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偉人與普通人之間的大腦有什么不同之處?他們是靠勤奮成功還是天生聰明、異于常人?愛因斯坦曾說,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這說明靈感還是起了不少的作用,哪怕只有1%。于是,科學家便興起了對人類大腦之謎的探索。
科學家與偉人的大腦結構的確有特殊之處。美國《時代》周刊的一篇文章認為,音樂家的聽力特別好,是因為大腦結構異于常人。普通人以右腦來分辨音符,而優(yōu)秀音樂家是以左腦來分辨音符,能在1000赫茲的音律中覺察到低于1赫茲的頻率變化。普通人一般只能辨別出兩個音樂頻率,但音樂家能在1秒之內分辨出16個音樂頻率。
俄羅斯的莫斯科智力研究所最近又再次否定了人的大腦有差別的結論。該研究所認為,迄今為止,研究偉人大腦的所有發(fā)現(xiàn)就是毫無秘密,列寧、愛因斯坦的大腦并不比普通人特殊。莫斯科智力研究所還保存有斯大林、馬雅可夫斯基和薩哈羅夫的大腦,對其研究也未發(fā)現(xiàn)特別之處。這些結果發(fā)表后,有些研究人員馬上提出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如果從局部、表面和靜止的角度看問題,莫斯科智力研究所的結論可能是正確的,而且也是重復論證過去的一些研究。問題是這些研究都是對死亡的人的大腦做靜止的研究,而不是對活著的人的大腦做研究,因而不能探索到大腦是怎樣思維的。這里面既可能有共性的東西,即每個人的大腦都按一定方式、程序或大腦神經元有規(guī)律的相互交聯(lián)溝通進行思維,也可能有個性的方面,即每個人的大腦思維又是不同的,例如音樂家的思維以及大腦神經元的活動就可能不同于工程師。對飛躍思維著的大腦進行研究才有可能得到深UeqNX+JakJKix6inr6UF9ZZIvbvnGvy+PzLmPehPIL4=層次的、能揭示大腦本質的結論。然而,要做這樣的研究卻很難,因為大腦的思維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當一個人在想什么時,旁人無法知曉。
對大腦思維的初步研究使我們懂得,大腦是憑借神經元相互聯(lián)系協(xié)調思維的,它們之間靠生物電流和化學介質如多巴胺、5-脛色胺進行聯(lián)系。如用手術切斷一兩個或幾個神經元,那么大腦就無法正常思維了。大腦中約有100億個神經元,縱橫交錯如電網,或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獲得的無數(shù)刺激都會轉化成信號輸入大腦。例如,一個人的眼睛每秒可以接收10個信號(物體圖像)輸人大腦。從理論上推算,在20年內一個人的大腦可通過眼耳鼻舌身等各種感官接收4.2億個信號。但大腦的神經元是怎樣處理這些信號,比如不同神經元如何分門別類接收,又如何綜合、歸納、分析并傳遞這些信息,都還是一個謎?,F(xiàn)在,科學家對大腦各個部位只有粗略定位,如聽力區(qū)、運動區(qū)、語言區(qū)等。
目前,科學家只能推測大腦的思維活動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就是大腦像一臺錄音機或攝像機,它把所見所聞全部攝錄下來,通過大腦貯存處理,又原樣放出所見所聞,這同樣是大腦思維化后的產物,只是沒有新信息新東西罷了。第二種方式是大腦像一個化工廠,它接收各種信息進入大腦,再由大腦組合、分析、歸納甚至產生各種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產品、信息并輸出大腦,例如音樂家作曲、工程師設計圖紙等。當然,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大腦是靠第二種方式思維的,大腦的分析、推理、判斷等邏輯思維已做了一些證明。但第一種思維方式也是存在的,例如在胎兒、嬰幼兒期大腦接收的信號會在成年后原模原樣輸出大腦。
目前,科學家面臨的困難是如何進一步具體證明大腦的神經元是怎樣綜合處理各種信號、信息和原材料,并把它們組裝成新的產品(新的思想、計劃、觀念、意識,并由此指導產生的各種行為和創(chuàng)造力)。也就是說大腦思維產生新信息、新產品的機理何在。
所以,研究人員認為人的大腦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也有差別和不同的奧秘。研究大腦對人類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