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志環(huán)(1986- ),女,山東濰坊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摘要:《新民主主義論》關于新民主主義文化的論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對新民主主義文化問題認識的成熟。它科學界定了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內涵及特點,指明了建設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方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上重要的基礎理論文獻。學習《新民主主義論》對待文化問題的基本精神對當前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文化;新民主主義文化;《新民主主義論》;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A841.67,G1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605(2012)04-0063-04
文化是民族精神和靈魂的重要載體,是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缎旅裰髦髁x論》詳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上重要的基礎理論文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對新民主主義文化問題認識的成熟。在當前全黨、全國人民認真貫徹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文件精神的熱潮中,重溫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學習其對待文化問題的基本精神,對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科學界定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內涵:
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受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形成的世界觀、方法論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對文化的理解各有不同。毛澤東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的角度來闡述文化的基本內涵及其價值,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xiàn)”[1]663。在這里,他所認為的文化是狹義的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屬上層建筑的范疇。同時,他辯證地論述了文化與政治、經濟的相互關系,指出政治、經濟對文化具有基礎性的決定作用,文化應該反映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發(fā)展水平,并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水平的變化而不斷更新。他還強調文化對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發(fā)展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要求我們高度重視文化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及政治、經濟、文化三者的辯證關系,毛澤東認為,首先,新民主主義文化是與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的全局性、總體性革命。革命的對象不僅只是封建政治和經濟,殖民地、半殖民地政治和經濟,還有與它們相對應的封建文化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我們要建立的也是與它們性質完全不同的全局性的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
其次,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決定力量,即新民主主義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經濟基礎。毛澤東指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需要分兩步走。第一步為完成民主主義革命,這個革命的目的是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建立獨立的民主主義國家,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各方面的障礙。這個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的。然而,這個革命又以五四運動為界劃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后,中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的舞臺,從此,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不再是舊的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后,無產階級代替具有兩面性的資產階級成為革命的領導階級,其目的是要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反帝反封建的中華民主共和國,而這個國家的政體是民主集中制,這即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也只有完成這第一步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才能為繼續(xù)進行第二步革命即社會主義革命作準備。在經濟上,毛澤東指出,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必須實行“節(jié)制資本”和“平均地權”。在城市中,作為整個國民經濟領導力量的大銀行、大工業(yè)、大商業(yè)等控制國計民生的部門必須牢牢掌握在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手中;同時,新民主主義經濟由于生產力發(fā)展的限制并不阻止不能操縱國計民生的其他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在農村中,它要求全面掃除各種阻礙生產力發(fā)展的落后封建關系,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同時允許富農經濟存在,發(fā)展各種合作經濟。
第三,新民主主義文化應體現(xiàn)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性質?!拔逅倪\動”后無產階級代替具有兩面性的資產階級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因而新民主主義文化的領導權也必須由無產階級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聯(lián)合了國內各革命階級力量,結成廣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因而新民主主義文化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據此,新民主主義文化可以闡釋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1]698
二、系統(tǒng)闡釋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建設方法:
整合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
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對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的反映,也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整合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新文化。
?。ㄒ唬┬旅裰髦髁x文化建設中整合中外優(yōu)秀文化。文化發(fā)展中存在著文化交流與融合問題,毛澤東從“共時”的意義上提出了中外文化、中西文化的交流整合問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諸多著作中,他多次強調學習國外文化、西方文化對建設新民主主義文化的重要性。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他強調中國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用辯證的觀點看待世界各國文化的多樣性,正確對待中西文化的差別,大量吸收國外先進文化。他指出:“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這種工作過去還做得很不夠。這不但是當前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還有外國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資本主義國家啟蒙時代的文化,凡屬我們今天用得著的東西,都應該吸收?!保?]706-707在《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中,他指出:“我們接受外國的長處,會使我們自己的東西有一個躍進?!保?]
