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蘇省淮安市北京新村的王大媽對筆者高興地介紹:從她家出發(fā),3分鐘能到夕陽紅廣場鍛煉身體,和票友們唱戲;5分鐘能走到圖書館,看書聽講座;8分鐘能到區(qū)老少活動中心,打打乒乓球;頂多15分鐘就能走到荷芳劇院,看戲聽小品……這15分鐘的文化生活圈,使王大媽的幸福感大大地提升。
圍繞著文化設施建設,淮安正傾力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坝餐度搿比〉昧恕皩嵭Ч?,如今淮安的市民和農民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到文化服務。截至去年年底,淮安市以11億多元的巨大投入,達到了“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1163.5平方米,走出了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文化惠民的特色之路。
淮安目前共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近20家??偼顿Y3億元開工新建的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新三館”項目,在規(guī)模上達到了國內同級文化設施的一流水準。為讓文化設施更好地惠及百姓,近兩年來,全市免費開放了周恩來紀念館、淮安市博物館、吳承恩紀念館等在內的13家博物館、紀念館,并在全市范圍內建成了116個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實現(xiàn)了“縣有兩館、鄉(xiāng)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標。
2011年12月,在第六屆江蘇省戲劇節(jié)上,來自淮安漣水縣淮劇團講述了大學生村官創(chuàng)業(yè)事跡的《雞村蛋事》脫穎而出,榮獲了優(yōu)秀劇目等七項大獎。與《雞村蛋事》類似的還有淮海戲《夜深人不靜》、《老縣長的第二春》、《臨時爸爸》等。這些深深扎根于群眾之中的戲曲,唱響了時代旋律,唱出了農民的心聲。戲曲演員們更挑起了繁榮群眾文化生活的重任,僅去年一年,淮安戲曲界就組織送戲下鄉(xiāng)800多場次,為基層群眾送去了文化和歡樂。
(責任編輯: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