一點的認識是清醒的,所以他們始終沒有認同過一個頭抵書頁無視生活的孩子就是他們的孩子。他們用了各種手段試圖使我回歸到我的兄弟們的行列。有一天,當我大學畢業(yè)回到家中,我父親走近我用在大學買回的那些書裝飾而成的書架,端詳一番后,他不禁喟然長嘆一聲。他承認了,這個孩子是在別的地方長大的,已經(jīng)不能指望他回來了。
所以,閱讀就是進入另一個世界,也就是說,閱讀者是生活在兩個世界中的。王安憶說,自從她開始寫作,她就生活在了兩個世界,一個是現(xiàn)實世界,一個是虛構的世界。閱讀者的兩個世界是物質(zhì)世界和觀念的世界。把兩個字連接起來的那個東西,或者說橫亙在兩個字之間的那個東西,無疑的只能稱它為觀念。閱讀者與其說是要認出那些字,不如說他們在體認和丈量兩個字之間的距離。兩個字有時如骨肉般親密,有時如兩座山峰那般遙遠。閱讀者迷茫于其間,經(jīng)過一番辨認和思索,他重拾腳步,走向了下一座山。人們所看到他低首凝思的過程,無非如此而已。對于生活在單一世界中的人,以及對于世界本身,他的思索與前行,什么都沒有改變。他只是更加迷戀另一個世界,也就是說他更深地進入了觀念之中。
生產(chǎn)隊里的癡迷者成為另一個閱讀者眼中的故事,也就是一個生動的行進中的觀念。那個說書人同樣如此。還有更多這樣的人,比如生產(chǎn)隊旁邊煤礦圖書室的那個中年男性管理員。他可以把一本書出借給他所認可的某個閱讀者。他手握一根魔棒,把整座觀念的森林封存于四角之內(nèi),毫不在意地丟給你這個乞求者。他本是一個面目模糊的中年男人,卻因他手中的魔棒而永生。還有一個滿臉絡腮胡子的大個子數(shù)學老師,是他把怪物樣的幾何學定理變作令人欣喜和可以理解的,于是又一座觀念之門在漫長的兩行漢字之間緩緩開啟,那清澈澄明之境相比于柳暗花明的故事,自然是又一個美麗新世界。
并非從一開始就能看見字與字之間存在的距離,亦即觀念的差異。但是,一當沉重的眼皮被上帝之手開啟,這雙眼睛就永遠睜開了。博爾赫斯從青年之后即成為盲人,但他用不同的方式繼續(xù)他的閱讀。他對他的書架了如指掌。當世界各地的青年作家和詩人前去拜訪他時,他望著并指住其中一只書架說,第一排的第七本,于是遠道而來的青年作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為他朗讀他盲目的雙眼始終能夠看見的那本書。他并且指定他們讀第幾頁至第幾頁。錢穆晚年成為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他對他的弟子說,人不應該只依賴書本而快樂。他似乎覺得圣人情懷可以獨立于天地之間。但他的弟子們?nèi)耘f埋首于書本,找尋那些他還沒有來得及教給他們的真理。
長久地凝視它,字與字之間的空虛處就會有意外的蝴蝶飛出。這就是閱讀。很難斷然說這是全部的快樂,只能說人與書的故事不過如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