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人物:劉志江
人物檔案
曾獲獎項:北京市中小學“紫禁杯”優(yōu)秀班主任一等獎
獲獎時間:2006年
人物身份:北京景山學校教師
重訪理由:一直在前行
2006年12月,劉志江老師獲得北京市中小學“紫禁杯”優(yōu)秀班主任一等獎。獲獎之后的他怎樣了?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劉老師見面前,我翻閱了他近幾年的工作履歷:2008年4月,獲第二十二屆北京市“五四獎章”;2008年、2011年連續(xù)兩次被評為東城區(qū)骨干教師;2010年5月,教育教學專著《山長水遠,總在心間》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近五年來,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近三十篇,其中十余篇獲得國家級、市區(qū)級獎勵;北京市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guī)劃立項課題負責人……
看著這條成長軌跡,我迫切地想知道,工作僅僅十年,劉老師為什么能取得這樣驕人的成績?已經工作了十年,劉老師為什么一點都沒有倦???
■ 懷著90后的激情
和劉老師一見面,他的激情就感染到了我。身為70后的他,卻洋溢著90后的青春朝氣,談話時,他的眼神、手勢、語言處處充滿激情。
我問他:“工作十年了,你是怎么保持住這樣的激情的?”
他爽朗地笑了:“激情不是刻意為之,可能是性格使然吧?!?br/> 劉老師說,他把景山學校化學特級教師徐偉念的教育理念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讓每節(jié)課都精彩,讓每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劉老師覺得,語文教材本身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情感,他希望自己的語文課能夠用激情感染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語文課堂的魅力。他做到了。去年考取清華大學的賈思博發(fā)來短信說:“很想再回景山聽一次劉老師的課,激情澎湃,很給力?!?br/> 課堂之外,劉老師的激情也無處不在。去年6月,劉老師帶領十幾位高三學生在65中參加高考。每次學生進考場之前,劉老師都號召大家把手握在一起,大喊三聲“加油”,為同學們鼓勁!他說,類似的激情故事俯拾皆是。
我想,正是因為一直滿懷著少年般的激情,劉老師才一路劈波斬浪,所向披靡吧。
■ 不斷接近“智慧型”
劉老師的辦公桌整整齊齊,書架上擺著錢理群先生的《名作重讀》、吳小如先生的《古文精讀舉隅》,還有一些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他說,文化專業(yè)知識水平是立身之本。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接近“智慧型”教師。作為語文老師及班主任,他一直在不斷學習、思考,并嘗試將所學、所思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充實課堂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作為班主任,劉老師善于捕捉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靶倫偂笔录l(fā)生之后,劉老師第一時間開展了“假如我是第十九位路人”的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劉老師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假如我們是小悅悅,或者是小悅悅的親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會怎么想,怎么做?”我問劉老師為什么從這個角度切入,他說,換位思考之后,學生才會跳出小我,想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他接著說:“我相信90后身上的善良、正義,我相信90后能意識到公民的責任感!”
劉老師說,智慧有時候還可以是等待。他說,有一次,一個男孩在課堂上對他出言不敬,他包容了對方,并在之后的生活中對男孩一視同仁。事情過去了半個月,劉老師終于等到了這個男孩的一條短信:“老師,現在想想,當時自己做的真是不合適,但您卻包容了我,還鼓勵我,這讓我更加難受。老師,今天我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
講到這里,劉老師微微笑了,他說:“教育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事情棘手,我會抓住教育契機及時教育;如果事情能緩和,我就會留給學生一些時間,相信他們能夠自省。這也是一種智慧吧!”
■ 因為真愛所以真愛
劉老師說,他時刻銘記著冰心老人的話:“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彼f,有了愛,師生之間才會互相尊重,彼此接納。
劉老師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學?;@球賽的前兩天,屢次遲到的小馬同學再次遲到。像往常一樣,劉老師又一次微笑著打開教室門示意他進班上課,并真誠地鼓勵他:作為男子漢,要為自己負責,也要為別人負責。
接下來的一整天,一切似乎還是和往常一樣,小馬和同學們一起上課,一起下課,沒有任何異常的表現。只是放學后,小馬破天荒地主動找到了劉老師。
小馬:“老師,我要請功!”
劉老師:“為什么?”
小馬:“因為我把咱班籃球賽的對手情況摸清楚了,和班里同學都講了,我還給同學們買了兩箱水,比賽時給同學們抬過去?!?br/> 劉老師:“做得好。一定在班里大力表揚你?!?br/> 小馬:“老師,我要的不是表揚。我只是想跟您說,我上高中了,您可以少為我操心了。我做這些事,只是想彌補早上給您和同學們帶來的不便?!?br/> 當時劉老師靜靜地看著小馬,感悟到:是老師真誠的愛激發(fā)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開始有意識地主動承擔起責任來。
我問劉老師,工作中會經常反思嗎?他重重點頭。我追問:“反思什么呢?”他說:“我的性格比較直率,有時候說話比較‘沖’,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話,有時候一番好意,學生卻不一定能夠理解。不經意的言語可能就會讓學生覺得委屈。所以,如何讓工作更有藝術性是我今后一段時間內的工作重點。工作十年了,我已準備好了再次出發(fā)!”
握手告別,他的手傳遞著溫暖,更傳遞著堅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