如何學習外國文化呢?毛澤東首先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否認“全盤西化”的錯誤觀點?!耙磺型鈬臇|西,如同我們對于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腸胃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保?]707其次,他認為學習西方必須立足于中國實際,不能“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而是要將西方文化與本民族的特點結合起來,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努力吸收、發(fā)揚外國文化的長處、優(yōu)點,來整理、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華民族風格和特色的適應今天需要的新文化。
?。ǘ┬旅裰髦髁x文化建設中整合古今優(yōu)秀文化。文化發(fā)展中存在著文化的繼承性問題,毛澤東從“歷時”的意義上提出了中國古今文化的傳承問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諸多著作中,本著尊重歷史的態(tài)度,他多次強調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建設新民主主義文化的重要性,批判全盤否定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他再次指出:“中國現(xiàn)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fā)展而來的,中國現(xiàn)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fā)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1]708
如何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這份遺產呢?首先,毛澤東不贊成無批判地“兼收并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觀點。他指出要辯證地歷史地對待傳統(tǒng)文化,要“將古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yōu)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qū)別開來”[1]708,而不能不加區(qū)分地全盤吸收。其次,他強調“古為今用”,指出要深入挖掘研究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在今天社會的價值和意義,以更好地為現(xiàn)實服務,并使這些有價值的文化遺產成為新文化的組成部分。再次,他強調“推陳出新”,主張在吸收、繼承歷史文化遺產時,揚棄那些過時的、不適合今天需要的東西,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新東西,建設新文化。這也就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如何現(xiàn)代化的問題。
三、集中展示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特點和走向:
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毛澤東較早概括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特點和走向是在1939年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這次會議聽取了艾思奇關于準備陜甘寧邊區(qū)文代會的報告,毛澤東發(fā)言時指出:“新文化用下面四大口號為好:民族化(包括舊形式),民主化(包括統(tǒng)一戰(zhàn)線),科學化(包括各種科學),大眾化(魯迅提出的口號,我們需要的)?!保?]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他將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特點具體概括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br/> ?。ㄒ唬┬旅裰髦髁x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毛澤東認為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民族性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從內容方面講,它是“反對帝國主義的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1]706的文化;從形式上講,它是帶有中華民族特性的文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因而新民主主義文化應當弘揚愛國主義,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幫助廣大人民增強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增強反帝斗爭的堅定性與自覺性。我們的民族文化是開放的文化,凡屬我們用得著的東西,都可以吸收。它可以同其他一切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相結合,也可以吸收外國進步文化(包括外國古代文化),但是它排斥任何其他民族的反動的文化,決不同任何其他民族的反動的文化相結合。同時,新民主主義文化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有我們民族的風格與氣派。我們不能形式主義地吸收外來的東西,而必須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使之與我們的民族特點、民族實際相結合,從而使形成的新文化更易于中國人民理解和接受,真正扎根于中國土地并繁茂不息。
?。ǘ┬旅裰髦髁x文化是科學的文化。毛澤東認為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科學性體現(xiàn)在“它是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封建迷信,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一致的?!保?]707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發(fā)展在給我們留下璀璨文化遺產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等級觀念、封建倫理、封建迷信等糟粕,并且這些糟粕在以農民占人口大多數的中國根深蒂固。對于封建文化我們必須辯證地歷史地看待,既不能割斷歷史,又要清除這些封建糟粕。這就要求新民主主義文化必須是科學的文化,它要宣傳科學,反對封建倫理、封建迷信,鏟除維護封建專制文化的土壤,啟發(fā)人民大眾,使人民真正覺悟起來,為爭取民族的自由與解放、爭取自身的權利而斗爭。同時,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科學性還體現(xiàn)在它提倡和宣傳、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幫助人民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認識問題、研究問題,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理論與實踐的Jfxg7tLCGABQInWqua90bQewfNWa0ClQ8HbVDaxHB4w=統(tǒng)一等馬克思主義觀點處理問題。
?。ㄈ┬旅裰髦髁x文化是大眾的文化。毛澤東認為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大眾性特點體現(xiàn)在“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1]708這即是說新民主主義文化是與特權文化、專制文化、獨裁文化、等級文化等相對立的文化,它代表了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是大眾的、平民的文化。要使新民主主義文化真正成為大眾的文化,革命文化工作者就必須認識到這種革命文化是人民大眾革命的有力武器,做好文化普及工作,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在文化普及過程中,還要在一定條件下對文字加以改革,使言語盡量易于人民大眾接受和理解。
毛澤東提出的新民主主義文化應當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的思想,既是對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先進文化發(fā)展經驗的科學總結,又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四、《新民主主義論》對當今文化建設的啟示
在當前全黨、全國人民認真貫徹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精神的熱潮中,重溫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學習其對待文化問題的基本精神,對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協(xié)調處理政治、經濟、文化關系,重視文化的能動作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告訴我們,要協(xié)調處理好政治、經濟、文化的關系,要重視文化對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繁榮昌盛,不僅表現(xiàn)在經濟繁榮、政治民主上,還需要文化的支撐。文化作為軟實力已滲透到經濟力量等硬實力中并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積極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把文化繁榮發(fā)展作為深入貫徹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方面,協(xié)調處理好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建設的關系,努力實現(xiàn)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tài)文明的有機統(tǒng)一。
?。ǘ﹫猿竹R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與思想文化多樣性并存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fā)展者。”[4]社會主義文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吸收國外其他民族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新文化。在繼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遺產、借鑒國外優(yōu)秀文化的過程中,落后的、愚昧的思想,錯誤的價值觀念,旨在西化中國的思潮等會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發(fā)展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從而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正確航向。
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化指導,并不是要排斥各種體現(xiàn)人類文明的思想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毛澤東關于整合中外文化、古今文化的論述為我們正確對待不同文化提供了經驗借鑒和方向性指導。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態(tài)度,這些文化觀念可以幫助我們有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可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也可以幫助我們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改革。在全球日益一體化的今天,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不可避免,我們要本著積極開放的心態(tài),努力提高本民族文化的免疫力、創(chuàng)造力,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尊重本民族的歷史和文明,并努力實現(xiàn)跨文明間的對話和交流。
?。ㄈ﹫猿治幕瘎?chuàng)新,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和發(fā)展的靈魂,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創(chuàng)新。要想本民族的文化始終保持生命力和進步性,絕不可以人云亦云,不能只是單純的繼承、借鑒,而必須在吸收過程中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展。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文化觀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外進步文化創(chuàng)造性的結合,它既反映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對新文化的要求,也滿足了人民大眾對新文化的要求。從一定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文化在中國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時俱進的過程。在新世紀、新時期,我們要根據變化了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以更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大力加強文化建設,積極創(chuàng)造帶有鮮明民族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從而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br/>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2.
[3]毛澤東.毛澤東年譜(1898-1949):上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9.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1-10-26.
責任編輯:彭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