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有了北京奧運會的高起點,央視對倫敦奧運會的轉播水準也在水漲船高?
江和平:悉尼也好,雅典也罷,過去的奧運轉播是粗放型的,是簡單的制作、播出。倫敦奧運會時,我們轉播的量、力度都是空前的。北京奧運會之后的奧運轉播,倫敦會是一個標桿,不會超過這個規(guī)模了,播出的頻道也就那么多,前方四百多人也不少了,這次我們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奧運轉播常態(tài)化的嘗試和體現(xiàn),從倫敦開始。
《綜藝》:北京奧運會使用的報道方式這次是否全部采用?哪些已經過時?出現(xiàn)了哪些新方式?
江和平:2008年用過的報道方式現(xiàn)在都沒有過時,目前新的報道方式、新介質還沒有出現(xiàn),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轉播方式、報道方式都會相應發(fā)生變化,以后新媒體的應用會更加廣泛。
與北京奧運會不同的是,倫敦奧運會我們不采用綜合報道方式,綜合報道太復雜,轉播車必須在現(xiàn)場,成本太高。現(xiàn)在轉播奧運會已經無利可圖了,中國畢竟是發(fā)展中國家,投入要符合國情,比如我們在倫敦住的是大學學生宿舍。這次我們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倫敦奧運會期間,央視將突出單邊報道,也就是單邊攝像機、現(xiàn)場評論席、混合區(qū)采訪點的使用,通過記者在現(xiàn)場的觀察或發(fā)現(xiàn),把現(xiàn)場的第一反映通過鏡頭傳遞給觀眾。單邊報道我們從2000年就開始采用了。在持權轉播商中,央視的轉播精細化程度還是比較高的,比如對賽程的分析,對運動員的包裝、采訪,到最后的播出。節(jié)目方面追求的是要有一定的品位;演播室里有103寸的大屏;在內容方面也比較講究,既有對后續(xù)節(jié)目的預估,也有對之前節(jié)目的總結、梳理,甚至有對某些故事的提煉——通過演播室節(jié)目把賽事間的空擋有機彌補起來。
《綜藝》:報道倫敦奧運,央視的演播室設計有什么特別之處?
江和平:演播室這次請了一家澳大利亞公司和一家天津公司一起競標設計,在倫敦有三個演播室,新臺址有兩個演播室,舊臺址還有備份演播室。
倫敦的新聞播報,包括《早安奧林匹克》,演播室的背景是“倫敦碗”。IBC中有兩個演播室,一個制作張斌的訪談節(jié)目《奧運風云會》,一個是賽事主持人的演播室。新臺址的演播室編號是E14、15、16——平地起高樓,完全全高清、文件化、網絡化,這套播出系統(tǒng)在2009年就開始使用,當時叫外場制播系統(tǒng),可以移動。新臺址里的任務非常繁重,一方面是奧運播出,另一方面CCTV5是央視第一個搬進新大樓的頻道,從6月13日開始搬,6月23日基本就位,7月3日開始部分節(jié)目播出,7月23日所有節(jié)目都要播出,7月28日進入奧運賽事狀態(tài),8月13日奧運會結束后CCTV5就在新臺上班了。
《綜藝》:奧運節(jié)目與新媒體的合作有哪些?
江和平:我們這次嘗試采用二維碼技術,現(xiàn)在《足球之夜》已經在使用了。二維碼可以用手機拍下來后馬上進行互動,幾乎是同步的,目前在技術上沒有問題,但是倫敦奧運會對于中國觀眾畢竟是有距離的,奧運會期間最終是否采用這一技術要看歐洲杯期間的實驗效果。
《綜藝》:3D方面,目前準備情況如何?
江和平:3D本身只有300個小時的信號,就是開閉幕式、田徑、游泳、體操這三個大項,我們會盡可能把3D信號充分利用,不做過多過細的包裝。高清的還原性能、保真度比較好,3D則是身臨其境效果占優(yōu),尤其在田徑場上,比如跳遠,運動員一下會跳到你面前。雖然奧運會時真正看3D的觀眾非常少,但3D確實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就像2008年時還沒有多少人看高清,但現(xiàn)在高清已經普及了。
《綜藝》:央視承擔了倫敦奧運會哪些項目的公共信號制作?
江和平:今年參與了4個項目的公共信號制作,乒乓球、羽毛球、現(xiàn)代五項、體操,在持權轉播商中算是參與比較多的。四個項目前方一共去了312人。
在信號制作方面,我們一直把規(guī)范化、標準化、國際化視作努力方向,信號制作也是一個臺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田徑、游泳、體操是最難做的項目,因為整個轉播流程非常復雜,里邊要講很多故事,內部的關聯(lián)要通過鏡頭語言表達出來。體操是我們第一次做,過去二十多年都是NHK在做,這個團隊因為離開了一個制片人而受到影響,我們就把它接過來了。拿下體操后,奧運會的三個大項,我們就剩田徑了。去年上海舉辦的世界游泳錦標賽,公共信號由我們提供,被國際泳聯(lián)認為是歷史上做得最好的一次。
《綜藝》:如何看待奧運會的意義?對媒體意味著什么?
江和平:它的意義是體現(xiàn)了一種體育精神,每四年給大家一次狂歡的機會,奧運會是全世界矚目的焦點,每次都是盛典,是全人類的大PARTY,這個時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契機和展示平臺,所有人看到升國旗奏國歌拿金牌,都會有一種自豪感。
對媒體來說,奧運會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和比拼平臺,這種機遇和平臺是通過高價獲得報道權實現(xiàn)的,有報道權的和沒有報道權的媒體,在處理方式上完全不一樣。中央電視臺會充分發(fā)揮持權轉播機構的優(yōu)勢,把“我在現(xiàn)場”的理念盡可能放大,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全面了解奧運會進程,掌握奧運會動態(tài),觀眾滿意就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