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洪澤外國語中學位于美麗的天鵝湖——洪澤湖畔,創(chuàng)建于2000年,是一所新興的全日制民辦完全中學,由著名民辦教育實業(yè)家丁祖怡先生為回報桑梓而投資興建的。2004年學校高中部被評為江蘇省二星級高中,初中部也于當年成為江蘇省示范初中。2008年1月高中部又成功升格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學校確立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校訓,“嚴謹、誠樸、和諧、進取”的校風,“成就師德、厚德載物”的教風,“厚德、立身、善學、創(chuàng)造”的學風。
學?,F(xiàn)有教學班級68個,學生3800余人,教職工240余人。近十年以來,洪外人緊跟時代步伐,以發(fā)展為第一要務,銳意進取,依法治校,全力推進素質教育,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鑄就了輝煌的成就。
學校占地面積6570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8263平方米,綠化面積21900平方米。充滿詩情畫意的美麗校園和設施一流的現(xiàn)代教育設備為莘莘學子讀書成材提供了無比優(yōu)越的條件。
近幾年來,洪澤外國語中學以她輝煌的成績,贏得了不同尋常的榮譽。多年來,學校中高考質量在教育局綜合考評中均名列前茅,大批學生被重點學校錄取。培養(yǎng)了2005、2006屆淮安市中考狀元、多個單科狀元。2007年學校高考更是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在生源質量不如其他學校的基礎上,文化本科上線人數(shù)和體藝類本科人數(shù)的提升率均列全縣第一,地理學科高考成績均分在全縣名列第一。
洪澤外國語中學從2006年9月開始實施高中新課程。經過半年多的探索,該校課堂教學面貌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與新課程一同成長,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上學期、在市高一實施新課程評估考試中,學生素質無論是總均分位次前移幅度還是高分段人數(shù)上升比例均名列洪澤縣前列。
一、實施教學改革的策略
1.實現(xiàn)教師角色轉變,探求新型師生關系
新課標避開主體與主導的糾紛,把教師定位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校圍繞這個課題多次展開探討,進一步清楚認識到角色轉變成敗就是對課改實施的成敗。學校提出教師角色轉變就是由知識傳授者轉化為學習的引導者,由居高臨下的專制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即學生參與中的合作者。
2.改進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課改的主渠道是課堂,主要憑借物是教材,抓好這個主戰(zhàn)場是課改成敗的關鍵。新課程設置引入多種版本,每種版本都為個性化教學留下很大余地,并且提倡自主開發(fā)課堂資源、校本資源,可以說教材不是“圣經”,無非是個范例,只要忠于課改精神,可以大膽地整合教材。我校老師已形成共識:在充分認識和明確教學目的的基礎上,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的原則是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著眼點和歸宿。
3.開展課改教研,推動課改實驗工作
學校從前瞻性的角度提出了圍繞新課程開展教科研活動的要求,并圍繞“轉變學生學習方法”確定了《基于智慧生成的課堂有效性學習研究》的課題并著手申報為省十一五教育規(guī)劃課題,以此來推動我校的課改實驗工作。以研促教,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校本資源,有力地推動課改實驗工作。
4.探索科學評價體系,激發(fā)教師課改熱情
評價具有激勵導向功能,對課改的評價始終是制約課改步伐的“瓶頸”,新課程呼喚新評價,為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推動課改順利進行,學校率先對課改實驗老師、年段進行評價改革。在探索與研討中,學校逐漸形成了一套對學生的評價機制。
5.以實驗年段為龍頭,嘗試整體推進課改
學校特別注意到課改的連貫性與整體性,激活全體師生,以舊教法教新教材會把人“教死”,新教法教舊教材則會把人“教活”,為此,學校主要做到兩點:(1)課改全體參與,對思想認識、業(yè)務學習、教學常規(guī)要求、教師角色轉換制度、教學目標教學方式轉變等要求一視同仁,不分實驗年段與非實驗年段。(2)及時總結推廣實驗年段的成功經驗,遷移到非實驗年段進行嘗試,這樣一來,對課改的延續(xù)性有備無患,掌握主動。
二、實施新課標所取得的成果
1.為教師搭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平臺
洪澤外國語中學前校長江雪清認為,今天的教師如果沉浸在原有的知識壁壘中固步自封,就一定體會不到教師成長的快樂。為此,學校不斷開展“新課改大家談”“教育在線”“學校論壇”等多種形式的研討活動。校長也非常關注論壇,先后寫了《點評學校教育論壇》《換個角度看問題》《師德:教師的靈魂》等文章,對老師們敞開心扉,暢談學校的課改熱點、難點和看點,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2.讓師生在體驗和感悟中成長
課程改革實驗關注的焦點在于師生的發(fā)展和成長。只有在新課改實驗過程中,讓教師、學生都得到進步,才是最大的成功。許多老師由原來的困惑到現(xiàn)在的真正投入,許多學生的一些可喜的變化都體現(xiàn)了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與新課改共同成長。
3.讓學生分享教師的快樂
現(xiàn)在,洪外的教師如果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績,會通過適當形式告訴學生,和學生做交流,讓學生分享教師的快樂,提高學生對教師的好感,提升教師在學生中的威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的成長,做到師生“比翼雙飛”。
面對課改,江校長說:“我們回首悠悠無憾事,丹心一片向陽來,與同行們一樣,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困惑與無奈,如教育體制改革滯后,教育主權弱化,教學經費短缺,個性化教學難以實施;又如,教材的整合對老師的要求提高,教師隊伍缺少‘通才’,課程目標難以落實等等,但我們堅信,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作者單位 江蘇省洪澤外國語中學)