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莎士比亞對人物的刻畫與把握最能代表其戲劇水平,其對悲劇人物的塑造借鑒并吸取了許多傳統(tǒng)文學的精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圣經(jīng)》的借鑒。分析莎士比亞悲劇中人物的圣經(jīng)意象,對于深入地探討莎士比亞作品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莎士比亞;悲劇人物;圣經(jīng)神話;原型
引言
莎士比亞戲劇是世界文學和藝術的完美典范,其對悲劇人物的刻畫借鑒并吸取了許多傳統(tǒng)文學的精華,對基督教經(jīng)典《圣經(jīng)》的借鑒就是其中之一?!妒ソ?jīng)》對西方社會與文化的影響可謂深遠,同樣,作為影響深遠的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對《圣經(jīng)》的掌握不可謂不熟練。而莎士比亞的經(jīng)典悲劇,因其獨特的文學效果和藝術魅力,為世界人民所喜愛。本文以莎士比亞刻畫的悲劇人物為例,探討莎士比亞戲劇在藝術形式等方面對圣經(jīng)原型的借鑒。
一、“替罪羊”原型
圣經(jīng)中較多的人物類型被后世的文學作品不斷引用,已經(jīng)成為了某些特定的人物原型。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哈姆雷特》中就引用了經(jīng)典的“基督——替罪羊”原型。英國民族學家兼宗教史學家詹姆斯·弗雷澤在其著作《金枝》中探討了“獻祭王子”和“神王被殺”的風俗與傳說,揭示了“替罪羊”原型的歷史淵源。中國社科院葉舒憲教授在其《圣經(jīng)比喻》中指出,替罪羊是古猶太教舉行贖罪祭時所用的羊,共有兩只。其中一只被殺死獻神,作為犧牲,用生命為民眾贖罪;另一只被逐入荒野,作為帶走罪惡的載體的替身,兩只羊合成一個完整的贖罪象征。根據(jù)弗雷澤的研究,氏族部落通過這樣的獻祭儀式用一只動物充當替罪者從而把整個部落的妖魔或疾病趕走。古代歐洲也有把具有神性的神人在儀式上殺死來清除舊年積惡的習俗,積惡被除才能獲得新生。因此,“基督——替罪羊”原型的核心就是被釘死于十字架后復活,在此,基督就是被送上十字架的犧牲,以死亡替人類贖罪的那只羔羊。在《哈姆雷特》中,莎翁把哈姆雷特塑造成了一個“基督——替罪羊”式的人物。在劇中,作為王子的哈姆雷特,在整個皇室與人民受到愚弄,道德被褻瀆,正義被蒙蔽的時候,他肩負起了匡扶正義扭轉乾坤的重任。哈姆雷特不僅要替被謀殺的父親報仇,還要解救自己的國家免于災禍。就哈姆雷特與“基督——替罪羊”原型的對應關系而言,王子出身的哈姆雷特對應的是上帝之子基督,二者都是“獻祭王子”風俗中“王子”的映射;哈姆雷特的死對應的是基督的死;哈姆雷特犧牲自己,將代表陰謀、亂倫和愚昧的國王、王后和大臣等人帶給死神,清除罪惡,凈化丹麥,死后仍被人禮遇,對應著基督犧牲肉體為人類贖罪而后復生,兩者都是高貴的替罪羊。
在莎翁的另一個悲劇《奧賽羅》中,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的圣經(jīng)神話原型同樣是替罪羊,而且二人角色的塑造更加契合葉舒憲先生關于圣經(jīng)中“罪羊”意象的描述。如果說苔絲狄蒙娜是被殺獻神的那只替罪羊,奧賽羅則是負載罪惡被放逐于荒野的另一只替罪羊,二人的形象共同構成了贖罪的象征。苔絲狄蒙娜是純潔的,她的死是因為伊阿古的構陷,奧賽羅是愚昧的,他的死是因為輕信。苔絲狄蒙娜的死亡促使伊阿古的罪惡被揭露,而奧賽羅的死亡促使伊阿古被捕審判,兩位主角的死亡最終剔除了罪惡。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的替罪羊原型,在劇中早有暗示。在伊阿古向苔絲狄蒙娜的父親勃拉班修構陷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時,就說道“一頭老黑羊在跟您的白母羊交尾哩”。而奧賽羅在聽信伊阿古的謠言后,也曾自侮“我就是一頭愚蠢的山羊”,并咒罵苔絲狄蒙娜和他的假象情敵凱西奧是“山羊和猴子”??梢姡淘趧?chuàng)作《奧賽羅》時,已有意將替罪羊的含義融入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的角色塑造中。
二、“魔鬼”原型
圣經(jīng)中的魔鬼撒旦是背叛上帝耶和華的墮天使,曾是上帝座前負責在人間布置誘惑的六翼天使,后來墮落變成了魔鬼,代表對抗光明力量的黑暗與邪惡。莎士比亞悲劇中許多反面人物都來源于《圣經(jīng)》中魔鬼的原型,是魔鬼的化身,邪惡的象征。在莎翁的首部悲劇《泰脫斯·安德洛克尼斯》中,塔摩拉的兩個兒子對泰脫斯的女兒拉維尼婭實施了輪奸,為掩飾他們的丑行,竟割掉了她的舌頭。他們這種滅絕人性的惡行表現(xiàn)出惡魔的本性。而在《麥克白》中,在自私、貪婪、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